劉麗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成為樂學者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數學問題生活化。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一定要充分挖掘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調動學生善于質疑、自主研究的積極性,主動尋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探索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數學。如在《分類》一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學具,讓學生自己去確定分類標準,尋找分類的方法,課后讓學生自己到超市去觀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才會使之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這樣才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進而增強其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內容生動化。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使教學內容生動、有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參與、樂于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如在教《連加連減》一課時,我把書本的內容改為買氣球活動,讓一個學生表演買氣球,第一次買2個,第二次買3個,第三次買4個,并讓學生針對表演,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很樂于參與這個游戲,并積極開動腦筋提出問題。看著他們情緒如此之高,我又追問:“你也能像他這樣舉個連加的例子嗎?”學生的情緒再次高漲,個個爭著發言。這樣,連加連減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學目標輕松達成。
教學評價多樣化。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第一,給予“看得見”的表揚。針對小學生年齡特點,我認為一定的“看得見”的獎勵會有更好的效果。我經常畫些小圖片,制作些頭飾、胸飾之類的東西作為獎品,以表示對他們學習的肯定。此外,我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也適當給予獎勵,這樣學生的興趣會越來越高。第二,將個人榮譽與小組榮譽連在一起,展示評價結果。每個小組都有一張“比一比,賽一賽,看看誰最棒”的記錄表,這張記錄表上有小組全體人員的名字,這一節課中,哪個小組的成員進步最多,表現最好,他們組就會得到最多的小紅花。這個記錄表一周總結一次,讓所有的學生、老師、家長都知道,這一周哪個小組最好、哪些小朋友最棒,并把小組和學生的名字,寫到光榮榜上。學生很喜歡這種獎勵方法,都想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光榮榜上。通過這些激勵性的評價,學生逐漸愛上了數學。
總之,只有讓學生成為樂學數學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 _ 李剛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