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重
在日常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應對學生活動做出及時、準確的評價,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成長。評價的重點不是對學生學習進行比較和鑒別,而是要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評價方式可以靈活多樣,例如,教師對學生的表現給予的一個滿意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親切的手勢、幽默的回答等,都是一種有效的評價。
1.從細微處挖掘,營造體驗成功的情境
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極易產生畏難、退縮,甚至放棄的心理。這時,我們應從最細微處入手,用“放大鏡”放大學生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細微進步、點滴成果。有時采用口頭的鼓勵性語言評價,如“相信團結力量大,你們一定能做好”;有時發揮書面語的激勵性作用,如在課堂上設立“老師我想對您說”信箱,性格內向的學生可以把自己想問想說但又羞于開口的話寫在紙條上投入信箱內。
2.在困難處輔助,指明繼續努力的方向
在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在表揚、肯定其活動價值的同時指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例如,學生自主確定“植物幼苗的研究”活動主題后,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有關種子發芽的資料,在課堂上就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交流過程中,王明默默地坐在那里,臉上露出尷尬的神情。于是,我請他來匯報。沒想到他剛站起來,就泣不成聲。他告訴大家,他把家里的幾十本課外書都翻遍了,也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他很著急,也很難過。聽到這里,我帶頭為他鼓起掌來,贊揚他的誠實。同時,也讓同學們一起為他想辦法,如果在書本上找不到資料該怎么辦。這一評價不僅保護了這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尊心,還巧妙地給剛剛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學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3.關注生生差異,注重學生的發展過程
學生之間總會有差異,要根據個體差異給學生多次評價、多層次評價的機會,拓寬學生的發展空間。評價時,我關注學生差異,注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行為、情緒情感、參與程度、努力程度等。例如,在“植物幼苗的研究”這一主題活動開始時,陳曉一直未能主動參與,他沒有進行種植的實驗,連寫的觀察日記也都是胡編亂造的。在請家長寫階段評價表時我才發現這個情況。但我并沒有批評他,而是告訴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并在以后的活動中特別關注他,他得到了很大的鼓勵。
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對學生的評價要采用多種方式,要發揮評價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評價應充分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關注個體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及時“抓住”學生在活動中的不同表現進行評價,關注學生在原有起點上的提高。
編輯 _ 于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