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華+宋怡文
【摘要】目的 對急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并分析其護理方案。方法 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急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個性化護理,觀察兩組研究對象的細菌學療效。結果 觀察組研究對象的細菌清除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用個性化護理對急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療效,改善患者預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急性細菌性腹膜炎;個性化護理;細菌學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3..02
急性細菌性腹膜炎(SBP)是一種因肝病或腎病感染所致疾病,臨床表現多為腹痛、發熱、反跳痛、腸鳴音減弱、腹肌緊張等臨床癥狀[1]。相關研究表明,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對促進急性細菌性腹膜炎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以我院急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基于部分急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展開個性化護理,對比常規護理與個性化護理在急性細菌性腹膜炎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效果,現在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急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的細菌培養呈現出陽性。將其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14~55歲,平均年齡(36.2±12.7)歲;在觀察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12~58歲,平均年齡(37.8±13.5)歲。本研究符合倫理學依據,研究前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兩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對患者常規護理。
觀察組:首先,護理人員應當對研究對象進行心理護理及相關健康衛生知識的宣教,并對研究對象的身體情況、感染情況、營養狀況和抗菌藥物使用史進行了解,并根據相關因素制定相應的個性化護理方案;其次,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是,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流程,在進行護理前必須注意個人衛生,并要維持透析室的環境清潔,并且,護理人員要根據護理方案對研究對象進行心理疏導,防止患者出現心理問題,影響急性細菌性腹膜炎的臨床治療;最后,護理人員要根據研究對象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并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選擇能夠補充營養、提高患者機體抵抗力的食物,促進患者身體健康的恢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研究對象的細菌譜特征,相關細菌學療效分為完全清除、部分清楚、未清除、替換、再感染。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軟件SPSS 19.0對數據進行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病原菌檢出結果
病原菌檢出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共分理處80株病原菌,其中格蘭陰性菌35株(43.7%),格蘭陽性菌45株(56.3%)。見表1。
2.2 兩組細菌清除率比較
經比較,觀察組細菌清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急性細菌性腹膜炎是一種因細菌性感染所致的疾病,與患者的吞噬細胞活性、身體調理功能和腹膜細菌防御能力強弱有關,致病菌多為大腸桿菌、鏈球菌、雙球菌和肺炎球菌等,在臨床上,患者的臨床表現多為腹痛、反跳痛、發熱和腹部壓痛等腹膜刺激征,少數患者還有利尿治療失效、腹水驟增等發病表現,若不及時治療有一定幾率誘發肝性腦病,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響[2]。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能夠顯著的提升患者的抵抗力,提升患者的身體健康恢復速度,使患者的二次感染幾率大大降低,通過對照組40例研究對象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致病細菌清除率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急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施行具有針對性個性化護理方案能夠顯著的提升致病細菌清除率,降低患者再次感染的發生率,顯著的提升療效與預后,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 棟.淺談個性化護理[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2):440.
[2] 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366.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