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鳳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中藥調劑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方法 選取30例存在中藥調劑質量問題的臨床資料,分析其中藥調劑質量的影響因素和對策。結果 5例錯誤執行腳注、4例復核錯誤、5例中藥調劑失誤、6例藥材質量問題、4例炮制品混淆、6例取錯統一藥用植物的不同部位。結論 中藥調劑質量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必須加強管理中藥調劑的工作,嚴格控制中藥調劑的操作程序,保障中藥調劑質量。
【關鍵詞】調劑;中藥;質量
【中圖分類號】R282.70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0..02
中藥調劑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中藥藥理、方劑、藥劑,它是醫院進行藥劑工作的重點[1]。中藥調劑工作對藥材的專業性知識和中藥藥理的要求非常高,因為它涉及的中藥藥物種類非常繁多且復雜,工作量非常大,所以中藥調劑工作的難度也非常大。在實際的中藥調劑工作,如果出現細小的差錯就會影響藥劑的質量,從而影響治療的效果[2]。本文對我院的30例存在中藥調劑質量問題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中藥調劑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現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中藥調劑資料中抽取出20例存在中藥調劑質量問題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22~78歲,平均年齡(50±3)歲。
1.2 方法
對我院存在中藥調劑質量問題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影響中藥調劑質量問題的因素,對存在的因素進行統計,并分析預防中藥調劑質量問題的對策。
1.2.1 提升調劑人員的專業素質:醫療機構必須定期的舉辦藥物調劑的專業培訓,完善調劑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提高調劑人員的操作能力。調劑人員在崗位工作時,定期考核其專業的藥物調劑水平,獎勵優良表現的調劑人員,批評失誤多的調劑人員。其次調劑人員必須自主學習專業知識,積極研究專業的操作技能,總結自身的優點和不足,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服務水平,促進調劑工作的順利進行。
1.2.2 完善獎懲制度和監督制度:醫療機構要完善獎懲制度,對調劑人員的工作進行評分和考核,獎勵優良表現的調劑人員,懲罰表現差的調劑人員,調動調劑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使調劑人員更認真的完成工作。醫療機構還要制定監督制度,專門監督調劑人員工作的嚴謹性和專業性,保證調劑工作的準確進行,確保藥劑的質量。
1.2.3 完善調劑的操作環節:完善調劑的操作環節使中藥調劑更標準。醫療機構必須細分中藥調劑的每個操作環節和步驟,使中藥調劑的審方、取藥、計量、包裝、復核、給藥的每一個操作環節和步驟更標準更規范。必須著重強調每一個操作環節中容易發生失誤的部分,確保每個調劑人員對藥物的調劑可以準確進行。
2 結 果
通過對我院存在中藥調劑質量問題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有5例錯誤執行腳注、4例復核錯誤、5例中藥調劑失誤、6例藥材質量問題、4例炮制品混淆、6例取錯統一藥用植物的不同部位。
3 討 論
3.1 錯誤執行腳注
很多中藥方都存在腳注,腳注是指醫師在開出的藥方中特殊強調的某種藥物,在整個藥方中腳注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對治療效果非常重要。在實際的中藥調劑過程中,藥物調劑人員必須按照處方及處方的腳注操作,不能隨意或擅自修改藥物種類和藥物劑量,防止藥物效果和治療效果下降[3]。
3.2 失誤復核調劑
因為藥物調劑工作涉及大量的藥物種類,工作量繁瑣又復雜,致使藥物調劑人員在調劑結束后不能進行復核工作或復核失誤,提高了中藥調劑質量問題的發生率。在藥物調劑過程中,調劑人員必須認真的核對藥物的種類是否正確、藥物劑量是否準確,并核對藥方的腳注執行情況,保證藥劑質量。
3.3 錯誤調劑
在實際藥物調劑操作過程中,如果藥方有腳標,那么藥物調劑人員必須按照腳標的提示對炮制品進行取藥,如果藥方中有要求進行特殊煎煮的藥物,那么調劑人員必須對此類藥物進行單獨分包[4]。在實際藥物調劑操作過程中,調劑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藥方要求進行,在選取藥物和進行藥物稱量時,必須多次核實,防止部位錯誤、品種錯誤、劑量錯誤等。
3.4 錯誤審核處方
調劑人員在拿到醫師的藥物處方后,必須對藥物處方進行審核,確認藥物處方的內容是否準確,如果藥方存在配伍禁忌或字跡不清時,調劑人員必須主動咨詢醫師,對藥方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和協商,保證藥物處方的正確性。
本文通過對我院的存在中藥調劑質量問題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影響其質量問題的主要因素有錯誤執行腳注、失誤復核調劑、錯誤調劑、錯誤審核處方、發藥未明細交代、炮制品處理不準確等,本文提出要通過提升調劑人員的專業素質、完善獎懲制度和監督制度、完善調劑的操作流程,以此提高中藥調劑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鄭春玉.中藥調劑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預防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4,01(03):87-88.
[2] 余少敏.中藥湯劑調配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03(09):179-180.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