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關
今年,很有幸,我擔任了初三兩個班數學的教學。初上初三,緊張,彷徨是肯定的,但是我經過了短時間的適應便投入到初三的教學中。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的事情,現將我經歷的事情進行講述,并分享下我個人的處理經驗和收獲吧。
事件:班上有一名學生A,(后面用小A代替)這個小孩初二的基礎比較好,但是進入初三以后成績掉的比較快。讓我傷透了腦筋,第一次數學考試成績為90,第二次77第三次只有80。在和他們班主任的交流后,我和班主任決定去他家進行家訪。
晚上,我和小顧老師一起去了他家,與他母親進行了交流。詢問小孩在家的時候都做些什么,有沒有什么不良表現。我這個人比較直,當著他和他母親的面就問道,小A你覺得你后面該如何去做?好好學or繼續玩?小孩本身不壞,回答道:我想好好學的,老師你相信我,我一定會好好學的。我說:這個話說的我不信,因為第一次沒考好的時候你就對我說過這樣的話。你已經在我面前失去了;百分之三十的信任度了。我問你個問題你老實回答。家里有電腦不?上網玩游戲不?小A答道:有電腦,但是我不玩游戲。我說:那ok,把電腦打開下,我來看看好吧。你老師我曾經就是個游戲迷,也算半個電腦專家。我來看看。如果里面沒有游戲,我將會盡全力幫你好吧?他說:好吧,看看就是了。
于是,我隨著他和他母親來到了他的寢室,打開電腦。我隨便看了下。我就在問他:真的沒有游戲?你確定?他說:那些都是單機游戲,而且我不玩的呀。我說:很簡單,不玩。老師幫你卸載掉。你肯不?小A說:可以啊。聽到這個話,我笑了。伸手摸摸他的頭。小A啊,游戲是個好東西,尤其是你們這個年齡的孩子,玩起來沒得數,這是很正常的。老師以前沉迷游戲的時候能做到一天飯都不吃。只為了游戲。你已經算是做的比較好的了。只是問你三個問題你回答下好吧?然后老師幫你分析下后面你該如何做。Ok?小A說:好吧,你問。我說:第一個問題,玩游戲時間長了起來的時候有沒有負罪感?第二個問題,你想不想上個好點的高中?第三個問題,你是為了父母上高中還是為了自己?請回答?小A說:有負罪感,想讀個好點的高中,為了自己。
我說:你錯了!而且錯的很離譜。第一、玩游戲為什么要有負罪感?大人也玩游戲呢。身邊的同學也玩游戲呢。如果人人都有負罪感,那還有誰會玩游戲啊?第二、你不想上好高中,因為如果你真的是自己想上的話,你不會像如今這樣不求上進,當然我話有點重啊。第三、你不是為了自己學。你是為父母而學,為了別人口中的好學生而學。所以你才會做不到最好!
小孩想了半天,說道:那我該怎么辦呢?我說:很簡單,游戲可以玩,不沉迷即可,而且你之所以玩游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你和身邊的人一起玩著在。如果身邊的人都不玩,你也會覺得玩起來沒意思了。那么你可以進行如下的嘗試:1、明確自己為什么而學。一會我幫你分析。二、嘗試交一些朋友,一些不怎么玩游戲的朋友,當你進入了這樣的一個圈子里,你對游戲的興趣會少很多。三、明確自己為什么不肯學習。嘗試去培養學習的興趣。
小A說:老師,你說的很難做到哎!我不玩游戲的話別人會講我假認真的哎。會排擠我的哎!
我說:沒錯,請問他是你真正的朋友嗎?小A:應該是的吧?我說:如果是真正的好朋友,不但不會排擠你,而是幫助你希望你好好學習,奔一個好的未來。而喊著你玩游戲的人往往都是你的損友,不但對你沒有任何幫助,相反,他們會害你,讓你無心學習。當然這個我說的再多你也不肯信。那么聽我下一個理論,也是很多人想不到的理論。僅僅是我們兩的交流好吧?你聽聽看,也許有收獲。在你的印象中,什么叫做孝?小A:就是陪著父母,聽父母的話。父母老了養他們啊。我說:錯了!你這個只是大部分人認為的孝而已。對父母好,聽父母的不叫做孝,而是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真正的孝很簡單。就是取得自己的成績,獲取自己的成功。然后用自己的能力,使得自己的孩子成為官二代,富二代。這才是真正的孝。你可以問問你的父母,如果你一事無成他們會認你這個兒子不?他們會養你,幫你不?我想,這個問題你就算不問你也知道答案的吧?回到最后一個問題,你為誰而學?小A想了想:為父母而學。我說:你又錯了!小A說:那還能為誰而學?不是自己,不是父母?我說:為自己而學,你沒有這個內在動力。說明你不是為自己而學。你學的再好,父母也不圖在你身上得到什么。那么為父母而學也是不正確的。你仔細再想想?…………………………
良久,小A 說:老師你還是告訴我吧!
我說:其實你心中已經有答案了,人活一世,總要做點什么才不枉來世間走一遭。我覺得,你應該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活,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學。為了不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而努力。只有這樣,你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才有意義。當然,如果你只是想混吃等死。不求上進的話。你就應該答道了自己的目的了。只是,初二的時候你的成績不差。說明你不是這樣的人。現在我問你,你想做怎樣的人?
小A說,我想為自己努力一次。無論成敗,起碼我闖過!只是,我初三學的不好,現在還來的及么?
那必須的!為什么會來不及?只有有心,一個月也是夠的。如果無心,給你百年也是枉然對吧?老師還有班主任在此,一定盡全力幫助你。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說!沒有什么不可能!你能在一個星期內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嗎?小A說:可以的!老師,請相信我!我說:我仍然不信,因為語言再美也是蒼白的!用事實說話!小A:嗯,老師你看著吧。我會實現自己的!
反思:這件事的處理上,我仍然有很多的瑕疵。也不是一次談話就能改變學生的。但是,學生進入初三后,會產生不適應,不習慣,想要逃避的心態,就往往會有愛玩游戲,不肯學習等現象的出現。那么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也要掌握學生的心態。通過,談話,家訪,課后交流。等等手段與學生溝通。平穩學生的心態,積極進入學習狀態。這樣往往能事半功倍!
總結:孩子們真的很苦很累,可是即使我們是過來人,也經歷過中考,高考的壓力。我們仍然不理解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那樣的心態。其實,這些好的,不好的心態的產生原因很簡單,學生需要關心,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陪伴。在你責備孩子之前。你有沒有先問問自己,自己做的對嗎?對學生公平嗎?態度,不僅僅是孩子的態度,家長,老師的態度可以為孩子充滿能量。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懼任何挑戰。希望大家共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