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志
摘要:環境藝術設計的內容有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裝飾設計、景觀園林設計以及室內外裝修設計等。同時,環境藝術作品通過作品的比例、尺度、外觀以及所用的材料來表現自身的價值,這是藝術的核心所在。我國當代的環境藝術設計想要達到更高的層次,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結合儒家文化對環境藝術進行設計是一種正確的選擇。這同時對于我國儒家文化的發揚、研究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儒家文化進行了介紹,同時對儒家文化對我國當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進行具體探討,以給相關工作者一些參考。
關鍵詞:儒家文化;當代;環境藝術;影響
儒家文化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的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于儒家文化的歷史性,其深入到生活的許多方面,在生活的許多領域發揮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領導并且支配了人們的各種生活方式。在古代的園林建筑中,從外部的建筑到室內的裝飾,儒家文化氣息無處不在。所謂“人化自然”,即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園林建筑,園林建筑既是建筑,又散發著自然的氣息;或者我國古代的城池建筑,以“和”打造建設環境設計的折中平衡,以“中庸之道”造就了“天地人相參”的文化自然風格,這有力的呈現了中國古代建筑追求的和諧景象。隨著社會的發展,儒家文化在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藝術
伴隨著中國的悠久歷史,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成長了幾千年,其中儒家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代表體系。中國傳統文化構成元素眾多,表達方式不一,其中以古代的建筑、我國各民族的傳統服飾、中國傳統繪畫以及書法、詩歌和戲曲為代表形式[1]。傳統文化的多樣性使其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其歷史性又鞏固了儒家文化在傳統文化發展中的地位。
當前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中,具有傳統文化氣息的設計較少。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精神生活成為人們生活追求的一部分,環境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獨在異鄉成為人們生活的常見現象,獨在異鄉的群體更加關注自己的歸屬感。當環境藝術作品的設計太過于國際化,不注意與當地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相聯系時,人們歸屬感就會降低。所以,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滲入儒家文化思想,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2我國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儒家文化的滲透
儒家文化伴隨著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儒家思想是其指導思想。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春秋時期的孔丘,其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核心是“仁”[3]。儒家文化在我國封建社會受到統治者的大力推崇,又經過孔子對其進行發揚,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也可稱為儒學、儒家學說以及儒教,對我國人們的綜合素質行為具有深刻影響。
2.1“仁”是基礎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所謂的“仁”是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統一[4]。即便當代社會對“仁”的解釋基本是人心的善良,但在藝術設計中,“仁”是進行設計的出發點與著力點,同時也是建筑設計中中國文化特色的體現。“仁”的普世觀念形成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基礎。
在中國的環境藝術設計中,“以人為本”是基礎。任何的環境藝術作品,都要圍繞“人”來進行,人是作品為之服務的最直接對象,只有“以人為本”,才能設計出好的環境藝術作品。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中,環境是根本、藝術是中心、設計是手段,設計者要牢記環境、藝術與設計的關系和地位,才能設計出和諧自然的作品。環境設計的目的是為人服務,所以環境設計作品中要關注人的體驗。由于人的多樣性與復雜性,設計者在設計環境藝術作品時要充分考慮到人的差異性,設計出人文性與特色俱存的作品。例如,在設計社區公園時,設計者首先要做好調查,明確公園面所面向的哪些群體,對群體的年齡結構、心理需要進行充分的了解,設計時要兼顧大多數人的特點;設計社區的綠地環境時,要多考慮老年人的需要,以制造舒適安逸的環境為主,同時要給中青年人設計合理的空間。
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是服務于人,滿足人們對生活的享受,同時讓人們能夠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美。所以,“大仁”是環境藝術設計師最基本的素質,也是最基本的要求[5]。
2.2“禮”的滲入
“禮”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所謂“禮”,即規矩與秩序,它形成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在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禮”也對我國古代的建筑、園林以及室內的裝潢設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6]。例如,北京紫禁城的瓦片,金黃色的琉璃瓦是必要的裝飾,因為金黃色的琉璃瓦象征了尊貴的皇權。而在當代的環境藝術設計中,也滲入了儒家文化中“禮”的元素。
在儒家文化中,高雅的生活離不開“禮樂一體化”,通過“禮”進行各種高雅的藝術活動,“樂”做點綴。所以,“禮樂一體化”成為當代環境藝術設計的一種發展理念。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 ,可利用高科技進行“樂”的設計,在建筑中加入多媒體等設備,使作品更加生動形象,表現主體更加突出。例如,長春的偽皇宮“末代皇帝一生”中,在對作品的展示方面表現的非常形象。人們在走過展區時,主題音樂以及結束的配置,對作品的表現更加真實,利用光學投影對末代皇帝的一生進行敘述,使作品趨向于完美。在其情景設計方面,采用了深沉的色調,同時又具備現代化的設備,使作品的主題表現的更加突出。
2.3“天人合一”的追求
“天人合一”源于儒家孔子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解釋與追求,“天人合一”即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和睦相處。在我國的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者可從藝術的角度去塑造環境。“天人合一”正迎合了我國當代的發展理念,即環保理念。設計者在設計環境藝術作品時,“天人合一”是其保證作品環保性的基礎。這對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具有積極的意義。環境藝術的設計,在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基礎上,對人具有“克己”的要求,這是儒家思想的一個觀念。所以,設計者在對環境藝術進行設計時,以“克己”為基礎,同時融入環保的理念,運用環保的思維,使用環保材料,摒棄商業上的利益追求,以構建和諧健康的人與環境的關系為基礎。endprint
“天人合一”還有另一方面的智慧體現,即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當代的環境藝術設計,融入“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另一種形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設計者在對環境藝術進行設計時,以減輕環境的壓力為目標,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設計出適宜的作品是一種趨勢。城市擁擠的問題,可以通過合理的規劃對城市道路交通進行布置,提高城市的生活質量。另外,對于人類的居住環境,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的水進行循環利用,采用先進的科技進行光循環等,這是“低碳”生活的基本形式。
3儒家文化對設計者的影響
3.1改善設計理念
在對環境技術進行設計時,首先需要改變設計者的傳統理念,將儒家思想中的“厚積薄發”作為出發點,避免設計過程中出現“急功近利”的思想。所以,設計者需要具備扎實的設計功底,結合儒家文化設計出優秀的環境藝術作品。
3.2提高設計水平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國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對我國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目前,我國有關部門提出“節能環保”的原則,這也是儒家文化所推崇的思想。設計者在對環境藝術進行設計時,需要保證環境的基礎上,采用節能環保的材料設計出適宜的藝術作品,從而提高了設計者的設計水平。
3.2提高設計者的職業道德
儒家思想中“士”是高尚、高雅的象征,中國的“士”階層,日本的“武士”階層,韓國的“賢人”階層都是道德的標桿。在對當代的環境藝術設計者進行教育時,需要引入儒家思想的理念,在培養高超的專業素養的同時,更要加強設計者的高尚品德,做人做事要踏實,與人合作要誠信,將團隊的力量發揮到極致。
4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質量的同時,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對生活中事物的美感更加關注。所以,環境藝術的設計者在對作品進行設計時,可對儒家文化進行充分的研究,將儒家文化中的精髓加入到作品中,與作品周圍的環境遙相呼應,這既是對傳統經典文化的傳承,又是對現代建筑文化的創新。設計者要依據社會的發展趨勢,借助于先進的科技手段,同時與自然中的元素相結合,設計出既有自然美又具有獨特之處的作品,將我國傳統的文化自然設計風格提升至一個新的設計高度。
參考文獻:
[1]查靖冰;史峰.儒家文化對當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價值影響[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11).
[2]楊丹.淺談儒家文化對我國當代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價值[J].魅力中國,2014(13).
[3]魏娜.儒家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理念的影響[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4).
[4]謝遷.儒家文化對當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8).
[5]邢莉莉.環境藝術設計的當代審美與現實居住型實際需要的沖突和融合[J].中國包裝工業,2013(14).
[6]殷志鴻;周媛.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對傳統文化的構思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