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婕
(內蒙古農業大學外國語言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在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電影的普及程度和受關注程度逐漸得到強化,人們對電影關注的視野也從最初的電影劇情擴展到電影導演及電影演員身上,同時對于電影創制方式及表演方式的研究也逐漸增多。事實上,演員在銀幕前的表演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外的影視類高校也都設有表演專業。盡管如此,國內對于表演藝術領域的研究還停留在較為初級的階段,對于外國電影演員表演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充分,更多的是以大眾評論或專訪報道等形式對國外知名演員的表演理念及銀幕形象進行探討??偟膩碚f,近年來國內研究界也逐漸開始關注英美等電影大國中擁有獨特表演氣質的演員,而獨具硬朗英倫風情的蒂爾達·斯文頓就位列其中。蒂爾達·斯文頓雖然并不是典型意義上的美女,也沒有在象征著電影藝術最高殿堂的好萊塢叱咤風云,卻擁有著鮮明的藝術追求和多變的表演風格,從早期對于實驗電影和本色出演的執著,到后期逐漸融入主流后對影片藝術價值的不變追求,及其在電影發展方面所做出的獨特嘗試,都足以使蒂爾達·斯文頓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英國演員。有評論者認為,蒂爾達·斯文頓是英國影壇上具有前衛思想的冒險家,敢于在銀幕上嘗試各式各類的角色;也有評論者認為,蒂爾達·斯文頓無論從外在形象上看,還是從其演繹之路上的表現來說,都是一位過于特立獨行的演員,或許喜憂參半的評價正體現了這位英國女演員的獨特之處。[1]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立足英國著名女演員蒂爾達·斯文頓的表演經歷,從其對本土影片及非主流影片的偏愛著手,以《奧蘭朵》《愛德華二世》《返老還童》《暗夜搖籃曲》等影片為例,探析這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在影片中的角色塑造。
蒂爾達·斯文頓于20世紀60年代出生在英國倫敦的貴族家庭之中,曾在著名的西希斯女子學校接受基礎教育,隨后又進入英國頂級學府劍橋大學學習,自幼以來所接受的家庭熏陶和學校教育使蒂爾達·斯文頓無愧于貴族之名,也被公認為英國最具英倫貴族氣質的女演員。在獲得劍橋大學的英語學位和政治學學位后,蒂爾達·斯文頓便先后進入英國的特拉沃斯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工作,在工作中逐漸培養了對于戲劇的興趣,這也使蒂爾達·斯文頓放棄了原有的專業,投身演藝事業。20世紀80年代中期,蒂爾達·斯文頓因與名畫中的女人具有很高的相似程度而獲得了出演影片《卡拉瓦喬》的機會,憑借在這部影片中不俗的表演,在隨后的幾年間,蒂爾達·斯文頓先后在《英格蘭末日》《戰爭安魂曲》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在英國電影界初步確立了自己的地位。1991年,蒂爾達·斯文頓憑借在影片《愛德華二世》中的出色表演而榮獲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獎,使更多的觀眾和導演注意到了這位尚處在成長期的優秀女演員。第二年蒂爾達·斯文頓就與著名女導演薩莉·波特合作推出了改編自英國本土文學作品的愛情影片《奧蘭朵》,在《奧蘭朵》中對不老女神奧蘭朵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使蒂爾達·斯文頓驚艷了整個英國影壇,并在國際影壇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奧蘭朵”這一角色也使蒂爾達·斯文頓榮獲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稱號。在20世紀90年代,蒂爾達·斯文頓還在影片《美麗佳人歐蘭朵》《超錄感情愛》中有出色表現,并先后榮獲意大利大衛獎的最佳外國女演員稱號和歐洲電影獎最佳女演員獎提名。[2]
進入21世紀后,蒂爾達·斯文頓在秉持著對于電影表演藝術的獨立追求的同時,在角色塑造方面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涉獵的影片也不再局限于歷史題材影片和實驗電影,除劇情片之外,在懸疑影片、戲劇影片、驚悚影片、奇幻影片中也都能夠看到蒂爾達·斯文頓對不同角色的演繹。無論是在《海灘》《納尼亞傳奇》《返老還童》《閱后即焚》《雪國列車》《布達佩斯大飯店》中擔任性情身份各異的配角,還是在《暗夜搖籃曲》《我是愛》《我們需要談談凱文》《唯愛永生》等影片中擔任主角,蒂爾達·斯文頓都為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多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英國獨立電影獎、土星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凱撒獎、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美國獨立精神獎及紐約影評人協會、圣地亞哥影評人協會的認可。
蒂爾達·斯文頓從影不久之后,便憑借獨特的氣質被許多觀眾所熟知,她在影片中本色流露般的演出和獨具英倫貴族氣質的形象也很快被美國好萊塢所關注,受到了來自世界電影頂級殿堂的邀請。事實上,蒂爾達·斯文頓并不是直接拒絕了好萊塢的邀約,而是在進入好萊塢后不久便重新投身到英國電影之中。蒂爾達·斯文頓也曾明確表示,市場化運作模式下的導演創作影片的這種模式自己完全不能接受,而對影片藝術價值的執著和對英國本土題材影片的鐘愛也使蒂爾達·斯文頓塑造了“法蘭西母狼”、奧蘭朵等大放異彩的“英國風”角色。
在蒂爾達·斯文頓的從影經歷中,導演德里克·賈曼無疑是一位重要的人物。蒂爾達·斯文頓參演了許多由德里克·賈曼執導的影片,對德里克·賈曼的電影創作十分認可,甚至在德里克·賈曼死后,蒂爾達·斯文頓依然習慣于挑導演而不挑角色的從影之路。1989年,德里克·賈曼執導拍攝英國戰爭片《戰爭安魂曲》,這部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創作靈感源自英國曲作家本雅明的同名音樂和英國詩人歐文的多篇戰爭詩,這種借鑒和改編所帶來的故事、音樂、詩歌的交相融合也使《戰爭安魂曲》成為一部典型的實驗電影。在《戰爭安魂曲》中,蒂爾達·斯文頓扮演了一位護士,其中的本色表演模式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中蒂爾達·斯文頓所飾演角色的愛人在戰爭中犧牲,對于這位護士內心的悲痛導演用了長達6分鐘的鏡頭來呈現,在抒情音樂的配合下,她一直梳理著自己的長發,在蒂爾達·斯文頓圣潔而堅貞的面龐上,人們看不到淚水,但凝固的表情和空洞的眼神卻將這一角色失去愛人的巨大哀痛和絕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英國,蒂爾達·斯文頓被公認為飾演王室貴族形象的不二人選,無論是她干凈秀麗的面龐,還是其自有的貴族氣質,都使她在飾演女王或王妃時用本色表演就能夠征服觀眾。在同樣由德里克·賈曼執導的歷史題材影片《愛德華二世》中,蒂爾達·斯文頓就成功地飾演了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王妃之一——號稱“法蘭西母狼”的伊莎貝爾。愛德華二世是英國歷史上最受爭議的國王,他不僅為了愛情而放棄江山,而且還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而伊莎貝爾無疑成為這段皇室婚姻的犧牲品,長期受到丈夫冷落的她也在這種困境中扭曲了性格,成為最終發動政變推翻愛德華二世統治的始作俑者。在影片《愛德華二世》中,愛德華二世為了所愛之人皮爾斯公開與世人對峙,在強烈的譴責聲和謾罵聲中堅守對愛的執著,這不僅招來了群臣的反對,也使自己的王妃心生恨意。在影片在中,蒂爾達·斯文頓飾演的王妃伊莎貝爾利用當時社會對于同性戀的極端歧視,唆使聯合群臣共同反對愛德華二世的統治,將愛德華二世逼至政壇的邊緣化地位之上,并最終將其謀殺。在這個“被傷害”到“傷害”的蛻變過程中,蒂爾達·斯文頓對于伊莎貝爾這個角色的詮釋十分到位。濃妝華服下的王妃內心是無限的失落、嫉妒、屈辱和仇恨,從開始的無奈到后來無奈中的性格扭曲,蒂爾達·斯文頓用眼神和微小的面部表情詮釋著人物的內心世界。尤其是在王妃殺死愛德華二世后,蒂爾達·斯文頓飾演的伊莎貝爾面容慵懶地傾聽著情人殺死丈夫的過程,并俯身親吻了情人以示贊許,在講述完畢后,伊莎貝爾面無表情地揮手示意情人離開,整個過程中冷淡的面部表情傳遞出這一角色內心的冷酷與絕望。
正如上文所述,使蒂爾達·斯文頓真正揚名立萬的影片是《奧蘭朵》,在這部影片中,蒂爾達·斯文頓不僅展現出了觀眾熟知的貴族形象,還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中性氣質,成功飾演奧蘭朵這個發揮空間極大、表演難度極大的角色也使蒂爾達·斯文頓真正成為一位受人尊重的英國女演員。[3]影片《奧蘭朵》根據英國著名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位英國貴族數百年間的傳奇故事。影片主人公奧蘭朵本是伊麗莎白女王麾下的侍衛,因出身貴族、容貌清秀而備受女王的喜愛,在王的賜福中成為一位永遠不會“老去”的存在,并開始了長達40年的沉睡。再次醒來后,奧蘭朵成為一名女性,在隨后的四百多年間,奧蘭朵輾轉世界各國,在歐洲曾與莫斯科大使的女兒相愛,在出使東方時與可汗成為摯友等,在經歷了時代變遷、性別變化后,奧蘭朵的內心也發生了變化,性格逐漸走向多元化和復雜化。而蒂爾達·斯文頓對這個極端復雜的銀幕角色把握得十分到位,女性與男性身份之間的自由切換,復雜性格形成的細膩過程等都在蒂爾達·斯文頓的詮釋下展現得淋漓盡致,奧蘭朵這一角色也成為英國影壇上令人記憶深刻的人物形象。
縱觀蒂爾達·斯文頓的演繹經歷,不難發現蒂爾達·斯文頓十分重視導演的選擇,尤其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蒂爾達·斯文頓出演了多部賈曼執導的影片,而賈曼的影片均屬于獨立電影,也帶有一定的實驗性,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蒂爾達·斯文頓表演理念及參演影片的“非主流”性。隨著蒂爾達·斯文頓在英國影壇地位的提升,許多英國主流影片或商業大片都希望能夠邀請到這位形象鮮明、氣質獨特的本土女演員參演。對于蒂爾達·斯文頓來說,這無疑是良好的發展契機。事實上,蒂爾達·斯文頓并不怎么關注影片規?;蛲度耄侨缫酝粯雨P注導演的創作理念和呈影風格,而科恩兄弟、大衛·芬奇等導演也成為蒂爾達·斯文頓繼賈曼之后鐘愛的導演。隨著演繹事業的發展,蒂爾達·斯文頓飾演的角色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而無論是主流商業影片,還是非主流實驗電影,蒂爾達·斯文頓在其中的角色本身都具有“非主流”性。[4]
在上映于2000年的影片《海灘》中,蒂爾達·斯文頓飾演海灘上的一位女頭領;在2002年的《暗夜搖籃曲》中,蒂爾達·斯文頓則飾演一個看似平常卻擁有強大內心和堅強個性的中年女性;在2005年上映的《吮拇指的人》中,蒂爾達·斯文頓成功出演了一位特別的母親形象,影片中的這位母親名為奧黛麗,與丈夫和兒子共同經營著自己的家,幸福平淡的生活從兒子無法改掉吮吸手指這一奇怪習慣開始,從而爆發了一系列令人不快的事情,也使這位性格活潑開朗的母親墮入了問題纏身的生活境況之中;在2007年的《邁克爾·克萊頓》中,蒂爾達·斯文頓又挑戰了一位反派小人物形象——心理陰暗、行為不軌的律師;而在2008年的《閱后即焚》中,蒂爾達·斯文頓更是嘗試了一個品行惡劣、內心冰冷的女性形象??梢哉f,多元角色嘗試不僅豐富了蒂爾達·斯文頓的表演經驗,還使觀眾看到了蒂爾達·斯文頓能夠勝任不同角色、給予每個出演的角色靈魂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