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仁 政

2017-11-16 06:02:00
電影文學 2017年8期

字幕

孟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后人稱為僅次于孔子的“亞圣”。孟子思想精華成分甚豐,但最值得贊頌的是其“仁政”學說。這是孟子對孔子思想的重大發展,也是他對人民的重大貢獻。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卓越格言。

1.孟子學館 春日

館堂里坐了十幾位學生。

快到不惑之年的孟子在給學生講課,他精力充沛,語調鏗鏘有力:你們已學過論語、詩經、書經、易經、禮記、春秋等經典,但最主要的要學好孔子的論語。論語的中心是仁學。顏回問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說,仁者愛人。人就是黎民,就是百姓。現在的老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諸侯混戰,尸橫遍野。這些尸骨是誰?就是為諸侯爭霸驅趕到戰場上的老百姓,你們的父母兄弟就是這樣的老百姓。老百姓被征去作戰,有幾個能回?還不是打死了,拋尸荒野,無人收埋。留在家里的,日子也不好過。豐年,勉強度日,災年交不起稅,賣兒賣女,流落街頭,餓死村頭,比比皆是。孩子們,你們家鄉老百姓生活情況怎么樣?說說看?

萬章站起:老師,我們村里楊家,因為交不起稅,被抓,過兩天回來,遍體鱗傷。又因為無錢診傷,死了,家里還有三個未成年的孩子,留下的遺孀只好帶著三個孩子去乞討。

公孫丑:我們那里有戶朱姓人家,三個男丁,因為連年戰爭,都抓去從軍了。結果沒有一個回來,都死在戰場上了。

陳臻站起說:我們那里有位張姓人家,一大家子人,那個滿崽子很調皮,犯了什么法,被衙門抓去。后不知什么原因,連同父母兄弟都牽連了,兩個跟著坐獄,三個挨了板子,個個打得皮開肉綻,好凄慘啊!

孟子:這些都是你們親眼所見,還有多少沒有看見的,也許比這更慘,這個世道不改變,老百姓能過日子嗎?你們都讀了孔子的書,學了孔子的道理,就要用孔子的道理去改變這個世道。孩子們,這一切災難的發生,根子在國家,所以我們要按照孔子“仁”的思想去改變國家。怎么改變,就是到每個諸侯國去游說,推行“仁政”制度。

2.孟子講堂 日

孟子和學生在講堂里等人,個個面色焦急。

一學生站起說:老師,陳代今天不會來了,你就開始講課吧。

孟子嚴肅地說:作為學生要遵守課堂紀律,不遲到,不曠課,這么多人等他一人應該嗎?記得我小時候,因為一次逃學而被母親重重責罰……

3.孟子家 夏日(回憶)

孟母在引梭織布。

孟子悄悄回來了。

孟母問:今天怎么回得這么早?

孟子沒回話,臉羞得緋紅。

孟母:你原來是逃學回來的?(用手一頓,將梭線扯斷)你要逃學就如同這斷線的機珠一樣。(流著眼淚說)孩子,你三歲時,你父親就去世了,我作為一個寡母,帶著你艱難度日,你知道母親有多難嗎?孩子,我們不是富貴人家,你要爭氣,要好好念書,將來有個好出息。

孟子一下跪在地上,低著頭流淚……

孟母:起來吧,明天我們搬個地方住吧。

4.街道西頭 晨

孟母購菜回來,來到一旁的豬肉店購肉。

肉販:您是新搬來的吧?

孟母:是啊,我就住在您這肉店隔壁。

5.孟子家新住房 夜

孟子發奮讀書,晚上挑燈背誦經書。

孟母見了,打心底高興。

6.孟子家新住房 日

孟母從外面回來,看見孟子在一塊長木板上,整整齊齊擺了一長排南瓜花瓣,就問:你這是做什么?

孟子:這是豬肉,我在賣豬肉。

孟母生氣了,將木板掀翻,憤憤地說:誰要你做這沒出息的事,站起來跟我走?

孟子:去哪?

孟母:搬家。

孟子:還搬?

孟母:不搬,這個家就要被你毀了。

孟子抬頭望著母親,不解母親的話。

7.孟子又一新家 日

孟母又在引梭織布。

孟子在念書,汗水從額頭慢慢流下。

孟母:累了,就去外面活動活動。

8.街道東頭 日

孟子在戶外活動,看見街道旁邊有家蒸酒做豆腐生意的,覺得好奇,就問那烤酒的:師傅,下面漏水了。

師傅:那不是水,那是烤出來的酒,可香了,你想喝嗎?(從酒缸舀一碗酒給孟子喝)香嗎?

孟子:香。水怎么變酒了,怎么變的?

師傅:這道理我也講不清,是前輩們傳下來的。

9.孟子又一新家 日

孟母從外面回來,看見孟子不在讀書,而在做一項工藝,那里有泥捏的蒸籠、烤酒天鍋、大鍋、酒缸、酒槽、出管等烤酒器具。

孟母問:你這做什么?

孟子知道自己又做錯了,不回話。

孟母:我知道,你是想學烤酒,這是烤酒器具?(深深地嘆一口氣)

10.孟子家又一新住處 日

孟母牽著孟子從家里出來,來到一旁的學館。

那里有位教書先生在看書。

孟母把孟子帶到教書先生面前,對先生說:老先生,我這孩子聰明好學,看到什么就學什么,現拜托老先生費心賜教。(回憶完)。

11.孟子的講堂 春日

孟子說:從此,我就專心致志地讀書,讀經書,特別專心一意讀孔子的書。孔子是世上第一個有學問的人,我們的一切行為,包括國家行為都要以孔子的言行為標準。你們讀了孔子的書,學了孔子的“仁政”學說,就要按照孔子理論去做。從明天起,我們就要走出課堂,到各諸侯國去傳播孔子的“仁政”思想,讓每個諸侯國都實行“仁政”,廢除“苛政”,反對霸道,實行王道,我們選擇的第一家就是“仁政”的發祥地齊國。

12.齊殿 秋日

齊威王坐在殿上。

侍臣報:王,外面有人求見,自稱孟軻。

齊王:宣進。

孟子來到,說:孟軻拜見齊王。

齊王:先生,一旁請坐。你今天來,有何要事?

孟子:現在諸侯混戰,七國爭霸天下。王認為這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爭?

齊王覺得孟子這個問題問得太難回答,只好把回答轉為問話:請先生說說。

孟子:這是一場王道對霸道的戰爭。

齊王:什么是王道?什么是霸道?

孟子:霸道就是擴張疆土,稱霸天下,將來自己作盟主,其他諸侯都來向自己朝拜。而王道就是百姓之道,要求有五。一、每戶分5畝宅基地,100畝糧食地;二、輕賦稅,稅率十分之一,輕徭役,輕刑罰,犯罪人不株連家人;三、辦學校,讓百姓受教育;四、尊賢任能,遠離小人;五、反對擴張疆土的霸道戰爭,支持反擴張反霸道的王道戰爭,支持解救受苦受難百姓的戰爭。只要做到這五條就是行王道。齊王主張行王道,還是行霸道?

齊王:我……我當然是行王道。

孟子:行王道就是行仁政。孔子是仁政的創始人,齊國是孔子的出生地,所以齊王與仁政王道有緣。而霸道是反民心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不行王道得到一個國家有之,不行王道而要得到天下者沒有。王要統一天下,就要行王道。如果要行霸道,最后不被霸道所滅就要被王道所滅。魏梁惠正是當今諸侯之霸王,最后要被王道推倒的,不信你等著瞧!

齊威王:王道仁政怎么行?

孟子:尊重有德行的人,讓天下有才能的人來為王辦事做官。市場上提供免費倉庫,讓商賈有存儲商貨的場所。關卡只稽查,不征稅,天下的旅客愿從那里過往。對種莊稼的人只對公田助耕,不另外對地征稅,莊稼人很高興。對居民聚集區不收額外的雇役錢和雜稅,天下的民眾都高興,愿在那里落戶。真正做到這五項,那么鄰國的民眾就會像對待父母一樣仰慕他。這樣的人就會天下無敵,沒有不稱王天下的。

齊威王:你也知道,魏國是個強大國家,現在他把國都搬到我家門口來了,對我構成巨大威脅。我的盟友趙國也向我求助,說魏軍包圍其國都邯鄲,請求我救援,你看我是救還是不救?

孟子:魏軍包圍趙國都,這明顯是擴張侵犯,當救。

齊威王:怎么救?我想聽聽先生的意見?

孟子:齊王不是喜歡用兵嗎,就用兵援唄。

齊威王:就按先生說的。

13.魏國都 日

都城外平靜寧人。

都城內歌舞升平。

突然一支大軍來到都城,將魏國都團團圍住。

護城衛兵嚇得面如土色。

14.魏國王宮 日

將士報告了軍情。

梁王一聽不知所措,急急呼喊:相國、相國,齊軍將我團團圍住,咋辦?

相國:只能從趙撤軍,回師救援。

梁王:那就趕快叫人去趙班師回國救援,慢了魏就沒救了。

15.趙都城外 日

魏軍將趙都圍得水泄不通,只等趙王出來投降。

突然,魏臣趕到魏將軍面前,急不成聲地說:將軍,不好了,齊軍將魏都嚴嚴圍住,梁王叫你火速趕回救援,去晚了魏就沒救了。

魏將對下屬:傳令撤軍,速回魏救援。為速回國,走桂林近道,快。

魏軍如退潮的水散去。

16.桂林峽谷 日

峽谷險峻陡峭,山里陰霾嚇人。

魏軍匆匆逶迤而來,當前軍進入峽谷口,還望不見軍尾,等到軍尾沒入峽谷,突然峽谷中一聲吶喊,巨石滾滾沖下,繼而刀光劍影,鋪天蓋地而來,殺得魏軍血肉橫飛,丟盔棄甲。

17.魏都 日

魏軍大隊人馬匆匆而來,都城下一片寧靜,齊軍早已撤去。

旁白:這就是歷史上所講的“圍魏救趙”的典故。梁王不甘心桂林之戰的失敗,第二年就同韓組成魏韓聯軍要同齊決一勝負。

18.齊殿 夏日

齊威王對孟子說:先生,梁王不甘心桂林之戰的失敗,組織魏韓聯軍要來報復,你看我們怎么應對?

孟子:在敵強我弱情勢下,戰也敗,和也敗,既然兩者都是敗,何必去傷命損財呢?

威王:先生的意思是向魏求和?

孟子:求和是為君為政的一手段,吃點小虧可以贏得大好處,否則會吃大虧。

威王無可奈何地嘆一口氣:唉!

旁白:齊威王放不下向魏低頭的面子,第二天還是聯絡宋、衛,組成齊宋衛三國聯軍,在襄陵迎敵。

19.襄陵戰場 日

齊聯軍在此布陣,等待魏韓聯軍來自投羅網。

魏韓聯軍不多的人馬從正面攻來,連攻幾次,齊軍堅不可摧,再攻,寸步難進。

齊軍將領看到這場面十分高興,說:哈哈,魏軍就這么幾招,也就到頂了。現在該是我們出招了。傳令,全軍將士,改守為攻,向魏韓聯軍進攻!

齊軍人馬大舉進攻,魏軍招架不住,只能退卻,齊聯軍順勢壓去。

正當齊軍乘勢追擊時,魏韓聯軍的另一支暗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后方向齊軍殺來,還未等齊軍清醒是怎么回事時,齊軍已潰不成軍。

20.齊都城下 日

齊威王率眾臣向魏韓求和。

21.齊殿 日

齊威王對面前的孟子羞羞地說:我沒有聽先生的話,妄自行動,導致……我對不起先生。

22.齊殿 秋日

字幕:公元前344年,正是魏鼎盛時期。魏趁此良機召開宋衛秦趙等12國參加的逢澤大會,會后率領與會諸侯朝見了周天子。只是韓國未參加逢澤大會,仍與齊國親近,魏惠王很是氣憤,于公元前342年派大將龐涓和太子申帶兵攻韓。

齊威王立即召見孟子,問道:先生,魏國因為韓未參加其逢澤大會,仍與我齊親近,就率兵攻打韓國。韓請求我救援,我是援,還是不援?

孟子:魏這是稱霸行為,這種行為當反,怎么不援,援。

23.韓國境內 日

齊軍與魏軍在對峙。

24.齊軍軍帳內 日

大將田忌、軍師孫臏正在為戰事焦急。

田忌對孫臏說:咱們與魏軍激戰多場,未分勝負,如今戰勢處膠著狀態,這可如何是好?

孫臏想了想:這樣熬下去,沒有什么好結果,我們還是退吧。

田忌:不戰了?

孫臏:不是,魏軍自恃強大,我軍同他硬拼,是拼不過他的。現在我退一步,作一個口袋,讓魏軍來鉆。等他鉆進口袋后,我將袋口封死,再殲滅他。

田忌:口袋怎么做?

孫臏在田忌耳邊悄悄密語,田忌會意點頭。

25.齊軍大營 日

齊軍已退,大營一片狼藉。

魏軍的幾只人馬在觀察敵情,一些士兵在清點齊軍遺留下的灶口。

26.魏軍大營 日

一將官在向龐涓報告:我率部連連追擊,見齊軍每兩天退一步,至今已一連退了五步。我派人清點過,齊軍每退一步,減十口灶,今天已經減少了50口灶。現魏軍減灶十口。

龐涓高興地說:這說明齊軍懼怕了,而退軍減灶,說明魏軍大批大批逃亡。哼,小小的田忌,竟敢與我龐大將軍斗?傳令,大軍立即乘勢追擊,不能讓他們逃了。

27.馬陵峽谷 日

魏軍追殺而來,一直追到峽谷深處

突然,一聲吶喊,殺聲震天,刀石齊下……

龐涓感到中計,命令道:馬上退出峽谷!

可是進口早被齊軍封死。

龐涓左突右沖,感到有命難逃,拔出刀來自刎。

齊軍大軍沖下峽谷。

旁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后來魏在齊、秦、趙三面夾擊下,“兵三折于外,太子俘,上將死,國已空虛”,再也無力稱雄。魏惠王不得不在公元前334年率諸侯國朝見齊威王,承認齊在東方的霸主地位。

28.齊殿 春日

孟子與齊威王在討論國事。

孟子:齊王,你現在是東方第一大國,秦是西方第一大國,你以后怎么打算?

齊威王:先生的意見呢?

孟子:我想最重要的是三點。一、認清時勢。現在是兩大超強,三分天下。兩大超強,一是秦,二是齊。三分天下即東部的齊,西部的秦,中部三晉和楚。二強對壘,爭奪三分天下。秦是最野蠻、最兇狠、最具野心、最霸道的霸王。他早就想進駐中原,向東推進。中部原來有魏擋著,現在該輪到齊面臨強敵了,是嗎?

齊王:是這樣,先生分析得當。

孟子:二、齊只能選擇王道。以霸道對霸道,齊不是秦的對手,以王道對霸道,比霸道略高一籌。因為王道可爭取民心,不但可爭取自己國家的民心,還可爭取敵國的民心。當年魏國被齊打敗,是他驅使本國老百姓去為自己擴張疆土,稱霸中國,這是不得民心,所以失敗是必然的。而齊國之所以勝利是你齊威王和老百姓為了反擴張反霸王而戰,是為正義而戰,是得民心的,不勝是不可能的。齊王,是不是這樣?

齊王:先生言之有理。

孟子:為什么商湯僅用方園70里土地,文王僅用方園百里的土地能統一天下呢?就是他們都行仁政,得民心,百姓口服心服,國家不統一也得統一。

齊王:怎樣才能得民心?

孟子:要得民心就要廢苛政,行仁政。仁政就是百姓之政。夏、商、周三朝獲得天下是由于“仁”,它們失去天下也是由于不“仁”。國家的興起和衰敗、生存和死亡也是這樣。天子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天下;諸侯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它的祖廟;士和百姓如果不仁,便不能保全自己的身體。現在有的人怕死,卻樂于不仁,這就好比怕醉卻偏要勉為其難地喝酒一樣,你同仁有緣啊!

齊王突然很驚奇地問:我怎么同仁有緣的?

孟子:孔子是自有人類以來第一個最偉大的人,孔子出生在齊國,是仁政的創始人,所以齊國與“仁”有緣,得天獨厚,誰也不能同齊國比。所以齊國要好好珍惜這個“仁緣”,盡快實施仁政政治。得仁政者得天下,失仁政者,與天下無緣,即使一時稱霸中國,翻幾滾就會跌下去的。魏國不是這樣的嗎?你可不能走魏國之路,你要創造自己的新路——王道之路。你如果不走王道之路,統一天下恐怕就不是齊國了,齊的地位在不久的將來會被別國取代。我說的對不對,讓歷史來驗證吧。

齊王:你說的不錯,我會去做的。

孟子:三、分清敵友。七大國,除了秦,都可成為齊的盟友,就是過去有過節的,也可轉化為齊的盟友。因為秦是最大的敵人。七個大國,除了秦,其余六個國家都受到秦霸威脅,六國如果不聯合起來,還在自己之間斗,都將被秦霸一個一個吃掉,那是一種多么危險的結果。所以,只有六國行王道結盟抗霸才是唯一出路。最后,我想問一句,王是真心想行王道嗎?

齊王:王道能救齊,我當然行王道。

孟子:王既然真心行王道,那就請王為老百姓辦三件事,分田土地,辦學校,輕賦稅,輕徭役,輕刑罰。

齊王:可行,我當即下詔。

孟子:多長時間可實現?

齊王:三個月。

孟子:好,現在請王與魏、楚三國聯手抗秦。

29.梁州 秋日

齊、魏、楚三國王在梁州會盟。

孟子說:今天三國在此會盟,主要商量聯手抗霸的問題。因為現在秦國對中原虎視眈眈,動不動就要進軍中原,先滅魏楚,再滅我齊,危險迫在眉睫。如我三國不早聯手,不要多久,三國將要被秦霸一個一個吃掉。你們三國如果分開抗秦,哪一個都不是秦的對手。秦國兇悍、野蠻、野心勃勃,已占西方大片土地,實力雄厚,大周三分天下,秦已占三分之一,現在他想以迅猛之勢盡快奪取兩分,中原危在旦夕。

魏王:先生有何妙計抗秦?

孟子:三國聯手,發動百姓一同抗秦。

楚懷王不解:百姓能抗秦嗎?

孟子:你那100萬士兵不都是從百姓中征集起來的嗎?你的百姓如果有吃有穿有房住,你的士兵在前線能不為保衛你的國家,保衛自己的父母姊妹而拼死殺敵嗎?如果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連飯吃不飽,衣穿不暖,乞討街頭,拋尸村頭,他們還有心在戰場為你拼死殺敵嗎?

齊威王:先生的意思是要我們每個國家為每家農戶分5畝宅基地、100畝糧食地,解決百姓的衣、食、住,再減輕賦稅,減輕徭役,減輕刑罰,一人犯罪一人當,不株連家人。再為百姓辦學校,受教育、懂禮儀。這就叫行王道反霸道。

穗惠王:齊王,先生住在你那里,這三條你做得怎樣?

齊威王:我正在做。我現在問你兩王,這三條你兩王愿不愿實行?

穗惠王:既然這是抗秦的良策當然要實行。

楚懷王:愿實行。

孟子:既然三國國王同意我的建議,現在拿酒來,喝酒盟誓,誓詞是,三國聯手,誓不分離。

三國王齊聲盟誓:三國聯手,誓不分離。

三國王一口把酒喝下……

30.秦王大殿 日

秦王在同張儀研究國事。

張儀:齊、魏、楚三國已結盟,秦國怎么辦?

秦王:張先生有什么好主意?

張儀:我去拆開他們。

秦王:既然三國已喝結盟酒,拆開他們是不容易的,那我們先清除周邊障礙,等有了機會再去中原。

31.齊殿 日

孟子來見齊王。

齊王:你是來講分土地的事吧?

孟子:時間已過去了半年了,老百姓還沒有分到土地。

齊王:辦學校,輕賦稅,輕刑罰這些都好辦,給農家重新劃分土地,那是變更土地制度,觸及公侯、卿、大夫的利益,不是說改就能改得了的。所以,只能一步一步來。

32.齊殿 夏日

孟子又來見齊威王,問道:分地的事怎么樣?

齊王吸一口氣說:噯,這些公卿、大夫太頑固了。

孟子:等到秦軍打來了,連齊國都沒有了,還有你公卿、大夫的土地嗎?

孟子畫外音:這明明是你齊王腦子里多個“霸”字,還推說是公卿、大夫頑固,我看就是你自己太頑固,你這是害了齊國。

孟子又說:好,分地的事,你就慢慢做工作吧。抗秦是六國的事,我還要去其他國家。

33.碼頭 日

孟子乘船離齊。

齊王到碼頭送行,并送上百鎰金:這份薄禮請先生收下。

孟子拒收:不用。

齊王:先生這一去不知道何時再來?

孟子:你多作準備迎敵吧,再來我暫定不了時間。(上船而去)

34.韓國朝廷 日

孟子拜見韓王。

韓王;先生來我韓國,有何指教?

孟子:現在七大國混戰,你覺得這是場什么性質的戰爭?

韓王;請先生明示。

孟子:人們說,春秋無義戰,但戰國不是無義戰,戰國是王道與霸道的戰爭。對于這場戰爭,你不是站王道一邊,就是站在霸道一邊,騎墻是不可能的。請問韓王是站王道還是站霸道?

韓王;先生是主張我站王道還是站霸道?

孟子:從目前形勢來看,七大國中,實力最強的是秦國,秦國是霸道的霸王,其他六國沒有一國能與他單打獨斗,一斗只能被他吃掉。因為這樣,行霸道只有秦國,其他六國只能行王道。如果以霸道去對秦國霸道,只能自取滅亡,如果以王道去對秦國霸道,還有生存希望。所以,韓王是行王道還是行霸道?

韓王:先生不是明說了嗎?除了秦,我們六國只能行王道。

孟子:行王道得天下,失王道,失天下,這是歷史規律。王道就是愛民之道,不愛民的君王,不可能得天下。要行王道就要行仁政,要行仁政就要給百姓分田地,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老百姓就擁戴你,歸順你。還為百姓辦學校,學知識,懂禮儀,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還要對百姓輕賦稅,輕刑罰。一人犯罪一人當,不株連家人。這幾點韓王能做嗎?

韓王:能做。但是如果鄰國仗勢欺我怎么辦?

孟子:我剛才說了,六國都只能行王道,不能行霸道,既然六國都行王道,六國中是沒有人會欺負韓國的。至于秦國,那不是欺負,而是要消滅,六國所以對秦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單獨與秦斗,你不是秦的對手,所以,這就有一個認清敵友的問題。七國中,秦是最大的敵人。大敵當前,六國只能聯盟為友。不管以往有沒有過節,即使有,也只能化敵為友,這是個基本原則。我講了這么多,歸納起來三點。一是戰爭性質,二是選王道還是選霸道,三是分清敵友。我現在請問韓王,你打算怎么抗秦?

韓王一時回答不出來,只好說:請先生指點。

孟子:兩條。一是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抗秦,千萬不能單打獨斗。二是發動百姓參戰,軍民結合,共同抗秦。

韓王又不理解,問:老百姓怎么抗秦?

孟子:你不給老百姓分田地,不輕賦稅,輕刑罰,輕徭役,不給老百姓辦學校,老百姓怎么擁戴你,怎么為你抗秦?

韓王:先生是從齊國來的,齊威王是怎么做到這幾點的?

孟子:齊威王已對百姓減稅減刑,還辦了學校,分田分地,公卿大夫有些不通,齊王正在做他們的工作,不久會實行的。

韓王:我們同齊國的關系比較好,齊國做法對韓的影響很大,你提的這幾條,我會盡力去做到,沒有阻力是不可能的。

孟子:一切都要從抗秦著眼,工作就好做了。我還要去別的國家,你好好做抗秦準備吧。

35.趙國朝廷 日

孟子向趙王施禮:趙王,本人孟軻,拜見趙王。

趙王:先生,一旁請坐。早聞先生大名,今來本廷,不知有何高見獻我?

孟子:我獻給趙王的是三個問題,這是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三個大問題。

趙王一聽旋即嚴肅起來:啊,是什么三個大問題,請先生說說?

孟子:一、現在天下大勢是什么?二、你反對什么,贊成什么?三、誰是自己的敵人,誰是自己的朋友。為君者,這三個問題難道是小問題嗎?

趙王:不是小問題,請先生詳而言之。

孟子:現在天下太亂,表面看來是七國混戰,實則是王道與霸道的斗爭,王道使天下平安,百姓受益。霸道是擴張疆土,稱霸天下,讓其他諸侯來向自己朝拜。請問趙王,你是贊成王道還是贊成霸道?

趙王:我當然是贊成王道,反對霸道。

孟子:現在天下最大的霸王是秦。秦野蠻兇狠,野心勃勃,不可一世。現在他占駐整個西部,正準備向中原推進,直接威脅到中部國家。趙王,誰是最大的敵人,你明白嗎?

趙王:明白。可我怎么阻得住秦的侵犯?

孟子:所以,在七大國中,誰是你的朋友,誰是你的敵人,應該劃分清楚。應該說,除了秦,六國都可成為你的盟友,即使以往有過節,也要化敵為友,否則,自己就要被秦分而所滅。一對一,沒有一個能是秦的對手。六國只有聯合抗秦才是出路。

趙王:先生所言極是。

孟子:既然趙王贊成王道反對霸道,就要同老百姓站在一起,從百姓吸取力量來抗秦。王道就是百姓之道,為百姓辦實事,百姓會擁戴你,有了百姓的擁戴,你還怕什么?

趙王:百姓會擁戴我嗎?

孟子:土地是百姓的生命,也是國家的財源。你給每戶農家分5畝宅基地,100畝糧食地,秋后按十抽一交稅,百姓不擁戴你嗎?

趙王:好,我聽先生的。

孟子:還要為百姓減刑罰,犯罪人不株連家人。還為百姓辦學校,受教育,懂禮儀。

趙王:這個我能做。

孟子:最后我希望趙王說到做到,這是關系趙國出路大事。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不侍俸趙王了。

趙王:先生不要走,我需要先生。

孟子:怎么,我還會來的。

趙王:先生在趙國,我心里踏實些。

孟子:我知道,我還要去別的國家聯絡,抗秦要大家齊心。

36.宋王朝廷 夏日

孟子對宋王,說:聽說宋王行仁政,孟軻特意來拜見宋王。

宋王:早聞先生是推行仁政的大師,今來本國,正好請先生指教。

孟子:在眾多諸侯國中,自己提出來行仁政的,你是唯一的一家。我想請問宋王,你為何要行仁政?

宋王笑笑說:現在是戰國時代,眾王總想爭霸天下,而我宋是個小而弱國,無力與人爭高下,只求自保,與百姓相依為安,過平和生活。

孟子:想得好,說得好,仁政就是百姓之政。民為貴,國家次之,君為輕。這就是給天下老百姓擺一個位置,擺一個首位。仁政的內容歸納起來就是五條。一是兩分,分5畝宅基地,分100畝糧食地。二是三輕,輕賦稅,輕徭役,輕刑罰,犯罪人不株連家人。三是一辦。為百姓辦學校。四是朝廷尊賢任能,遠離奸人。五是一反二支持,反對擴張戰爭,支持反擴張戰爭,支持解救受苦受難百姓的戰爭。

宋王:先生這一說,我實施起來心中就有數了。

孟子:你原打算是怎么做的?

宋王:先從稅收做起。

孟子:稅收是怎么定的?

宋王:我準備十抽一,可以嗎?

孟子:歷來稅法有三種。一是貢法,二是助法,三是徹法,三種稅率都是十分之一。我認為你的稅率可行。

宋王:那就按先生說的。

宋大夫戴盈之:稅率十分之一,不準設關卡亂收費,今年還不能完全做到,先減一些,等到明年完全實行。

孟子:戴大夫,你這話差矣。打個比方,有個偷雞的,原來每天偷一只,現在改為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洗手不干了,這樣行嗎?既然知道這種行為不合道義,為何要等到明年呢?

宋王:那就按先生說的去做。

孟子:宋王行仁政有什么困難嗎?

宋王只笑一笑,沒做回答。

孟子對宋大臣戴不勝說:你想要你的君王行仁政嗎?我明白告訴你。這里有位楚國大臣,希望自己孩子說齊話,是找個齊國人教他,還是找個楚國人教他?

戴不勝:找齊國人。

孟子:一個齊國人教,很多楚國人起哄,即使你用鞭子抽他,他也不會說齊話。如果你把孩子帶到齊國臨淄、岳里住上幾年,你就是用鞭子逼他說楚話,那也辦不到了。你說薛居州是個好人,要他住在王宮里影響王,使王學好,可能嗎?如果住在王宮里的人,不論大的小的,貴的賤的,都是好人,那王和誰去干壞事呢?如果住在王宮里的都是壞人,那王和誰去干好事呢?一個薛居州能把王怎么樣?

戴不勝感到無以回答。

孟子對宋王說:行仁政要識人,要把擁護行仁政的人,和反對行仁政的人區分清楚。

宋王:識人有何訣竅?

孟子:對一個人,不要光聽他說,還要觀其行,不要聽其如何說得好聽,要看他做得如何好看。我建議你把卑賤者選到尊貴者之上,把疏遠者提拔到親近者之上,你身邊的事就會大大改觀。現在你身邊只說不做的人太多了。

宋王:剛才講的都是內部的事,現在講外邊的事。我行仁政,齊國和楚國揚言要來干涉,要出兵討伐我宋,你看這事怎么辦?

孟子:這是什么時候的事?

宋王:這是好幾年前的事。

孟子:我說個歷史故事給你聽。湯居住在豪地,與葛國為鄰。葛伯放蕩不羈,不祭祀鬼神。湯派人去問,為什么不祭祀?回答,沒有牛羊做祭品。湯送去牛羊,他把牛羊殺吃了。但仍不祭祀。湯又問葛,你為何還不祭祀?葛回答,沒有谷物作祭品。湯從豪地派人為葛耕種,老弱者去給耕者送茶飯。葛伯帶領他的百姓攔住送飯的人,把飯吃了,還殺掉送飯的。有個小孩去送飯和肉,葛伯把他也殺了。這一下可把湯激怒了,為了這小孩被殺而去征討葛伯。天下的人說,湯不是為天下的財富,而是為老百姓報仇雪恨。湯的作戰便從討伐葛伯開始,出征11次,戰無不勝,天下從沒有人能與他為敵。向東方出征,西方人等他快點來,向南方出證,北方人等他快點來,老百姓盼望湯來解救就同大旱盼下雨一般。作戰的時候,做買賣的照常營業,干農活的照常種地。殺掉那暴虐的君主,撫慰那可憐的百姓,這等于下了一場及時雨,老百姓自然非常高興。齊國、楚國縱是強大,如果要搞不義的擴張,有什么可怕的呢?

宋王聽了,很受鼓舞,說:你說得真好,我會照你說的去做。

孟子:不過現在齊、楚也要行仁政,不會來討伐你了。因為七大國中,秦是行霸道的霸王,六國的每一國都受到他的威脅,如果以霸道對霸道,誰也不是秦的對手,只能以王道對秦的霸道才有一線出路。齊、楚也是因為這個而走上王道的。我明天就要回鄒,你好好行仁政吧。

37.鄒穆公朝廷 夏日

孟子心事重重地來見穆公:穆公,我們又見面了。

穆公:先生今天又是來推行你那個仁政吧。我上次就對你說了,我行不了仁政。

孟子:現在不是你想不想行仁政,還是你要行,人家不讓。

穆公一驚:那是什么,難道變天了?

孟子:是變時勢了,原來是七國爭霸,現在是唯秦獨霸,七國當中,除了秦,誰也不能同秦爭霸,秦現獨占大國西邊半壁江山,正準備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奪取中原,三分天下,秦占兩份,剩下東邊一份能擋得住秦嗎?你鄒國能螳螂擋得住車嗎?

鄒穆公不動聲色,認為孟子在造勢嚇人,不值得驚慌,于是就譏諷地說:是的,按先生所言,我只能做亡國奴了。

孟子:要想不做亡國奴,只有一條路可走,軍民聯手抗秦霸。

穆公:老百姓幫我抗秦霸?算了吧。這次魯出兵侵占我邊界,鄒魯發生一場戰爭,魯打死我官兵33人,我感到萬分痛心,可我國的老百姓沒有一個為死去的官兵難過,相反的還覺得死得好。老百姓能幫我抗霸嗎?

孟子:這還是鄒平時不關心老百姓的后果,災荒年份,你的百姓,年老體弱的餓死荒野,年輕的四處逃荒,加起來有千多人。而你的倉庫里卻堆滿了糧食,庫房里裝滿了珍寶,你的官吏對此只字不提。這就是在上的人不關心在下的,甚至還殘害他們,叫老百姓怎么來關心你戰死的將士呢?人情就是這樣,你關心他,他就關心你,你不關心他,叫他怎么關心你?現在秦要打來了,你怎么去發動老百姓,軍民一同抗秦的?

穆公聽了孟子一席話,不是沒有道理,只是覺得孟子在揭自己的短,太不顧一個君王的面子了,所以,他不想順著孟子的意思回答,而是朝向反的方面,冷冷地說:秦要打來他就打來唄,他大國不急,我小國急什么?

孟子:大國沒有不急的,齊、魏、楚召開聯盟抗秦大會,韓、趙正在抓緊備戰,還沒有發現不急的。

穆公顯然是知道這些,但他不愿意當著孟子的面承認自己以往不對,他討厭孟子在自己面前嘮嘮叨叨所說的那些,便說:我知道了,你走吧。

孟子退出朝廷,自語道: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哪有這樣做君王的。

38.孟子鄒國老家住宅 日

孟子悶悶不樂,望著窗外深深地嘆了口氣。

有人來報:先生,外面有人找?

孟子:請他進來。

來人站到孟子面前,自報:我是滕國傳臣,今奉滕文公之命來請先生赴滕國輔政,說著將邀請書遞上。

孟子接過邀請書,閱后說:我答應文公之請。我同文公有緣,當年我在宋時,他去楚國往返兩次同我約見,我對他講了“人性善”的道理。我說,人人都有同情心,先生有同情心,用同情心治理天下就好像小物件可以運轉在手心里。一個人如果沒有同情心,就不算是人,如果沒有羞恥心,便不算是人,如果沒有謙讓心,就不算是人,如果沒有是非心,就不算是人。這四種心,就好比人的四技,少不得。

來臣:也許因為這個,他才邀請你去。

孟子:你喝完茶,我們就起程。

39.滕國朝廷 秋日

滕文公在向孟子請教:請問先生,一個國君該如何治理國家?

孟子:老百姓的生產刻不容緩,春天播種,夏天耕鋤,秋天收獲,四路八節,耽誤不得。老百姓要有固定的職業才能安分守己,沒有固定的職業,就會游手好閑,放蕩不羈,胡作非為出亂子,等到他們犯了罪,再來懲罰他們,這就是陷害。哪有仁愛的人去陷害老百姓的呢?所以圣明的君主要謹慎行事,節省開支,看重下屬。

騰文公再問:國家稅收怎么征?

孟子:歷代稅收有三種,夏代每戶50畝地,行貢稅,即參照幾年的平均數作為稅率標準,豐年災年不變。商代每戶70畝地,行助稅,即借助民力耕種公田。周代每戶100畝,行徹稅,即通盤考慮交納十分之一。其實三代稅率都是十分之一。君主號稱老百姓衣食父母,百姓一年到頭,苦不堪言,不能贍養自己父母,還要靠借貸來滿足稅額,逼得老人小孩拋尸露骨在山溝,這怎么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官呢?大官吏世代承襲俸祿,滕國也是這樣。這三種稅法的十分之一,太重了,百姓不堪承受,要減。還要為老百姓辦學校,讓百姓受教育,有文化,懂禮儀。在上位的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系,在下的百姓做到親密團結。賢明君王就是這樣。《詩經》中說,岐國雖是舊邦國,接受天命氣象新。這是贊美周文王的詩句。你努力實行吧,也可使你的國家氣象一新。

40.孟子寓所 日

孟子剛用完早餐。

一人進來,施禮道:滕文公派鄙人畢戰特來向先生請教井田制。

孟子還禮:畢大人請坐。

雙方坐定。

孟子:簡而言之,井田制是一種土地制度,即在一方里土地劃分900畝井田,其中100畝為公田,其余800畝分給8戶農夫,每戶100畝,100畝公田由8戶農夫共同耕種,作為助稅,先耕公田,然后再料理私人事務。這就是官員與農夫的差別。這只是一個大致輪廓,如果要調整得更合理些,就看你們了。

41.滕國朝廷 日

孟子進見騰文公。

騰文公:今日請你來是關于滕國與齊國、楚國的關系問題。滕是個小國,處在齊國和楚國中間,你覺得我該是服侍齊國,還是服侍楚國?

孟子:這個問題超出我的能力范圍,我回答不了。如果你要我談談,辦法只有一個,把護城河挖深,把城墻加固,和百姓一道守衛它。百姓如果寧肯獻出生命都要守城,不棄城逃跑,那滕國就有救了。

滕文公聽了,咬牙點頭。

孟子換一種口氣說:其實現在齊與楚國自己都岌岌可危,因為當今天下最大的霸王是秦,大周三分天下,秦已獨占西部一份,現在他正以強大之勢向中、東部推進,中原不久將成為秦的天下,齊、楚哪有心思向你稱霸?齊、楚現在都信王道,不信霸道,因為兇狠的秦霸不容許他們信霸道,現在你們,包括秦之外六國都是信王道的,王道應該聯合起來抗秦,才是出路。所以,你現在不用擔心服侍齊還是服侍楚的問題,你要做的是將來等齊邀你聯盟共同抗秦的時候,你要很好配合,這也是為你自己。

42.滕國朝廷 日

一人向騰文公施禮:鄙人名叫許行,信奉神農學說,今從楚國來到滕國,登門拜見滕文公。

騰文公:先生有何見教?

許行:我聽說你推行仁政,特意從大老遠來投奔你,希望得到一個住所,做你的百姓。

滕文公:做百姓給你5畝宅基地,100畝糧食地,你自種自收,秋后按十抽一收稅。至于要房子,給你安排一所就是了。

43.滕國朝廷 日

幾十個穿著粗布短衣人在向騰文公施禮。

其中一人說:我們都是許行的門徒,以打草鞋,織蓆子為生,我們都愿做你的百姓。

滕文公:等下要我的大臣給你們每家分5畝宅基地,100畝糧食地,自己勤勞耕種,稅率十抽一。

幾十個人高興地退下。

這時,有侍臣來報:陳良的門徒陳相和他的弟弟陳辛,扛著農具從宋國也來到滕國,要進見王,他們聽說國君仿效圣人,推行仁政,說國君也是圣人了,他們希望做圣人的百姓。

滕文公:告訴他們,做百姓的,每戶分給5畝宅基地,100畝糧食地,稅率十分之一。做士子的,要謀個一官半職的,按滕國法規按才錄用。

44.梁惠王大殿 冬日

孟子在大殿見到梁王:本人孟軻晉見惠王。

梁惠王:先生,請坐。你我不是生人了,不必客氣。梁州一別,有好些年頭了,你在梁州的高談闊論至今還在我耳邊響起。可至今秦還遠離中原,你未免太自己嚇自己了。

孟子冷冷一笑,說:我是自己嚇自己嗎?梁王,如果那時三國不結盟宣誓,秦早已進軍中原,奪取西、中兩分天下了,你魏還有現在這么輕松嗎?你吃虧就吃在腦子里多一個“霸”字,少了一個“仁”字,多一個“利”字,少一個“義”字。你現在想到的是我孟軻給你帶來多少“利”,而不是帶來多少“義”,是不是?

梁惠王沒回話,只是臉羞得紅紅的。

孟子:諸侯有三寶,土地、人民、政事。為君者,如果一心只想著利益,禍必殃及自身。如果你為王者帶頭講利,大夫就說,怎樣才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子和老百姓就說,怎樣才有利于我自己?這樣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誰還去考慮國家,國家不危險嗎?在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殺掉國王的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殺掉國君的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大夫擁有一千輛兵車,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大夫擁有一百輛兵車。如果輕義重利,那大夫不剝奪國君的財產是永遠不會滿足的。但從來沒有講仁義的人會遺棄自己的父母,也沒有講仁義的人怠慢自己的國君。梁王,今后遇事不能只講利,不講仁義,這樣大家怎么擁戴你?

梁王:你說的有道理。

45.池塘邊 日

孟子來見梁惠王。

梁王正在觀賞鳥獸,便問:有德行的人也會以此為樂嗎?

孟子:只有有德行的人才會體會到這其中的樂趣,沒有德行的人即使有這種樂趣也不能體會這里面真正的樂趣。周文王要百姓為他修建高臺池沼,文王叫大家不要急,可百姓愿為文王快修,把高臺池沼快點修好,還把高臺叫靈臺,把池沼叫靈沼,還為文王擁有各種禽獸魚鱉高興,就因為王能與民同樂。所以,文王能得到真正的快樂。而夏桀卻不能那樣。老百姓說,太陽啊,你什么時候消失,我寧愿跟你一起死去。作為國君,百姓想同他一起死去,即使有高臺深池,奇禽異獸,自己能高興到哪里去。

梁王聽了孟子這一席長話,不由得笑了起來,說:我對于國家可說是操心到家了,河西鬧饑荒,我就把那里部分老百姓遷到河東,同時還從河東往河西調糧賑災。如果河東遭了饑荒也是這樣。我曾經考慮過鄰國的政治,沒有哪個國家能像我這樣體恤民情的,可是那些國家的百姓并未因此而減少,我的百姓并非因此而增多,為何會這樣?

孟子:王喜歡戰爭,那就讓我以戰爭來打個比方吧。戰鼓一響,交戰雙方丟盔棄甲逃跑,有的跑100米,有的跑50米,你覺得跑50米的對嗎?

梁王:不對,因為跑50米的也是逃跑。

孟子:你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你的百姓比鄰國的多了。農民耕種和收獲季節不要去強征徭役,就有吃不完的糧食。如果不用細密的大網到池沼里捕魚,就有吃不完的魚。如果不爛伐樹木,就有用不完的木材。糧、魚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老百姓對生老病死無怨言,這就是“王道”的開始。每家分5畝宅基地,種上桑樹,讓50歲的人穿上絲棉襖,各家雞、狗、豬、家畜家禽都有飼料喂養。讓70歲老人吃上肉。每戶分百畝糧田,不妨礙他們的生產,讓每家每戶有飽飯吃。還辦學校,讓大家受教育,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人人都尊老敬賢,老人再也不用頭頂著重物在路上走了。大家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普通老百姓不用為衣食住發愁了,天下的百姓不擁戴你嗎?

梁王:好,說得好。

孟子:但現在的情況不是這樣,富貴人家豬狗吃掉百姓的糧食,卻不加檢查制止。有人餓死在路邊,卻不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錯,是年成不好,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殺死人了卻說,這不是我的錯,是兵器殺的,又有什么不同呢?王如果不推脫是年成不好,而是切實改革政治實行仁政做得不夠,別國的老百姓都會來投靠你的。

梁王:你教訓得對,我愿意接受你的批評。

孟子: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王:沒有什么不同。

孟子: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人有什么不同?

梁王:沒有不同。

孟子:現在你的廚房有大塊大塊的肉,馬圈里有肥壯的馬,可百姓面黃肌瘦,餓死荒野,這不等于在上位的領著禽獸來吃人嗎?做父母官的卻要魚肉百姓還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嗎?王,現在該是你行仁政關心百姓的時候了。

梁王點頭“嗯”了兩聲,算是回答,然后說:想當年魏國是個什么樣子,先生應該清楚,實力雄厚,天下無敵。可現在,東邊和齊打一仗連大兒子都死了,西邊被秦奪去700畝土地,南邊又被楚搶去8個城池,這些奇恥大辱叫我怎能忘?

孟子:梁王呀梁王!現在是什么時候?現在是國家生與死,存和亡的緊要關頭,你還有心去惦記著當年那些陳芝麻舊賬,如果秦王打進中原,你連魏國都沒有了,還有700畝土地,8個城池嗎?當下還想著那些還有意義嗎?你當年敗在哪里,你知道嗎?

梁王:在哪里?

孟子:敗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特別是“馬陵之戰”。此兩戰你是想稱霸,是不義之戰,結果被反霸道的齊打敗,齊是正義的,必勝。如果你在逢澤大會后放手不行霸道,而行王道,你就不會落到今天。現在這些早已成為過去,眼前當務之急是如何對付秦霸侵奪中原。

侍臣來報:王,秦國張儀求見。

孟子:你看,大禍就要來了。我退到一邊去,你應付他,不能答應他任何條件。

梁王:宣見。

張儀來到梁王面前:張儀拜見梁王。

梁王:你今天回故鄉,不是來給我報喜吧?

張儀:正是,梁王說對了。

梁王:何喜之有,說來聽聽?

張儀:秦王愿與魏結盟,托張儀先來交涉,不知梁王意愿如何?

梁王:與魏結盟有何條件?

張儀:與秦結盟就只能結秦一個。

梁王:原與別國結的盟就要解除,是這個意思嗎?

張儀:梁王腦子真好。

梁王:要是我魏不同意呢?

張儀:秦現在是力蓋天下,同秦結盟好處無邊,這樣的好事應該是求之不得。

梁王:你回去告訴秦王,說我梁王沒那個福分。

張儀變了臉色,丟下一句:那就只能兵戎相見了。(走了)

字幕:可惜,這是梁王最后一次決策,沒過幾天就病逝了,只留下一句遺囑:嚴防秦偷襲。

46.魏殿 日

梁襄王登基,召見孟子。

孟子在觀察著梁襄王,孟子畫外音:遠看不像個國王的樣子,近看,看不到他的威嚴,他能做得了國君嗎?

梁襄王突然問道:老先生,怎樣才能平定天下?

孟子:天下歸于一統就能安定。

梁襄王:誰能統一天下呢?

孟子:不喜歡殺人的國君就能統一天下。

梁襄王:老先生看我像個殺人的國君嗎?

孟子:不像。

梁襄王:我連殺只雞都不想還說殺人,但現在秦要殺我,怎么辦?

孟子:秦這是擴張,是霸道,對于行霸道的擴張戰爭,必須反擊,但反擊的結果怎么樣呢?襄王考慮過嗎?

梁襄王:我們卿相公孫衍已聯合楚、燕、趙、韓,五國共同抗秦。

孟子:五國如果齊心協力,有可能勝秦,如果人齊心不齊,難得勝秦了。因秦有強大的實力,又兇悍難敵。

梁襄王:先生的意思不主張戰?

孟子:戰是肯定的,但要講究方式,不同的情況,要用不同的戰法。我的意思,如果五國的心沒有摸透,沒有十足的勝算把握,可以以五國名義向秦議和。

梁襄王:要是秦不接受呢?

孟子:如果以五國去同秦講和,秦迫于五國聯合壓力,不一定不同意議和。

梁襄王:還是問問公孫相吧?

公孫衍上前:五對一,當然只能戰,不戰秦的野心是沒有止境的。

孟子:有把握取勝嗎?這一仗決定大周三分天下歸誰所有的問題,故這一仗只能勝,不能敗。中原一垮,東方一分天下就擋不住秦了。公孫相,對此,你要慎之又慎。

公孫衍:先生的意思是不打?

孟子:我的意思是以五國名義去同秦議和。

公孫衍:要是秦不同意呢?

孟子:秦最害怕的是五國聯合抗秦,不一定不同意議和。

公孫衍:秦要是提出割地、劃城等苛刻條件呢?

孟子:那不能答應。

公孫衍:最后還不是打?

孟子:打可以,關鍵是五國要齊心,對這一仗,五國的心齊嗎?

公孫衍:那就把五國召集起來,請先生講講齊心問題。

47.梁州 日

五國王在商討戰勢。

孟子:今天請五國君王來梁州商量應對秦霸侵犯中原的作戰問題。這場戰爭同以往戰爭不同,以往是講輸贏,這次是消滅與反消滅的戰爭。秦進攻中原不是為了只把中原四國打敗,那樣對它沒有多少意義,秦要奪取大周西部和中部兩分天下,就要先把你四國消滅,才叫吞并整個中原。至于燕可以稱打敗,消滅燕是秦的第二步。因為是這樣的消滅與反消滅的戰爭,所以五國就如一個手掌的五個指頭必須握在一起,不能分開。秦對五國是分而吃之,不是一口將五國同時吃下,所以,無論它先吃誰,五國要同時撲上去援救,決不能見死不救,這就關系到齊心不齊心的問題。這次反消滅戰最怕的是不齊心,如果不齊心,五國將要被秦一個一個消滅。如果齊心,秦就奈何不了你們,比如出兵多少,快慢,堅守陣地,對戰線承擔責任,互相救援,服從統一指揮等等,這都是齊心不齊心的問題。公孫相,你說呢?

公孫衍:先生說的這六點非常重要,各王如有不同意見可以表個態,戰場是要講軍規的,無規不成軍。

趙王:既然這是一場關系五國生死存亡之戰,那就必須傾其全力,服從軍規。

楚王:我遵守六條。

公孫衍:其他各王呢?

眾王:遵守五條。

燕王:齊王怎么不參戰?

公孫衍:我找了齊王,他也在加緊備戰,作二道防線準備。第二道防線也很重要,如果我們第一道防線失利,第二道可全部投入,現在請各王回去準備。

五王走了后,公孫衍問:先生,現在可以應戰了嗎?

孟子:可以。但各國齊不齊心,還要看行動。你是怎么布陣的?

公孫衍:三晉防中線、楚防南線、燕防北線。只看秦從哪一線進攻,三線包抄圍殲。

孟子:布陣可以。何時開戰?

公孫衍:這就要看秦軍了,我軍時刻準備著。

48.平固 日

五國軍三線同時進入陣地。

秦軍先攻中線,三晉同時出動應敵,南北兩線也同時撲來,秦軍眼看被圍在火海之中,只得速速退兵。

三線順勢追殺,平固被五國軍占領。

49.曲沃 日

秦軍發起攻擊,正面迎敵的是韓軍,因為秦軍勇猛,韓軍有些抵擋不住。

這時,楚、趙、魏三軍趕來,將秦軍圍在其中,秦軍只得又火速退兵。

四軍順勢追擊,曲沃被四軍占領。

50.北線戰場 日

秦軍集中優勢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攻北線薄弱的燕軍。

燕軍抵擋不住,只能敗退,等到中線的趙魏趕來救援時,燕軍全垮了。

51.南線戰場 日

秦軍又集中優勢兵力突攻南線的楚軍,由于楚軍大意,倉促應敵,亂了陣腳,沒等到韓魏來救援,楚軍也潰敗了。

南線垮了。

52.中線戰場 日

秦軍猛烈進攻。

中線三晉因為北救燕軍,南救楚軍,疲于奔走,勞師困乏,即使奮起抵抗,也難擋秦軍的沖殺。

經過多次孤線拼殺,最終還是被兇悍的秦軍所敗。

53.齊國大殿 夏日

孟子拜見齊宣王。

齊宣王:老先生再次來到齊國,我深表歡迎。

孟子:我同齊有緣,所以再來齊國。

齊宣王:先生怎么同齊有緣的,請講講?

孟子:孔子是仁政創始人,齊國是孔子出生地,故齊國是仁政發源地,我是推行仁政的,不是同齊國有緣嗎?

齊宣王:現在請你講講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

孟子:這二人沒有史科記載,只傳說是春秋時期五霸,宣王的意思是要學霸道?

齊宣王未回答,只是笑笑。

孟子:我只聽說王道可以統一天下,沒聽說霸道可以統一天下,周文王、周武王都是以王道統一天下的,而五霸沒有一個能統一天下。學霸道沒有出路。既然齊國是仁政的發祥地,宣王以仁政王道統一天下可說是得天獨厚,沒有誰能與你比,你如繼承你先祖齊桓公行霸道,統一天下就不一定是齊國了。

齊宣王:你認為我能統一天下嗎?

孟子:這就要看你是行仁政,還是行苛政,行王道還是霸道了。

齊宣王:要有怎樣的道德才能行王道?

孟子:安定百姓生活去實現王道,沒有誰阻擋得住的。

齊宣王:我能安定百姓生活嗎?

孟子:能。我聽你的臣下胡龁說,有人牽一頭牛去屠宰場從你面前經過,牛顫顫抖抖的,你見了,叫放了牛。那人說是殺牛祭鐘的。你說叫換頭羊去吧。說明王有憐憫之善心,有憐憫善心之人就是有仁愛之人。

齊宣王笑笑,說:我還沒想到自己有憐憫善心。

孟子:有憐憫善心就能行王道,這是天生的。

齊宣王:我這種心思為什么合乎王道?

孟子:有人說我的臂力能舉三千斤卻拿不起一根羽毛,王相信嗎?

齊宣王:不。

孟子:有人說我的視力能看清鳥兒身上細微毫毛,卻看不清一車柴薪,王相信嗎?

齊宣王:不。

孟子:如今王的好心連動物都沾光了,可老百姓卻不能得到好處,這是為何?一根羽毛拿不起是因為不愿意拿,一車柴薪看不見是因為不愿意看。老百姓過不上安定的生活,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王不愿意施恩于百姓的緣故,王不肯行王道不是不能干,而是不愿干。

齊宣王:嗯,我明白了。

孟子:尊敬自己家里人的長輩,并推廣到尊敬別人家里的長輩,愛護自己家里的兒女,并推廣到愛護別人家里的兒女。如果這樣,治理天下就如在自己手里轉動小球那般容易了。所以由近及遠,把恩惠推廣開去,便足以安定天下,不這樣連自己妻兒都保不住了。古代圣賢所以遠遠超過一般人,沒有別的竅門,就是善于推廣自己的好行為罷了。王的好行為足以使動物沾光,卻不能使黎民百姓得到好處,這是為什么?稱一稱,才知道輕重,量一量,才知道長短,什么都是如此。人心也是這樣,難道說,動員全國軍隊,讓將士冒生命危險去同別國結仇構怨,王心里才痛快嗎?

齊宣王:不,我為什么非要這樣做才快活呢。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追求最大的欲望。

孟子:王最大的欲望是什么?我可以聽聽嗎?

齊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我知道了,王最大的欲望是為了擴張疆土,讓別的諸侯王來向自己朝貢,自己作天下的盟主,同時安定四周圍的落后民族。以你這樣的行為來滿足你這樣的欲望,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

齊宣王:像這樣嚴重嗎?

孟子:恐怕比這更嚴重。爬到樹上去捉魚雖然捉不到,卻沒有災禍,以你這樣的行為去滿足你這樣的欲望,費盡心思干,不但達不到目的,還有災禍在后頭。

齊宣王:你說給我聽聽?

孟子:前次五國對秦的戰爭你知道嗎?

宣王:知道,五國敗了。

孟子:當時有人問你,齊為何沒參加,公孫衍替你回答,齊在做二線準備,其實你就是參加了,也是敗。因為現時的七大國只有秦能稱霸,其他六國,包括你齊,都沒有資格稱霸。稱霸是要擴張疆土,侵犯別國,你六國每一國都受到秦的威脅與侵犯,還有能力去侵犯別國嗎?秦強大、兇悍、野心勃勃。他要獨霸全中國,成為取代大周的霸王,他的計劃分兩步走,第一步拿下中原,上一次對五國的戰爭,他做到了。第二步吃掉你齊。你想,秦能放過你嗎?我想,你還在做那個“最大欲望”的美夢呢?沒想到大禍就要臨頭了。

齊宣王羞得面色緋紅,兩手發抖,問:那我該怎么做?

孟子:兩條,一是聯合楚、燕共同抗秦。二是發動全國老百姓參戰,軍民共同抗秦。

齊宣王:第一條好辦,至于第二條,老百姓能抗秦嗎?

孟子:打仗,一是要人力,二是要財力,你的士兵不是從老百姓中來的?財力不是老百姓為你生產的?你要你的士兵在戰場為你拼死殺敵,你就得讓士兵在家的父母兄弟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如果連這些起碼的生活條件都沒有,士兵怎么會去為你賣命呢?你要朝廷的官員有飯吃,前線的士兵有飯吃,農戶沒有土地,糧食總不能從天上掉下來吧?

齊宣王:先生的意思要盡快給農家分地?

孟子:每家農戶分5畝住宅土地,讓他們在四周種上桑樹,那么50歲以上的人可以有絲棉襖穿了。還可喂養雞、狗和豬等家禽家畜,這樣,70歲以上的人就可吃到肉了。一家再分100畝糧地,不要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就能解決八口之家的溫飽。還辦好各級學校,反復地用孝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來開導他們,那么,須發花白的人就不至于用頭頂著,背負著物件在路上行走了。老年人個個穿棉衣吃肉,百姓不用忍凍受餓,這樣天下沒有人不歸順你、擁戴你,為你去奮勇殺敵了。而現在的實際情況不是這樣,老百姓上不足以贍養父母,下不足以撫養妻兒,好年成尚且度日艱難,年成不好,只有死路一條,這樣大家活命還怕來不及,哪里還有心思去抗秦保國呢?所以,王要立即行王道,施仁政,給百姓造福,讓全國老百姓為保衛齊國而戰。

齊宣王:你講行王道,施仁政,王道、仁政怎么施的?

孟子:從前周文王治理周,只收農戶九分之一的賦稅,做官的人可以世代承襲俸祿。在關口和市場上,只稽查,不征稅。任何人到湖泊捕魚,不禁止。只懲罰犯法的,不牽連其妻子兒女。鰥、寡、孤、獨四種人是社會上最窮苦無靠的人,文王實行仁政,一定首先考慮到這四種人。

齊宣王:說得太好了。

孟子:既然好,王就實行吧,秦還在對齊虎視眈眈呢。

宣王:好,我就實行。

54.孟子住所 秋日

公孫丑、萬章、陳臻、彭更、陳代、公都子、咸丘蒙、充虞等弟子在與孟子閑聊。

公都子:秦對五國“合縱”的勝利后,并沒有當即占領中原,而是回本土去了,這對齊不是一個難得的備戰機會嗎?

孟子:不,退回去不一定是好事,如果他占領中原,接著進攻齊,他怕落得如當年魏在馬陵之戰一蹶不振的下場,他經過中原之戰,要吃掉六國不是件容易之事。退回去把基礎打牢,掃除周圍障礙,解除后顧之憂再回來向東方推進要穩當些。這對齊是好事嗎?

公子丑:對此先生有何良策?

孟子:我已對齊王說了,從兩方面去做,內行仁政,發動百姓參戰保家衛國,外聯楚燕共同抗秦。

公孫丑:他會聽先生的嗎?

孟子:要做出來才算數。

公孫丑:先生如果在齊當權,管仲、晏子的功業可以復興嗎?

孟子:他們都是行霸道的,沒有什么可贊頌的。

公孫丑:可他兩個確實有本事,管仲輔佐桓公稱霸天下,晏子輔佐景公名揚諸侯。

孟子:以齊國來統一天下易如反掌。

公孫丑:先生把統一天下說得這么容易,難道文王也不值得效法了嗎?

孟子:文王誰比得上?當時商朝沒有一尺土地不屬紂王所有,沒有哪一個百姓不歸紂王所管,然而文王只統方園一百里土地來創立豐功偉業,文王簡單嗎?現在齊國在這么廣闊的土地上,有這么多的人口,國土不要再開拓了,百姓不要再增加了,只要實行仁政,統一天下誰阻得住?而且統一天下的賢明君主出不來的時間從來沒有這樣長久過。老百姓被暴虐政治折磨,也沒有這樣厲害過。現在這個時代,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實行仁政,老百姓高興,就像被倒掛著而被解救了一般。所以,花古人一半的時間和精力完成相當于他們兩倍的偉業只有當今這個時代才行。

公孫丑:老師如果做了齊國的卿相,能夠實現自己的主張,從此,小則可以成霸業,大則可以成王業,那是不足為奇的。我們祝先生成功!

眾弟子:祝先生成功!

孟子:500年又有一位圣君出來治世,從周武王到現在已700年有余,論年數已超過,論時勢,也該是君王賢臣出世的時候了。大概是天不想平治天下,如想平治天下,除了我還有誰?

眾弟子:平治天下非先生莫屬。

55.齊國朝廷 冬日

齊宣王召見孟子,問:燕剛與我結盟,燕王就去世了,太子又幼小,宰相趁機篡權,逼迫太子噲讓位,造得燕國混亂不堪,燕求我救援,你看我們該不該去救燕?

孟子:可救,燕相國不仁不義,篡權謀反,當誅。

字幕:齊宣王火速出兵,僅僅50天時間就占領燕的都城,拿下燕相國賊,平息燕國之亂。

56.齊國朝廷 春日

齊宣王又召見孟子,問:燕國之亂已平息,現在有人勸我吞并燕國,又有人不贊成我吞并,先生的意思呢?

孟子:這要看燕國老百姓的意思,如果吞并它,燕國老百姓歡迎,就吞并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武王就是個例子。如果吞并它,燕國老百姓不歡迎,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這樣做的,周文王就是個例子。憑著一個萬乘之國去攻打燕國這個萬乘之國,燕國的老百姓卻用筐盛著飯,用壺盛著酒來歡迎你的軍隊,難道會有別的意思嗎?只不過想逃開那水深火熱的苦日子罷了。如果反而是水越深,火越大,那只是統治者由燕轉為齊了。王了解你的軍隊在燕所做所為嗎?

齊宣王:開始去是有點亂。

孟子:據我了解,不是有點亂,而是軍人在對老百姓行暴,老百姓反感很大。我的意思,你趕快下令,送回燕老老小小的俘虜,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再同燕國的人商量,再選一位燕國王,然后撤軍。不然的話三國聯盟的內亂就要發生了。現在秦國對齊虎視眈眈,大敵當前,我們能亂嗎?

齊宣王有些猶豫。

孟子:王,你現在動手還來得及。

齊宣王只好嘆一口氣說:白忙活一趟。

孟子: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對燕做了一件大好事,燕老百姓感謝你,天下的老百姓看重你,得人心者能得天下,難得的大好事!

57.齊宮 日

齊宣王急召孟子,說:張儀到楚城找楚懷王,秦答應退還600里商於之地給楚,要楚背齊事秦,這事怎么辦?

孟子:這是秦慣用的手法,說明秦既恨齊,又怕齊。前次他要魏離開你,這次又要楚背離你,不是說明他怕你嗎?可他又不放過你。現在我去楚揭露秦的騙人陰謀,你去聯絡宋、鄒、魯、滕附近四個小國聯合抗秦。告訴他們,秦要吞并天下,齊不存在,四小國也別想存在。

58.楚朝廷 日

孟子對楚懷王說:懷王,我同你是第三次相見了吧,張儀找到你了吧?

楚懷王面色羞紅:我沒有答應他。

孟子:你覺得他會還給你那600里商於地嗎?

楚懷王:我也認為他在騙我。可我如果不同意,他會起兵討伐我,上次魏不同意離開齊,秦不是討伐魏,結果鬧出五對一的戰爭,最后還不是五國失敗。

孟子:你若是答應秦,離開齊,齊被秦軍打敗了,消滅了,你楚還有嗎?秦的野心是吞并天下,還不是一個齊。你若是不背齊,齊、楚、燕,還有宋、鄒、魯、滕,三大國,四小國,七國共同抗秦,秦也許怯于七國聯手而不敢輕舉妄動。

楚懷王:那上次五對一他不是也敢動嗎?

孟子:那是我齊沒有參戰,他怕的是我齊,因為齊曾經打敗過稱霸一時的魏國,而秦也曾被魏打敗過,可見齊有超秦之能力。

楚懷王:好,聽你的。

孟子:我們在等著你的消息。(離去)

楚懷王見孟子走了,說:你說一套,他說一套,到底誰對?你孟子當初說秦要奪取中原,可五對一戰爭后,秦軍退回去了,現在還沒來。還是聽我自己的好。每個人都為自己說話,你孟先生不也是這樣的嗎?

59.楚宮外 日

張儀在求見楚懷王。

內侍出來回話:懷王不愿見到你。

張儀對內侍說:你去對懷王說,說張儀問他600里商於之地還要不要了?如要,讓張儀進去,不要,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60.楚宮 日

張儀進宮見到懷王:上次講得好好的,怎么一轉眼就變卦了呢?你不要聽人挑撥,祖上寶地可是個實實在在的東西。

楚懷王:你要歸還我600里商於之地怎么歸?

張儀:秦王說,只要你離開齊而聯秦,這600里商於之地就歸你。

楚懷王:那你先還地,我再離齊聯秦。

張儀:地歸還你了,你要是不背齊而聯秦怎么辦?我回去不好對秦王交賬啊?

楚懷王:我懷王講話從來是算數的。

張儀:那你先背齊聯秦,我再還你地,我張儀講話也從來是算數的。

楚懷王:你也爭后,我也爭后,那么這事就不成了。

張儀:你想,你的事僅僅是說句話,我不給你地,你還可反悔;而我把地一歸還出去,就收不回了,所以,你必須背齊聯秦,我再還你地。

楚懷王考慮一下,說:你得講話算數?

張儀:一諾千金。

61.齊殿 日

門臣交一封信給齊宣王。

齊宣王拆開信看著。

楚懷王畫外音:我因為受秦威脅,不能與你結盟了,但我也不反你,請原諒。楚懷王。

齊宣王一摔信箋說:這個軟骨頭,沒有好下場的。

62.秦朝會館 日

楚臣見張儀:張先生,你的要求我們都兌現了,現請你歸還我600里商於之地。

張儀不緊不慢地說:我當時說的是6里商於之地,怎么到你們口里就變成了600里呢?你們肯定是聽錯了,我說的是6里,不是600里。

63.楚殿 日

楚臣對楚懷王說:張儀講的是6里商於之地,不是600里,他說是你聽錯了。

楚懷王一聽,氣得咬牙:這個騙子,大騙子!給我發兵討個公道!

字幕:楚出兵伐秦,大敗。

64.齊殿 夏日

齊宣王憤憤地說:這頭蠢豬,現在該嘗到苦頭了吧,你要背我而去,秦能給你好果子吃嗎?實不可忍!我也給你點教訓才解我恨。

孟子:不可,楚懷王是中了張儀的奸計,他背齊,主要責任是張儀不是楚懷王,蠢人可諒,惡人不可饒。現在不是向他發氣的時候,而是拉他的時候,通過這一次教訓,他才緊緊靠攏你。現在你最大的敵人是秦,秦最大的敵人是齊,你拉楚是打秦,你打楚是幫秦害己,這個道理,王應該明白?

齊宣王:可我咽不下這口氣。

孟子:大丈夫能容人之所不容,忍人之所不忍,才是大家。行王政就要有王政的肚量。

65.河南垂沙 日

齊、韓、魏三國聯軍與楚軍激戰于沘水河旁,殺得楚軍落荒而逃。

三聯軍又乘勝追擊。

字幕:齊、韓、魏聯軍占領了楚宛、葉一帶。楚無路可走,只得向秦求救。

66.孟子住處 日

孟子搖著頭:這個齊宣王,竟背著我做下這等事來。愚蠢!愚蠢,比楚懷王更蠢,看你現在怎么收場?

67.齊殿 日

孟子來見齊宣王,說:宣王,我年事已高,不能侍奉王了,我請告老還鄉。

齊宣王知道是孟子在生自己的氣,但又不方便向孟子承認錯誤,只好換種口氣說:先生在齊多年,勞苦功高,只是在上對先生的高深謀略理解不透,有負先生,請先生見諒。

孟子半句話都沒回,退出。

68.孟子宮外住所 日

孟子辭職準備回老家。

齊宣王親自前來為孟子送行,見面就說:先生這一走,沒什么給先生,只饋贈百金,請先生笑納。

孟子謝絕:不用,留著備戰吧。

齊宣王:先生這一走,不知還能相見否,還有何囑咐?

孟子:這個我不敢奢求,但我很希望知道的,王今后怎么打算?

齊宣王:按先生安排,以仁政統一天下。

孟子搖搖頭說:只怕晚了。

齊宣王:去了楚,我還有燕、宋、鄒、魯、滕。

孟子:楚百多萬軍士到了秦手里,如虎添翼,誰擋得住?

齊宣王:先生有何良策可破秦楚之軍?

孟子沒立即回答:這是個大難題,我還要想想。

齊宣王:先生不用急,等想好了我再來請教先生。本王告辭。(回宮了)

孟子看著齊王的背影說:這個時候來請教我,何不當時就聽我的。

69.孟子住地 日

齊宣王來見孟子,見屋里無人,桌上放著一張字條。

齊宣王抓著字條看著。

孟子畫外音:找回楚是上策,退還楚宛、葉兩地即可。

齊宣王抓住字條,呆呆地看著。

70.晝縣客棧 日

孟子在座位上打瞌睡。

一個男人坐在孟子對面,輕聲地喚著:先生,先生……

孟子不理睬他,仍在打瞌睡。

那人便不高興地說:為了同你說話,我昨天就修飾一番,恭恭敬敬來到你面前,想不到你愛理不理打瞌睡。我是來替齊宣王說情挽留先生的,你不想聽我說,我以后再也不同你相見了。(起身要走)

孟子睜開眼睛:坐下來,讓我明明白白告訴你。你知道我住在這客棧干什么嗎?我在等齊宣王接我回去,可齊宣王至今沒有一句挽留我的話。你不去勸齊宣王改變態度,卻在這里對我說一大堆空話,是你對我老人做得絕,還是我老人對你做得絕呢?

那人只好紅著臉說:對不起,是我誤會先生了。(走了)

71.晝縣客棧 日

孟子迎來了弟子高子。

高子對孟子說:齊人尹士對我說,不曉得齊宣王不能做商湯、周武,那便是孟子的糊涂,曉得他不行,還要來投奔他,那便是孟子貪求富貴。大老遠跑來,不想空手而去,在晝縣待那么久不離開,為什么慢騰騰地懶在那里不走呢?這種情形我很不喜歡。

孟子冷笑一聲說:我還嫌待的時間太短了呢。那尹士知道我為什么來投奔齊宣王嗎?又為什么不愿意離開嗎?如果僅僅是為了貪求富貴,為何當年齊宣王愿為我在臨淄建一幢房子,用萬鐘之粟來養育我的學生,被我拒絕了呢?我是為了齊國的老百姓,齊國在百姓被趕到戰場去,又成批成批地被拋尸戰場,尸骨未回。我是要齊宣王行仁政,給百姓分田分地,薄稅收,農忙不派役工,犯罪人不牽連家人。還為百姓辦學校,受教育,讓百姓過上平安殷實的生活。王如用我,又何止齊國老百姓得到太平,天下的老百姓都得到太平。我天天盼呀盼,盼王改變態度。我非得像尹士小子那樣,向王進諫,王不接受,便滿臉不高興而離開,離開時非得走筋疲力盡不落腳嗎?我還要在這里等王派人來接我回去。

72.齊殿 冬日

齊宣王:來人,叫相國來。我準備去派人去找楚懷王,答應退還宛、葉兩地給他,只要他回到我身邊來。

內侍下去。

這時,張儀來了,說:齊王,你知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嗎?

齊王王:先生不用捉迷藏,有話直說。

張儀:現在你與秦斗得你死我活,可旁邊有人坐守漁利。等到你與秦雙方都垮了,他在旁邊不費一兵一卒而獨得天下,你甘心嗎?

齊宣王:誰呀?

張儀:趙王在秦、齊激烈爭斗時,他在一邊不聲不響改革軍制,建立一支天下無敵的胡服騎射隊伍,這支騎兵隊伍是目前天下誰也不可抵擋之兵。你不擔心這支騎兵將來會打到自己頭上來嗎?

齊宣王:趙與我是盟國,擔心什么?

張儀:你還記得楚國背齊聯秦的事嗎?每個國家都是為了自己私利,朋友可以變敵人,敵人可以變朋友,誰也不顧別人的。

齊宣王:你的意思是什么?

張儀:秦齊聯手伐趙。

齊宣王一聽此言嚇了一跳,想了想,說:等到我同你把趙打垮了,你再來伐齊,是嗎?

張儀兇相畢露說:你不與秦共同伐趙,秦就只能伐你了。

齊宣王:我同趙是盟國,互相支援的。

張儀:當年五對一都不在話下,何況你們二對一。

齊宣王:你要這么做,我只能答應你,你攻趙,我不插手。

張儀:一言為定,否則我要先伐你。(走了)

齊宣王:我等著。

73.孟子晝縣客棧 日

孟子還在等齊王的消息,等得實在焦急……

有人來求見:本人是趙臣,特意來請先生去趙國推行仁政。這是趙王寫給你的聘書。(將聘書交給孟子)

孟子接過聘書閱畢,高興地說:我答應趙王的聘請,現在起程。

74.趙國朝廷 日

孟子晉見趙王。

趙王:先生請坐,我們這是第三次見面了。今請先生推行仁政。當年雖然聽先生講行仁政,但實行起來沒那么容易,今再請先生親臨指導,就方便多了。

孟子:行仁政不難,難的是心誠。口講仁政,心想霸政,那是行不了仁政的。仁政就是那么五條。一、二分,分給農戶5畝宅基地,100畝糧食地。二、三輕,輕賦稅,輕徭役,輕刑罰。三、辦學校。四、舉賢任能,遠離小人。五、一反兩支持,反對擴張戰爭,支持反擴張戰爭,支持解救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的戰爭。對百姓最重要的是前三條,概括起來是兩句話,分田分地辦學校,輕稅輕徭輕刑罰,做得到嗎?

趙王:做不到也要做到。

孟子:只要趙王有這個心好辦。今天趙王請我來,恐怕不完全是為這兩句話吧?是不是另有難處?

趙王:請先生來指導仁政是真的,另遇難題也是真的。先生當年說,以霸道對霸道只有敗,以王道對霸道可能勝。現在秦霸要吃掉我趙國王道,而且要拆散我的盟友齊國來吃掉我。

孟子:我估計齊宣王面對秦的威脅有苦難言,齊不答應,秦就要伐齊。我估計齊不插手幫你,只是應付張儀,因為敵友關系齊宣王還是分得清的。我現問你,秦素來以齊為大敵,現在放棄攻齊而來攻趙,為什么?

趙王:秦、齊爭斗,確實給趙一個發展壯大的機會,我改革軍制,建立一支比較強的胡服騎射隊伍,給秦比較大的軍事壓力,秦害怕我這支騎兵,就要拆散我與齊聯盟,再吃掉我。

孟子:等吃掉趙了,再去吃掉齊。分而吃掉是秦慣用的伎倆。

趙王:為此,請先生解危。

孟子:八個字,三國一體,全民皆兵。把仁政那兩句話灌下去,發動全國老百姓參戰。三國一體就是趙、齊、燕組成一個團體同秦血戰到底。要做到這八個字,兩句話,趙王就要親自出馬,到齊國去,到燕國去找到齊王、燕王把兩句話,八個字落實。對他們國王說,三國合則生,三國分則死,同生共死,此可是最后一戰。還有,楚、魏、韓也要實行這八個字、兩句話,讓他們在中部、東部遙相呼應,共同抗秦。還把八個字寫成大橫幅標語,刷遍東部和中部每塊墻壁、每個墻角,讓秦霸感到四面楚歌。楚、魏、韓的聯系,要齊王親自出馬去部署,這樣也許可以避免一場災難。

字幕:因為這一切,秦軍遲遲不敢動手,張儀雖然去了幾國,都是鐵板一塊,只能無可奈何花落去。

75.趙國村莊 日

孟子帶弟子到農村調查,到處可見農民興高采烈地種地,

孟子問一農民:老人家給誰種的地?

老農:給自己,趙王分給我的。

孟子:分給你多少地?

老農:5畝房屋地,100畝糧食地。

孟子:你家幾口人,糧食夠吃嗎?

老農:六口,夠吃。

孟子:怎么收糧稅的?

老農:十抽一。

孟子:村里有學校嗎?

老農:辦了學校,聽說是孟先生叫趙王辦的,孟先生是大好人。

孟子笑笑說:回去,看看其他幾國怎么樣?

76.一組鏡頭

齊國,分田分地真忙,村民山歌蕩漾。

燕國,學校書聲瑯瑯,屋前屋后瓜果飄香。

韓國,牛羊成群結隊,老人孩子歡唱。

魏國,鐵匠鋪里叮當,大刀梭鏢閃亮。

楚國,墻上大幅橫標,操場殺聲雷響。

77.村外 日

孟子率學生站在高坡上,鳥瞰廣闊的村野,深有感觸地說:此次我也沒想到仁政之花會在六國開放得這么好,難得實在難得!

公孫丑:先生大功告成,可喜可賀!

眾弟子齊聲附和:可喜可賀!

孟子:這只是初戰勝利,霸道未滅,還不是最終勝利,仁政之路還長得很哪,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78.趙國國都 日

六國國王在集會。

孟子:只要你們六位國王始終堅持這八個字,兩句話,你們的國家是安全的,人民是平安的。但是危險還沒有過去,因為秦王獨霸天下之心未死,只要秦一天不放棄獨霸天下,你們就一天不能解除危險,你們同秦霸是你死我活的斗爭,這是非常明確的。秦最怕的是“三國一體”綁在一起,它就沒法吃掉你們,你們如果一分開,就會被一個一個吃掉。秦國慣用的手段用小恩小惠,離間你們,或是軟拉,或是硬脅,如若不從,就動武。而你們“三國一體”不管秦國采用什么手法,都要死死捆在一起,秦也只能無可奈何。還有,“三國一體”只是一個方面軍,全民參戰是另一個方面軍,是人心戰爭。兩方面軍結合在一起,對秦起著巨大的震懾作用。這點是各國王最容易忽視的,你們千萬不能忽視這個。現在請你們每位國王和燕相發表意見。

趙王:先生提出的這八字戰法,對秦震懾很大,但秦亡我六國之心卻又不死,它現在正在想方設法打破這八個字,把“三國一體”變成三國解體,把兩軍結合變成兩軍分離。那個張儀太詭計多端了,他有兩句名言,朋友可變敵人,敵人可變朋友。在他看來,朋友和敵人沒有分別,我們就很容易上這個當,現在不知他從哪方面下手?

齊宣王:秦要下手是肯定的,他先兩次要分裂我的盟友,前不久又要拉我入他的伙,我知道他只有先分離我,后才能吃掉我,這也是秦慣用的手法。先生說得好,分清敵友,這一條非常重要。另外,只有兩方面軍聯合,心理才有底,才大膽應敵。

楚懷王:對付張儀的手法我領教過,那家伙詭計多端,防不勝防。此次不管怎樣,就是死也要同韓、魏死在一起,決不背友。

眾呼:是的,就是死也要“三國一體”死在一起。

孟子:只要齊宣王有這個決心,秦要消滅我們六國就寸步難行了。

79.趙廷 日

孟子與趙王在研究對策。

孟子:秦最容不得比他強大之國,所以,他的重心還是放在你的胡服騎射上,所以,你還得多作幾手準備。

趙王:聽說西方也有幾支騎兵小國對秦不服,動不動就找秦鬧事,我的“騎射”軍技就是從那里學來的,如果那邊也有找秦鬧起來的,他就顧不得東方這邊了。

孟子:有具體對象嗎?

趙王:找羊技師問一問,他就是那里的人。叫來羊技師。

羊技師進殿,施禮后說:義渠人對秦反抗最烈,也最有騎射技術。其次是丹、犁,動不動找秦鬧分裂,也很有騎射技術。

孟子對趙王說:你要派個得力大臣去,多帶些禮品去,要他們一道同趙抗秦反霸。秦行霸道是不得人心的。

羊技師點頭離去。

孟子又對趙王說:抗秦還是要靠趙與齊,你與齊同心聯手是第一位的,趙與齊內部絕對不能出現裂痕。趙與齊的同心聯手是勝秦的根本保證,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你與齊要一個心,今后如要出問題就出在你與齊分裂上,你可要牢記這一點。

趙王:先生所言極是,我會萬分注重的。

80.趙王宮邸 日

字幕:由于六國推行“八字戰法”,東部和中部平靜好些年,可孟子已是古稀之年,不能不告老還鄉了。

孟子對趙王說:我年事已高,你也親眼所見,我難能繼續侍奉趙王到底了,但我離開要保密,免得影響抗秦的軍心和民心。

趙王實在舍不得,眼圈已紅,說:先生是趙的救國恩人,你的離開,我實在難舍,你去哪里養老,房子、費用趙全包了,我還要時時請教先生的。

孟子:我知道,你不用為我操心!應把心放在國事上,如有何要事轉告我就是了,我不會不管的。

81.土道上 日

孟子悄悄離趙了。

字幕:孟子回到老家,同萬章弟子把自己的思想、言行集錄成一冊書,取名《孟子》,作為我國《四書》中的一書,流傳至今,享譽中外。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亚洲第一页|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欧美日韩成人| 毛片免费视频| 999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国产噜噜噜|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www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综合天天色|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第一成年网|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午夜小视频在线|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波多野结衣二区| 91精品视频网站| 日韩二区三区无| 亚洲第七页|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国产一级α片|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99精品免费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资源| 色婷婷电影网| 国产综合网站|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亚洲综合第一区|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 成人欧美日韩|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视精品| 欧美国产在线看| 91九色国产在线| 亚洲av无码人妻|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