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鄭州工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網絡電影是一大熱門,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儼然已經發展成被人追捧的大“IP”,更是資本追逐的目標。對于追捧這些網絡電影的觀眾來說,這樣的影視作品不僅是他們的一種娛樂方式,更為他們提供了一條抒發情感和獲得認同感的渠道。從整個文化產品制作和發行角度來說,這種“新思路”不僅體現在題材上,更在敘事風格、敘事手法和商業模式上展現出了區別于傳統文化的優勢與亮點。
傳統的影視作品的制作和發行體系是以電視為中心的,而網絡電影打破了這個中心,個性、碎片和互動性是這類影視作品的重要特色,這類新型的傳播渠道對影視作品的影響是具有革命性的。尼爾·波茲蔓提出了媒介遷移理論,這個理論是在“媒介即隱喻”基礎上形成的,也即是傳播載體能夠用一種超強而無形的力量來影響這個文化產品。他特別指出,傳播渠道的影響是極其強大的,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偏好,會使得作品朝著某個方向發展。從目前網絡電影的題材類型來看,“戲仿”和“玄幻”類型是當前的熱門,這一現象可以說明網絡傳播渠道具有的獨特影響力。
“戲仿”類型是指那些運用喜劇的手法或者游戲的方式,重新定義傳統經典人物或者情節,把故事改編成與當下社會熱點緊密相關的內容,調侃與消費那些曾經的權威和高尚,使得觀眾可以在觀看的時候獲得社會壓力與釋放,在經典與世俗之間游離,從巨大的反差中獲得心理的滿足和快感。此類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搜狐視頻推出的《屌絲男士》系列、優酷土豆聯合萬合天宜推出的《萬萬沒想到》系列等。應該特別強調的是,“戲仿”與“惡搞”應該嚴格區分,從字面上看這兩個詞好像沒有太大的差別,“戲仿”容易被理解成“戲謔的模仿”,從而戲仿就應該是對經典的一種褻瀆。一些外國學者也有著類似的看法,例如J.Price就曾說過:“戲仿作品就是通過模仿他人的作品,并且對其某些用語或者表達方式做出一些改變,達到戲謔的目的,這類作品是沒有任何獨創性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大家帶來歡笑。”但是,從題材選取來看,即使這些戲仿作品確實是模仿和參考了其他的作品,但是這些作品往往都是在一種全新的敘事體系下完成,也即是出現了新的文本。
從形態角度來說,這類戲仿的網絡電影的故事構架與現實緊密結合,這與網絡的公共空間屬性相協調,這些作品只是借鑒了經典內容來“借古喻今”。比如《萬萬沒想到》中的一些橋段,把三顧茅廬、甄嬛和孫悟空這些經典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同當今社會的熱點如找工作、高考和娛樂事件相結合,使得這些事件和人物在劇中擁有了新的內涵和新的環境。那些原本大多是嚴謹、嚴肅、結構緊密的故事,被改編成風趣、幽默、結構緊張的小故事。顯而易見,這種戲仿手法從審美角度來說呈現的是喜劇類型的反叛手法,這種手法作為一類藝術表達方式,凸顯了它作為一種新型文化作品的獨特個性和叛逆性格。也正是由于這種戲仿的手段具有的獨特個性,才能夠讓這些作品在使受眾感到愉快的同時,還能形成一種新的任務特質,再加上網絡觀眾的連續性關注和口碑,構成具有新的IP潛力的全新構架,也就是其本身就成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IP。
2015年可以說是“玄幻劇”大爆發的一年,各種玄幻題材電影層出不窮,并且受到了廣大網民的追捧。這里說的“玄幻”作品是不設定故事發生的具體年代(或者超出了故事發生年代)和時代背景,完全脫離人本能的能力范疇的題材,并且多數會加入詭異、暴力、法術、犯罪等內容,典型的代表作品包括《無心法師》《盜墓筆記》系列、《暗黑者》《誅仙》等。這些電影類型在傳統的電影銀幕上是很少會看到的,但是在網上卻受到追捧。出現這樣的現象除了監管的原因之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電視媒體對于這類作品沒有“偏好”,傳統的電視渠道更喜歡那些貼近歷史、生活和藝術性較強的文化作品,而對于完全脫離歷史現實的作品卻“不待見”。網絡渠道的媒介卻完全不會介意這類作品,此類作品更能受到年輕觀眾的追捧,能夠滿足受眾的獵奇和窺探心理,還能夠幫助他們暫時逃脫現實社會的壓力,激發他們對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好奇心,正是由于“光明世界里缺少的就是黑暗世界里所擁有的”的緣故。
因此,從以上兩種題材網絡電影的大熱可以發現,網絡傳播渠道具有的特殊氣質對于電影的制作產生了重大決定作用,也改變了當代社會文化作品的氣質和風貌。
網絡自身的屬性就決定了其所構建的世界就是一個社會,這個社會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中虛擬性就是最大的特色,這個特色也就決定了其所傳播的網絡電影具有鮮明的個性。網絡所產生的文化從最初開始就具備了“超文本”特性。一些學者將這個特性概括為:一類以“非線性”為主要特點的“數據體系”,這里的“非線性”是說以非順序的手段進行信息訪問。而網絡的這種“非線性”體現在網絡電影上就是具有碎片化、拼接和結構不緊湊的特點。從文本的表征特點來看,網絡電影擁有明顯的后現代屬性,就像羅斯諾說的那樣,后現代風格就是“一種觀念和意識的自由流動,結構由許多隨便組成,這些隨便之間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系,是一個大混合”、這種敘事方式不認同前后邏輯性、條理性和一致性。從目前的網絡電影看,這些都符合后現代的基本特性。
一些網絡電影不僅每一期的故事完全獨立,就連同一期的內容也會分成幾個碎片化的片段,這些片段之間也是互相獨立的,同傳統電視劇里面的統一主線、統一思想的模式相差很大。這些拼接式的網絡電影的出現主要是受到了網絡傳播媒體的影響,對應移動設備的特點量身訂制的。雖然這些網絡電影不是由廣大網民制作的,但是實際上其創意和來源都是網絡上的熱門內容和思想,因此這些內容再回饋給網絡受眾就會產生較大的共鳴,并且這些作品一般成本較低,市場前景比較大。正如一些研究人員所說:“互聯網氣質本身就是依賴網絡幽默和網絡段子進行的娛樂模式。”但是,隨著這種類型的網絡電影的火熱,類似的電影層出不窮,人們的審美也出現了相對疲勞,導致這類作品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網絡電影越來越接近正規,大制作大投入的作品開始出現,眾多明星的加盟也讓作品影響力更大,受眾人群也從單一的年輕朝著全年齡段邁進,這也和網絡用戶的年齡段不斷擴大息息相關。
許多網絡電影的劇本來源都是網絡小說,網絡小說本身就具有超文本性和互動特點,使得這些作品會在許多人的影響下形成完整版本,單一作者的影響不斷縮小,作為讀者的受眾會影響作品的創作,讓這些作品成為作者并不明朗的“集體創作”。從觀眾的角度來說,彈幕的廣泛流行也讓不同觀眾在面對相同劇情時給出不同觀點,對于電影給出不同的內涵解釋。也就是說,文本的內涵發生分解,內容、主題和現實之間的聯系被打斷。內容與思想的統一性被網絡的開放性和模糊性打破。
網絡電影的劇情是松散化的、多元化的,結構順序也沒有層次,還會出現前后矛盾的情況。在以網絡受眾為中心的網絡電影里面,以往的敘事手法被拋棄,使得影像和語言所表達的含義始終不改變,每個人的理解不同造成了故事的意義多元化的特點,創作人員本身也不會刻意地去表達某層意思。網絡電影突破了原有敘事模式里遵循的“起因、經過、結果”的方式,通常使用的是多種頭緒共同展開,并且加入網絡即時和互動的特色。比如《屌絲男士》里面的主人公大鵬,雖然故事里面的人物名字都是一樣的,但是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只一兩個,多個故事同時展開,他的角色也在每一集里面來回轉換,完全讓觀眾抓不到頭緒。目前這類敘事手法已經被許多網絡電影效仿。再比如《萬萬沒想到》里面的王大錘,他也是在多個社會底層的小角色之間來回轉換,故事沒有賦予他特定的身份,前后并沒有呼應和統一。
傳統電視影視作品大部分都承載著創作者對于家、國家和社會的思考,人物和故事都發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人們的命運同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通常會借助一個或幾個家庭的悲歡離合來影射時代的變遷和特定歷史時期的狀態。與傳統電視影視作品不同的是,網絡電影模糊和淡化了國家和家的概念,人物的社會屬性被縮小,更加強調的是個體的屬性。不管是對某一個人物的塑造,還是一個社會群體的講述,都是單純地以人物或者群體為中心,拋棄了“高大全”的固定思維。這種敘事方式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這樣的做法會使得人物顯得不切實際,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比如《屌絲男士》瞄準的是城市里面的底層人物,《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體現的是活潑的青年群體,《泡芙小姐》展現的是城市孤獨人群的故事。這些特定的人物群體,缺乏社會性思考,再加上傳播的局限性,都會使得這些電影只能在特定的小眾范圍內傳播,不會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
綜上所述,新興的網絡媒體對網絡電影的產生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影響也必將使得這些作品朝著某種特定的方式發展。在網絡作品監管的審查不是非常完善的今天,如何消除網絡電影里面的思想對于主流文化的沖擊,如何避免網絡產品對于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損壞,是目前整個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數據顯示,僅2016全年就至少有5部網絡電影點擊量超過了10億次,網絡自制電影正在成為大劇和好劇的代名詞,演藝新人不斷以這種方式輸出,收攏大批受眾,點擊量的劇增無疑使其成為備受矚目的新興產業力量。網絡電影的快速發展,使其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本文從網絡電影的題材、敘事模式和語言體系等多個角度闡述它與傳統影視作品的不同,討論了隱藏在它背后的社會價值觀的變更。在網絡媒體發達的當下,網絡電影的跨越式發展成為必然,這種新型的傳播渠道讓網絡電影擁有其自身的題材選擇和敘事手法,這些主要由市場機制和網絡受眾的需求決定。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及定位,應該將它放到整個行業的格局中去考慮,既要保持網絡的開放性和即時性,也要賦予這些作品更多的社會屬性,才能讓網絡電影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