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 玉
利用檔案資源解決房屋安置糾紛
文/汪 玉
2012年3月**西安分公司(本案件涉及訴訟方及涉案金額按相關保密要求已做處理)起訴集團公司及金信公司,要求公司履行信息大廈項目前期《拆遷安置協議書》,在信息大廈內安置數千平方米用房。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通過查閱統建辦前期移交檔案,形成取證匯編資料、目錄等,在2015年,由最初每平米萬元補償款達成每平米千元進行補償的調解協議,并完成賠付補償款,挽回直接經濟損失近億元,本案順利完結。(本案件涉及訴訟方及涉案金額按相關保密要求已做處理)
2011年底,陜西信息大廈項目竣工投入使用,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以下簡稱“**西安分公司”)人員多次與我公司及集團公司交涉,并于2012年1月30日致函集團公司要求解決落實原西安市**局無償安置房屋問題,同時聲稱對此問題保留法律訴訟的權利。
我公司將統建辦移交的原始文件,在整理歸檔過程中,將移交檔案中涉及項目立項、建設用地、征地、拆遷文件等前期資料分類整理成項目前期準備階段文件共三卷。
案件審理過程中,我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相關資料。首先我公司提供1996年由陜西省計劃委員會下發的《關于陜西科技信息人才大廈項目建議書的批復》、2001年陜西省政府文件(陜政辦通[2001]90號),明確了項目建設單位、建設規模及總投資來源,建設工程主體移交、后續投資經營主體等項目關鍵性問題。其次出具了2005年7月28日陜西省統建辦和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署的《陜西信息大廈建設權移交紀要》、2005年省政府專題會議《關于陜西信息大廈土地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2006年4月31日陜西省發改委《關于陜西信息大廈建設項目的調整批復》,這三份文件證實了項目土地使用權出讓、拆遷補償、投資資金籌措問題,明確了我公司在項目移交過程中已完成了土地出讓金的繳納,該項目由立項時的政府劃撥用地并由財政全額投資的項目變為公司自籌資金的社會化運作項目。再次提供了1996年12月5日由陜西省文化體育教育科技中心工程建設辦公室和**局簽訂的《拆遷安置協議書》、2000年3月24日陜西省統建辦向?。职l出的《關于落實陜西信息大廈使用單位的函》及西安市**局《關于落實陜西信息大廈使用單位用房的復函》、2001年9月14日中國**陜西省****公司向省統建辦發出的《關于放棄以成本價購買信息大廈房屋的函》三份文件,證實了在大廈拆遷補償方面的面積及主張權利等問題。
根據所提供的上述項目立項檔案資料,我公司與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永嘉信律師事務所進行溝通,就**西安分公司房屋安置問題出具書面律師意見,并形成《陜西金信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關于西安市**局拆遷安置處理意見的報告》上報集團。
2012年3月26日**西安分公司將集團公司及我公司起訴至人民法院,要求賠償用房。我公司委托律師按照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一審案件應訴通知書,附舉證通知要求向法院提交證據。
我公司委托律師及相關人員根據要求,對檔案資源開發利用提出如下設計方案:
1.編纂證據清冊。按照項目立項時間、產權移交、涉及案件文件等檔案特征,把檔案選編成冊,在一定范圍內使用。在這一部分的工作中,所選編的文件都是原始的文件,沒有在內容上進行任何的修改。同時文件之間保持著嚴格的邏輯關系,根據文件特征而設置書證專題,有利于更加深入地進行檔案信息的研究工作,完成舉證工作。
2.編寫答辯狀、情況匯報等相關資料。在對檔案文件的內容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經過信息加工編寫出相關文字資料用于法院應訴及上級相關部門情況匯報。這部分的資料主要是圍繞該案件,詳細地將相關的資料進行編寫,形成系統化、專業化的檔案信息供工作參考及使用。
方案確定后委托代理律師通過借閱建委、檔案局等外部單位檔案文件,查詢原**局審批手續、土地權屬變更等相關檔案,并在我公司檔案室查詢項目立項、土地使用權、拆遷安置等相關檔案共計3卷83份原始文件,在上述檔案資料基礎上,根據項目立項時間順序,將立項、產權移交、資金來源、相關單位往來文件等合計32份檔案原件復印件,按照法院要求匯編成為該案證據材料,并附目錄。
2012年8月2日**西安分公司向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變更申請,要求我公司由第三人變更為第二被告,永嘉信律師事務所根據首次提交的證據資料匯編,增加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繳交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登記單》等繳費憑證,再次匯編形成第二冊合計25份檔案文件的證據資料向法院提交。同年10月,西安市中院民事裁定書駁回原告中國**西安分公司的起訴。
2013年案件二審過程中,集團公司、我公司及永嘉信律師事務所根據前期匯編形成的案件證據材料,編寫了《關于**西安分公司要求在信息大廈無償安置事宜的情況匯報》、《關于陜西**西安分公司要求在信息大廈無償安置營業用房相關問題的情況匯報》,爭取由省政府協調處理。
2014年,我公司根據形成的兩冊證據資料及報告向高院寄送了《情況說明》、檔案原件復印件證據資料,同時集團公司也向最高院寄送《答辯書》以及《關于政府主導陜西信息大廈項目建設劃轉的梳理說明》等文件。經多方多次調解和協商,雙方同意按照2***元/平米的標準進行補償。我公司在2014年第23次會議紀要中記錄了本案最終處理結果,并留存了原始文件。
2015年,我公司完成補償款賠付后,將會計憑證復印件、本案匯報材料、法律文書、證據材料、答辯狀等文字材料匯編按照時間順序整理成卷,并將該二次開發利用檔案進行歸檔保存。

本案例從發生至最終解決,歷時四年,借閱、查詢的檔案所涉及的單位包括市檔案館、省政府檔案館、圖書館、國土資源局、房管局等十幾家部門,查閱檔案內容涉及面廣、時間跨度較長。在集團、我公司相關人員、委托律師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信息大廈項目檔案信息的二次開發利用,梳理形成的證據資料及匯報材料,清晰明確地證實了項目立項、拆遷、設計、建設、移交的全過程以及其中涉及的主體,明確了項目涉及的土地性質由政府劃撥轉為國有土地出讓、項目性質由政府主導的財政全額投資到企業自籌資金社會化運作的轉變過程。
由于**西安分公司要求房屋安置時,信息大廈項目已經完成了出租出售,若按照《拆遷補償協議》勢必會影響到大廈運營及企業信譽,在處理糾紛、庭審過程中,**西安分公司提出以數萬元每平米的貨幣賠償,我公司相關人員及委托律師在證據收集充足的前提下,最終以2***元每平米達成了補償協議,挽回了直接經濟損失近億元。
在此次案例中,我公司總結了以下檔案利用開發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如下:
1.真實記錄還原了項目發展歷史。及時將移交檔案整理歸檔,使檔案客觀反映企業發展歷史、項目開發過程中各項事務。通過檔案的有效開發利用,最大限度地還原項目歷史問題原貌。
2.維護了決策的權威性。信息大廈項目經營管理決策重大安排、大額度資金的使用、土地權屬等事項,大多通過文件、審批手續及相關實施證據來體現。通過文書類檔案的有效利用,使項目的各項決策有據可查,有章可循。
3.為化解企業法律風險、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提供證據。在本案例中涉及年代較遠、主體多次變更等問題,在檔案查詢、匯編過程中均得到了證實和解決,成功化解了企業資產流失風險,同時也使歷史問題得到了解決。
(作者單位:陜西金信實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