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可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糧食行業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專題報告會綜述
文/李可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為推動糧食流通的改革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認真學習,積極全面地貫徹落實。”
為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將糧食行業“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大討論活動引向深入,10月27日,國家糧食局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糧食行業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專題報告會。報告會上,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專家咨詢委員會顧問陳錫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曉強,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岳國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研究員葉興慶等4位專家作了報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務鋒,國家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曾麗瑛,黨組成員趙中權,總工程師何毅出席報告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國家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對糧食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如何把握我國糧食形勢,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我國糧食競爭力;如何把握“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機遇,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如何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增加綠色優質的糧食產品供給,更好地滿足廣大居民消費需求;如何適應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形勢,加快推進糧食行業的轉型發展等等,是糧食部門共同關注的問題。
會上,4位專家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線,分別圍繞我國農業形勢與糧食競爭力、糧食行業轉型發展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我國糧食消費變化與糧食深加工產業發展、“一帶一路”與國家糧食安全等主題,緊密結合我國糧食工作實際,為糧食系統干部職工作了一場精彩報告。同時,對糧食行業如何主動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要求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新挑戰,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糧食行業轉型升級發展,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啟發性、實用性的政策建議。
“我認為我國農業形勢的發展變化,總體上有利于我國糧食生產的競爭力的提高。”陳錫文分析說,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進程中,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帶來五個有利因素。一是城鄉人口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農村常住人口下降,繼續從事農業的農民擴大經營規模的可能性不斷增長。二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正在進一步深化,為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特別是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給農民吃了定心丸,讓他們流轉土地更加放心大膽。三是除了土地經營權的流轉之外,土地托管、代耕以及購買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社會化服務等發展非常迅猛,正在有效地把小規模、分散的農戶經營引入到現代農業發展的軌道。四是我國農業生產條件總體上不斷改善,耕地的灌溉面積不斷增加,農業技術不斷進步,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五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農民更多地感覺到了市場需求的變化,農民正在從主要追求產量的增長轉向更為重視農產品的質量、品種、效益的提高,糧、棉、油等大宗產品的生產正呈現出進一步向優勢產區集中發展的趨勢。“總體上來看,這些大的發展變化趨勢,都有利于我國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競爭力的提高。”陳錫文說。他還表示,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糧食問題不是總量問題而是結構問題,是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的問題,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張曉強在報告中指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在改革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中,要分類完善改革方案,釋放反映供求關系的價格信號。比如要注意通過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來增加綠色優質糧食的供給能力,引導農民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張曉強還表示,新形勢下,保障糧食安全的要點,就是集中力量深化改革,推動糧食企業轉型升級。
“糧食加工是糧食價格和庫存調整的一個調節器、一個截流裝置。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有多大的加工能力,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就有多大的保證能力。”岳國君表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除了藏糧與地、藏糧與技,還要藏糧于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對外開放的一個很宏大的構想,更有利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我們一定要從全球的角度來審視中國糧食安全的形勢,看長期因素,看趨勢性的因素。”葉興慶從自然條件、貿易互補、物流成本、貿易平衡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后指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沿線國家在與我國開展糧食貿易中所起的作用將會逐步增強。他認為,糧食行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要加強對沿線國家農業自然條件、法律制度、貿易潛力的分析,考慮在一些重點國家優先部署一批以技術合作和產能合作為核心的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和農產品加工園區,對重點產品產業鏈的關鍵環節進行布局,以更有力、更高效、更可持續地把中央提出的適度進口的文章做好。“在這方面,我們的糧油企業應該大有作為。”葉興慶說。
與會黨員干部認為,四位專家的專題報告對于幫助糧食行業干部職工全面準確理解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握糧食流通改革發展方向、拓展轉型升級工作思路,推動十九大精神在糧食行業落實落地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大家表示,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貫穿“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大討論活動始終,結合深入學習領會本次報告會精神,進一步把大討論活動引向深入,推動糧食流通改革發展不斷取得新成績,以實際行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