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炳志+宋凡
[摘 要] 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把深化醫改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將公平可及、群眾受益作為改革出發點和立足點,加快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充分發揮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和主體作用,切實落實政府辦醫責任,著力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價格機制、人事編制、收入分配、醫療監管等體制機制改革。為了促進醫院健康發展,如何做好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評價和監督,將會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 公立醫院;內部控制;評價;監督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11
[中圖分類號] F239.45;R197.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21- 0026- 02
0 引 言
隨著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的不斷推進,醫院在人事管理、內部分配、運營管理等自主權方面都有了較大提高,為了進一步提升醫院的外部治理和內部管理水平,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規定,醫院應當開展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從而保證內部控制的不斷完善并有效實施。本文就如何做好內部控制的評價和監督做簡要闡述。
1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
內部控制評價是指醫院決策層組織有關部門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形成評價結論,并出具評價報告的過程。在醫院管理過程中如何開展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依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的規定,我們從內部控制評價的組織、依據、內容、方法、程序等方面加以探討。
1.1 內部控制評價組織
為了使內部控制評價工作能順利開展,應當在醫院內部成立內控評估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院長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包括分管院長、紀檢、審計、辦公室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
內控評估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審計部門,由審計部門牽頭,成員包括熟悉醫院管理情況的相關職能部門、參與日常監督的業務骨干。院長應當對內部控制評價結論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
1.2 內部控制評價依據
公立醫院應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中國內部審計準則》《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為基本標準和依據,同時參考《醫院財務制度》《醫院會計制度》等財務制度的要求,結合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和評價辦法,在內部控制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的基礎上開展內控自我評價工作。
1.3 內部控制評價內容
內部控制評價的內容就是評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既包括設計的有效性也包括執行的有效性,一般來說,醫院內部控制評價的內容有以下方面:
(1)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是否符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2)評價內部控制是否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涵蓋了單位層面的風險和所有重要的業務流程層面的風險,包括醫院及所屬單位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各相關部門、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和相關工作任務。
(3)內部控制的建立對重要經濟活動和經濟活動的重大風險是否給予足夠關注,并建立相應的控制措施。是否重點關注了醫院的各關鍵部門和崗位、重大政策落實、重點專項執行和高風險領域。
(4)內部控制的建立是否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醫院經濟活動的調整和自身條件的變化,適時調整內部控制的關鍵控制點和控制措施。
1.4 內部控制評價形式與方法
醫院內部控制評價,包括年度評價和專項評價。年度評價是指醫院根據內部控制目標,對一年內實施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專項評價是指針對醫院的某項或者某些業務以及管理活動的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年度評價頻率根據單位的性質、風險水平確定,每年至少評價1次.
常用的評價方法包括個別訪談、穿行測試、實地查驗、問卷調查、抽樣和比較分析、專題討論等方法,廣泛收集醫院內部控制建立和執行是否有效的證據,按照評價的具體內容,如實填寫評價工作底稿,分析識別內部控制風險。
1.5 內部控制評價程序
醫院內部控制評價程序一般包括:制訂評價工作方案、組成評價工作組、實施現場測試、認定控制缺陷、匯總評價結果、編報評價報告等環節。
(1)制訂評價工作方案。醫院內審部門以內部控制目標為依據,結合醫院內部管理的實際情況,制訂合適的評價工作方案并經醫院決策層批準后實施。方案應明確評價主體范圍、工作任務、人員組織、進度安排和費用預算等相關內容。
(2)組成評價工作組。醫院內審部門依據批準的工作方案,組成內審評價工作組。
(3)實施現場測試。在實施現場測試前,工作組盡快擬定測試提綱。按照測試提綱的要求,內審評價人員運用各種評價方法,對內控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現場檢查測試,如實填寫工作底稿,記錄測試結果,研究分析內部控制缺陷等。。
(4)認定控制缺陷。醫院內部控制缺陷分為設計缺陷和運行缺陷。醫院評價工作組以日常審計和專項審計為基礎,結合年度內控自我評價,根據現場測試獲得的證據和醫院的認定標準,對控制缺陷按其影響程度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5)匯總評價結果。內控評價小組在現場測試的基礎上,對內控缺陷的成因、表現形式及影響程度進行綜合分析,按照缺陷認定標準,編制內部控制缺陷認定匯總表。
(6)編報評價報告。評價工作完成后,在內控缺陷匯總表的基礎上,結合現場測試工作底稿,內控評價工作組及時編制內控評價報告,并報送內控評估領導小組。內控評價報告應當包括報告的真實性聲明、工作的總體情況、評價依據、評價范圍、評價程序和方法、缺陷及其認定、內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況、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結論等內容。
2 內部控制監督
2.1 內部監督
內部控制監督主要以內部控制審計的方式進行,審計部門將內部控制審計納入日常工作范圍,通過開展內控審計,推動內部控制建設,切實防范風險。
2.2 外部監督
(1)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要求,強化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醫療服務監管職能,定期組織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以及院長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并與醫院財政補助、醫保支付、工資總額以及院長薪酬、任免、獎懲等掛鉤,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對醫院經濟運行和財務活動的會計監督,加強審計監督。
(2)財政部門。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規定,財政部門是醫院內控外部監督機制中的直接外部管理者,負有監督醫院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責任。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對醫院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政府審計部門。各級政府審計部門是法定的審計機關,擁有依法對醫院管理監督的權力,借助于醫院主要領導經濟責任離任審計,應當對醫院內部控制的各個方面實行嚴格考核,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
(4)紀檢監察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可以通過重大經濟事項的審批流程,不相容職務分離、授權審批制度等手段,達到控制風險,預防貪污腐敗等目的。
(5)社會審計組織 。醫院決策層可以聘請社會審計組織對醫院的內部控制實施審計、評價和監督,作為專業性較強的社會組織,可以為醫院提供定期的、專業化的、持續的監督。
綜上所述,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到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逐步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落實政府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隨著試點的全面推開,醫院內部控制的評價與監督對于改革的整體推進將會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