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 要]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相對于企業而言比較薄弱,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資產的安全完整,防范各類貪污、舞弊行為的發生,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設刻不容緩。隨著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化,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內控制度,才能更好地發揮各單位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略作分析和探討,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的分析,解決內控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內控制度;問題;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15
[中圖分類號] F239.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21- 0033- 03
0 引 言
內控制度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單位為了保證信息質量真實可靠,保護經營管理資產安全,提高經營管理效率,促進法律、法規能夠得到有效遵循而由單位管理層及員工共同監督實施的一個權責清晰、制衡有力、動態改進的管理過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是一項不斷推陳出新、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內部控制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和社會效率,是現代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基本目標是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各項資金的安全運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單位管理的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完整,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但從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狀態來看,內控制度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內部控制的概念及特點
1.1 內部控制的概念
內部控制是組織為實現目標,保護資產安全、完整,保證遵循國家法律法規,提高組織運營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種政策和程序的組合,是一個組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內控制度的健全和有效與否,關系到一個組織的管理效率和發展潛力。內控制度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公司治理結構中不可缺失的組成部分。
隨著財政改革的日益深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改革也在不斷加強,已逐步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方式。為了促進各單位廉潔使用資金,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相繼推行了“收支兩條線”、政府采購制度、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然而,由于各地各部門實行內控制度的做法不一,這些措施只能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外圍發揮作用。
1.2 內部控制的特點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不應以經濟效益為前提,而應以服務公共為目標來設計和建設內控制度;行政事業單位的組織結構、部門設置、職能權限等會受到外來制度和規定的約束,內控制度建設的空間相對企業來說要小;行政事業單位在資金來源、資本結構、會計處理等方面與企業有著很大的區別,內控制度建設的內容相對簡單。
2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
2.1 內部控制意識薄弱
內部控制意識是內部環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良好的內部控制意識是確保內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實施的重要保證。有些管理者錯誤地認為,建立內控制度就是建章立制,沒有認識到內控制度是一種業務運作過程中環環相扣的動態監督機制,也沒有意識到管理者和相關業務部門在內部控制過程中應當承擔的職責,僅僅把內部控制當作上級對下級的管理手段。有的單位在制定內控制度時,不是照抄照搬、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就是根據單位現在的實際工作,隨高就低、安于現狀,內控制度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2.2 內控制度不健全
迄今為止,我國還缺乏一套對行政事業單位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指導性規范,也很少有行政事業單位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實踐經驗研究設計一套系統完整、規范合理的內控制度體系。實際上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沒有書面成文的內控制度,只是以一般財經規章制度代替內控制度,憑經驗加以簡單控制,僅就其開支范圍、標準加以限制,對業務流程控制過于簡單,出現問題時缺乏統一規范的處置依據和標準。
2.3 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據我國《會計法》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而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的,除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必須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經歷。然而,目前我國個別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只是由不具備基礎會計知識的辦公室人員兼任,他們的財務知識和專業技能匱乏,業務素質較低,對違反財經法規和違法違紀的行為缺乏辨別和拒絕能力。這些單位的財會人員還不能適應內部控制的要求,造成單位內控制度執行力不強,內控效果較差。
2.4 人員素質較低,調動性差
一方面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員存在職業素質不到位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對工作認識不全面、自身動手動腦能力差、不按照規章制度辦事等,再加上缺乏終身學習的意識,很容易造成工作質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則是事業單位人員的思想意識不到位,由于很多工作并沒有責任到人,使得員工潛意識里存在偷懶的意識,一般情況下是能拖則拖,辦事效率極其低下,甚至還出現了以個人利益為主的現象,例如,故意在會計核算的過程中出錯,為自身謀求私利等。
2.5 預算控制相對弱化
隨著部門預算改革的推進,預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但仍較薄弱,主要表現為:一是預算編制還比較粗糙。目前部門預算的編制一般仍根據當年財政狀況、上年收支實際、預算單位自身的特點和業務進行核定,大部分都還沒有細化到具體項目,預算支出達不到逐筆進行核定的要求;二是預算剛性不夠。預算的計劃性、科學性不強,預算調整追加較為頻繁,資金使用缺乏預見性,削弱了預算的約束控制力。
3 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endprint
3.1 增強內控意識,強化單位負責人的主導地位
按照《會計法》和《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的規定,單位負責人是單位財務與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對本單位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負主要責任。可以通過各級財政部門組織單位負責人進行培訓學習以及各單位財務部門在日常工作中適時宣傳等多種形式,使單位負責人真正確立起對財務會計工作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第一責任主體”意識,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創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3.2 健全制度,增強執行力度
完善的制度是確保財務內控制度真正實施的前提與基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內控制度包括:單位預算控制、收支控制、政府采購控制、債權債務控制、票據使用控制和會計檔案管理控制等。必須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組織與管理特點對原有管理制度進行修改,從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明確監控重點,結合實施情況,逐步完善財務內控制度,要做到財務內部控制有章可循。比如,加強預算編制內容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預算執行中必須遵守“有預算才能開支,無預算不能開支”的原則,控制支出的進度與額度,保證支出整體構架合理。同時,必須對國有資產定期核查,以防流失。此外,還要注意財務內部控制的方法是否得當,財務內部控制的任務是否只是個別人負責,是否形成有效的崗位牽制。
3.3 增強會計基礎工作,強化會計系統的控制作用
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嚴重制約了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的實施效果。要根據單位會計工作的特點設置合理的會計崗位,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水平,做到按事設崗、按崗設人,做到職責明確,相互制衡,實現崗位之間相互牽制作用,保證會計崗位設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培訓教育和后續教育,使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知識和技能得到不斷更新、補充、拓展;建立完善的會計處理程序,嚴格的內部稽核制度,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有效,保證會計工作控制的有效實施。作為內控制度的牽頭部門——財務部門,還需認真組織梳理相關業務,明確各個部門、崗位和相關工作人員的分工和責任,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以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的形式,傳達新出臺的財務制度及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從源頭上預防違規事件的發生。
3.4 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化素質
財務內部控制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會計知識、現代的財務管理能力、強烈的法律意識與高尚的道德品質。人員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內部控制的效果,專業化素質提高的目的在于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3.5 完善部門預算制度,擴大部門預算的范圍
首先要進一步擴大部門預算的范圍,力爭將各部門的全部財務收支事項均納入部門預算的實施范圍,并嚴格預算的調整和追加程度;其次將部門預算與單位內部的責任預算有機結合。預算單位要增強法制意識,嚴格按照制度辦事,控制集體舞弊行為的發生;最后著重抓好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財政授權支付資金的管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套取財政資金、挪用專項資金、隨意更改預算以及占有、破壞集體資產和不按照財政體制改革的要求申請使用財政性資金等問題均要加以解決。
綜上所述,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保障行政事業單位順利發展,同時也能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競爭力,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我們相關工作人員應該高度重視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斷增強行政事業單位的競爭力,有效提高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付作利.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J]. 商業文化,2012(11).
[2]孫麗俠.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J]. 中國集體經濟,2014(10).
[3]張巖峰.探討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J].財經界:學術版,2014(18).
[4]安永紅.論如何加強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J].山西科技,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