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張耀琴
[摘 要] 只有提高信息共享率,促進審計工作與業務之間的協同,才能更好地推動審計信息化工作的開展。本文首先介紹了審計信息化的內涵,然后對審計信息化目前存在的問題及信息化共享平臺的構建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 審計;信息化;共享機制;業務協同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22
[中圖分類號] F2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21- 0046- 02
0 引 言
在當今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各行各業都致力于將產業結構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轉變,工作方式也在逐漸發生變革。審計作為審查企業日常經營狀態、監督企業經濟活動的主要方式,其結果對企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提高審計效率,進一步促進審計工作的創新發展,各企業審計工作也逐步向信息化方向過渡,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業務之間的協同,從而更好地發揮審計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1 企業審計信息化的內涵
審計是國家加強對企業、各級單位等團體的經營、財政等狀況進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活動。開展審計工作的單位一般是由國家授權的專業機構,他們在工作時需要遵循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則,保證企業的經濟活動符合社會的標準,有利于維護市場秩序,促進經濟市場的穩定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傳統的手工審計已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審計信息化逐漸成為新的審計手段。
簡單地說,審計信息化就是指企業借助各種信息化工具開展審計工作,評估企業經營風險,從而保證企業的穩定運行。一般來講,審計信息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利用信息化技術取代傳統的手工方法,用以輔助審計工作的開展;其次,由于目前很多企業的大多數業務都已實現了信息化,各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也比較完善,所以審計機構可以對企業的信息系統進行考查,通過風險評估機制保證企業各項經濟活動能夠順利地進行,加強對企業的內部控制。
審計信息化手段的使用能夠將資源進行整合,提高審計效率,保證企業的穩定運行,促使審計工作更加標準化、流程化,有利于規范審計市場,提高審計質量。但是隨著生產方式的改革,社會環境也在逐漸發生改變,導致審計所面臨的社會背景更加復雜,這就促使在開展審計工作時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如果單純依靠某一環節開展審計工作已不能滿足實際的要求,為了更好地規避違法操作,必須將全部的審計資源進行整合,將重要的經濟要素與整體結合,加強業務之間的協同發展,提高信息共享率,從而實現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為企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2 實施審計信息化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所面臨的問題
審計信息化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最主要的是利用技術手段對審計信息進行處理,挖掘數據所隱藏的信息,突出企業的發展現狀,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查漏補缺,規避企業在未來發展中可能遇到的風險。但是由于我國審計工作在實施信息化的過程中,社會環境還不穩定,導致目前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而且各企業之間的差距較大,所以還需要強有力的手段推動審計信息化工作的發展。在當前社會背景下,企業要想實施信息共享機制,促進業務協同發展,必須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組織方式制約了企業信息化資源共享與業務協同
由于目前各企業對審計信息化的實施程度不同,對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的認識也存在差異,從而導致很多企業并沒有建立審計信息化意識,仍然沿用傳統的審計理念和方法。第一,有些企業并沒有意識到審計工作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對審計目標的定位也不準,所以這些企業并沒有建立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的意識,審計信息化建設也不夠系統,對于審計信息共享理念的理解存在較大的問題;第二,目前所實施的審計信息化只是針對單個的企業來說的,在行業內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從而導致各企業按照自身的現狀開展工作,企業在行業之間沒有建立必然的聯系;第三,目前專業從事審計工作的人員自身素質不能滿足要求,一味地堅持傳統的審計思想,對于新事物和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較低;第四,審計信息化相關的觀念還比較落后,工作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時整體的意識較差,能夠熟練掌握審計信息技術的專業人才較為缺失。
2.2 企業內外審計部門存在審計信息孤島現象
要想提高審計質量,必須保證信息來源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內外審計部門的共同配合,因此,為了加強審計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必須實現內外審計部門的信息共享。但是目前很多企業都是按照各自的需求建立獨立的審計信息系統,而且在構建信息系統之前并沒有充分地考察企業的業務功能和基本現狀,從而導致審計工作與企業的日常工作脫節,審計信息不能在各部門之間進行有效的傳遞,信息利用率較低。而對于企業之外的公共審計部門來說,由于沒有建立公共的審計信息化平臺,所以政府審計部門與企業之間的信息沒辦法實現共享和交換,導致信息孤島現象的出現。這種現象不僅會降低審計效率,還促使企業在沒有完全了解市場現狀的情況下進行決策,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決策的準確性,進而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
2.3 企業審計信息化的網絡維護復雜且難度較大
由于互聯網是開放的平臺,導致互聯網在各行業應用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網絡安全問題,要想更好地推動審計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必須建立安全防護機制,保護企業的利益不受侵害。對于企業審計工作來說,其涉及的內容主要以企業的財務經濟活動為主,關系到企業的發展,一旦審計信息系統被攻破,則會給企業帶來較為嚴重的后果。另外,作為新興的審計模式,需要相應的制度的保障,要求企業遵循一定的準則,但是目前并沒有建立與審計信息化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企業安全無法得到保障。endprint
2.4 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不配套
在信息化時代,各項工作的開展都逐步向自動化方向邁進,企業內的很多業務都能實現機器化,人為干預發揮的功能逐漸減小,在此背景下,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就需要建立信息化的共享平臺,能夠實現資源的實時共享,而且業務之間要進行緊密的連接。但是受傳統審計模式的影響,審計工作的開展與企業日常活動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信息與業務之間不能實現有效銜接,這就導致資源無法有效整合,最終導致決策失誤。另外,目前大多數企業所工作的環境都是內部局域網,無法與外部網絡互通,這就使審計人員在工作時受到環境和時間的限制,不利于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3 企業審計信息化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平臺的搭建
3.1 信息化平臺設計
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審計效率,加快審計工作的開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將現有的審計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機制。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搭建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的平臺,利用平臺進行資源匯總,不同機構、不同業務之間可以通過平臺進行交流與合作。信息化平臺的構建主要由數據源層、數據中心層、數據分析層以及應用展示層四部分組成,其中,數據源層是基礎層,要求數據的來源要能夠覆蓋所有的業務模塊,同時數據要具有準確性。數據源層的數據可以從各業務系統中直接采集,也可以在審計工作中進行現場采集;數據中心層是對數據源層獲取的數據的存儲,在存儲之前需要進行格式的轉換,建立標準化的存儲模式;數據分析層是平臺的核心,要求建立科學化的數據分析模型,挖掘數據背后隱藏的信息,從而反映企業的發展現狀,并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應用展示層是對數據分析結果的展示,將數據實例化,從而更加直觀地展示審計結果。
3.2 明確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目標
審計信息化主要服務于企業,是企業穩定發展的保障,因此,在制定信息化平臺時應明確平臺建設的目標。
3.3 建立審計信息共享協同管理模式
審計工作的開展要求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所以共享模式的構架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不僅要選擇科學的信息技術,重組審計流程,還要建立相應的模式,并配置專業的審計人員。
4 結 語
信息共享機制與業務協同平臺的搭建是促進審計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根本手段,企業應重視對信息化平臺的構建,明確目標,構建科學的管理模式,從而不斷提高審計效率,增強審計結果的準確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1]趙曉飛,陳靜. 企業審計信息化的信息共享機制與業務協同[J].商場現代化,2017(7):91-92.
[2]周德銘. 國家審計信息化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J]. 電子政務,2013(7):25-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