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鵬
國家對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高度重視,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為涉農金融機構創新批量化農戶網絡融資服務模式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從涉農金融機構農戶網絡融資創新實踐看,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服務農戶是發展趨勢,有利于改變傳統農戶信貸作業模式,有利于降低農戶貸款交易成本,有利于緩解農戶貸款難、貸款慢、貸款貴問題,有利于提高農戶獲得融資服務的便捷性,有利于拓展服務“三農”的廣度和深度,是“互聯網+三農”金融服務創新重點之一。
把握創新重點
農戶網絡融資模式創新思路: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分析農戶多維度數據,研發設計特定信貸模型,實現系統化、智能化、自動化匹配授信額度,降低農戶信貸作業成本,推動農戶貸款簡便、快速、有效投放。為此,要把握好以下重點:
豐富擴充農戶網絡融資大數據。要根據不同類型的農戶大數據來源,通過平臺共享、數據互換、服務采購等方式,廣泛引入政府、金融同業、電商平臺、龍頭企業等第三方涉農數據資源,整合農戶資產、負債、信用、交易等數據,積極構建多維度、廣覆蓋的大數據庫。強化大數據分析、提取及深度挖掘,發揮大數據對農戶網絡融資決策分析的獨特作用,實現農戶融資網絡化、精準化、智能化。
分類構建差異化的農戶網絡融資模型。要提高模型的針對性,重點是根據農戶特點差異化構建綜合授信模型或行業授信模型。對于可便捷獲取農戶生產、經營、生活、消費等各類大數據資源的,要著力創新綜合授信模型,建立各維度數據使用規則。對于在農戶基礎數據之外,僅能獲得其行業特定數據的,可創新行業授信模型,不斷提高信貸模型的精準度和適應性,如構建特色農業產業帶動農戶網絡融資模型、農村電商平臺關聯農戶網絡融資模型、政府增信機制覆蓋農戶網絡融資模型、信用村農戶網絡融資模型等。
持續完善農戶網絡融資白名單。批量化農戶網絡融資模式是以農戶的各類數據為基礎和支撐的,但數據獲取難度整體較大。為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可創新建立準入客戶白名單制度,將特定模型中符合信貸政策的農戶納入白名單,逐步完善積累客戶信息。要在試點基礎上,不斷采集更多的農戶基礎數據、行為數據、經營情況、信用歷史、與金融機構合作關系等方面的數據,持續擴展白名單客戶數量。要根據白名單客戶信貸業務的有效性與風險程度,及時維護和更新準入白名單,為農戶網絡融資模式運營提供客戶基礎。
扎實做好關鍵環節風險管控設計。為確保農戶網絡融資大數據的可靠性,要對金融機構自有數據之外的數據來源嚴格把關,優選縣級及以上政府機構、產業鏈核心企業、第三方農資購銷平臺、其他專業性大數據平臺等機構數據,明確數據提供組織準入條件,簽署合作協議,明確雙方責任義務。要對數據合作渠道提供的客戶數據定期核查,建立準入客戶白名單動態調整機制。要加強模型建設,持續完善農戶網絡融資信貸模型,及時調整授信參數,使不同模式的農戶網絡融資參數設置更加合理、適用,持續積累內外部數據源和客戶違約數據,提高模型的風險識別和風險區分能力。
強化創新保障支撐
加強深層次的對外戰略合作。農戶網絡融資模式創新的順利運行,離不開有效第三方的配合與支持。要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外部電商、縣域涉農主體、村級組織等的合作,提升合作深入與合作層次,為模式創新提供大數據、客戶篩選、協助貸后等職能。同時,引導相關合作主體建立產業基金、財政直補、商業保險、風險基金、擔保等風險緩釋機制,降低農戶網絡融資模式運營風險。
構建多維度的專業化管理體系。要創新制度頂層設計,制定出臺專門的農戶網絡融資管理辦法或操作流程,優化準入、授信、審批、用款、貸后管理等環節。要創新組合化的風險管控手段,明確各類模型構建、大數據來源及應用等風險管控措施。要強化資源投入,在項目立項、研發資源、經費保障等方面實施傾斜,在信貸資源配置上重點傾斜。要建立差異化的考核體系,引導轄內金融機構在模式創新、推廣營銷、風險管理等方面加大管控力度。
完善農戶網絡融資模式的系統支撐。為提高模式的信息化水平,要研究建立專門的農戶網絡融資信息管理系統與面向客戶的系統平臺,集農戶數據錄入存儲、模型參數配置及應用、白名單生成及管理、用戶權限分配、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于一體,為農戶網絡融資業務的規范化、系統化、自動化、流程化運行提供科技支持。要研究利用技術手段加強農戶網絡融資的資金用途、流向等非現場監測,實現系統自動預警,提高貸后管理效率,切實做好風險防控。
積極穩妥試點推廣
把握創新模式推廣基本原則。要因地制宜地抓推廣,差異化確定模式服務重點人群、模型構建、準入條件、合作方式等,不搞“一刀切”。要堅持流量覆蓋風險的原則,突出大規模、小額度、標準化、簡單化、分散化,充分依托大數據技術實現“大數法則”,提升農戶體驗,以低風險、低成本金融服務普惠更廣人群。要確保農戶信貸業務的可持續性,堅持商業化經營的整體方向,牢固樹立市場化的創新思維,不斷提升對新要素、新主體、新權能、新業態的服務能力。
分步推進農戶網絡融資模式創新。在創新的初始階段要積極穩妥,可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創新,推動傳統農戶信貸業務在申請、審批、用信等關鍵環節實現線上化。在此基礎上,逐步開展基于農戶大數據的純線上網絡融資模式創新。同時,研發符合農民使用習慣與特點的手機APP、專屬互聯網融資服務平臺等互聯網化服務渠道,不斷豐富網上銀行、掌上銀行、自助機具等申貸渠道簡化操作界面,逐步實現農戶網絡融資的純線上運行。
積極穩妥推進創新模式的試點推廣。鑒于農戶網絡融資整體上處于探索階段,可采取先試點、后推廣的整體路徑,根據各地條件在有基礎和優勢的重點領域、特色領域尋求突破,以探索可復制推廣的創新經驗。要重點在貸款支持的產品或行業比較成熟、有較好的數據基礎、經營行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等條件的產業集群、專業市場、特色農產品主產區推廣,突出做好“大三農、新三農、特色三農”領域的金融支持,不斷提高農戶網絡融資業務的覆蓋面。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農戶金融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