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良 李方舟
【摘要】 目的:研究對下頜前磨牙多根管患者的治療中應用CBCT及顯微鏡的效果。方法:選擇下頜前磨牙多根管需要進行根管治療的下頜前磨牙的患者60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錐形束進行檢查和治療,試驗組采取錐形束CT和顯微鏡進行檢查和治療。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與檢出率。結果:試驗組的檢出率、疏通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下頜前磨牙多根管患者,采取CBCT及顯微鏡進行治療,所取得的治療效果顯著,不但可以提高檢查率,還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 下頜前磨牙; CBCT; 顯微鏡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BCT and Mic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Mandibular Anterior Molar/LI Ying-liang,LI Fang-zho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24):124-126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BCT and mic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ndibular premolar.Method:A total of 60 mandibular premolars needed root can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andibular premolar root canal mor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CBC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by CBCT and microscope.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detection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detection rate and the cur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mandibular premolar root canal more,taking the CBCT and microscop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effect is remarkable,it not only can increase the detection rate,also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Mandibular premolar; CBCT; Microscope
First-authors address:Oral Cavity Branch,Zhong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Zhongshan 528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4.037
下頜前磨牙多根管的形態復雜多樣,在治療的過程中比較容易遺漏,導致出現漏診[1]。現在已經成為臨床上治療難度系數較大的牙位疾病之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3]。就目前我國醫療水平發展的現狀來看,臨床上已經開始采用顯微鏡和CBCT進行檢查和治療,通過CBCT和顯微鏡,可以使多根管下頜前磨牙得到有效治療,顯微鏡可以使根管深部的可見度范圍擴大,清晰度明顯提高,使肉眼更容易觀察到[4-5]。因此,本試驗通過對下頜前磨牙多根管患者采取顯微鏡和CBCT進行治療,觀察下頜前磨牙多根管的檢查情況和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住院治療的下頜前磨牙多根管患者的60例作為試驗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0例。試驗組男21例,女
9例;左側12例,右側18例;年齡28~60歲,平均(40.5±1.2)歲;牙髓病13例,牙周病17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左側6例,右側24例;年齡27~61歲,平均(41.2±1.3)歲;牙髓病11例,牙周病19例。兩組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下頜前磨牙多根管的診斷標準;(2)均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并且是自愿參與此次研究;(3)患牙根尖孔發育完全,沒有出現明顯的傾斜或者是移位現象。排除標準:(1)有精神疾病不能進行正常溝通者;(2)重度進行性牙周炎者;(3)位于牙齦之下,不能進行修復和治療的患牙[6]。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錐形束進行檢查和治療,試驗組采取錐形束CT和顯微鏡進行檢查和治療。所選取的患牙都在進行手術前拍攝牙科CT,采用錐形束CT三維影像對患者的頜面部進行掃描,掃描的時候指導患者取站立位或者是坐位在機器前,下頜部放于托上,使用定位系統對其進行準確的定位后,把頭部進行固定,使患者的面部在正中間的矢狀面上與地面保持垂直,保持正中頜位進行CBCT的掃描。使用顯微鏡進行查看,觀察牙根的形態以及根管的形態和數量,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術中、術后正位進行X線片檢查。使用15號K銼檢查根管是否通暢,用定位裝置對長度進行確認,然后進行根管預備,用氯酸鈉溶液進行沖洗,以上試驗都在顯微鏡下進行,對照組在直視下進行。endprint
1.4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檢出率[7]。治療效果的判定,顯效:治療后患牙沒有明顯的癥狀出現、并且咀嚼功能較好,X線片檢查根管填充完整,根尖區的透射影消失;有效:治療后患牙沒有明顯的癥狀,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有咀嚼功能,X線片檢查根尖區的透射影減少;無效:治療后患牙的體征沒有明顯的改變,根尖區的透射影沒有改變或者是增大[8-10],總有效=顯效+有效。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6.7%,高于對照組的9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9.125,P<0.05)
2.2 兩組根管檢出率、疏通率比較 觀察組檢出率、疏通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典型病例 女性,28歲,右下頜第一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在根尖段分開為3個獨立根管
3 討論
下頜前磨牙多根管是現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牙科疾病之一,有相關研究報道,該病的發病率極高,下頜第一前磨牙的發病率為15%~30%,下頜第二前磨牙的發病率為1%~12%[11-13]。臨床治療過程中受到治療方法的影響,發現率較低?,F在臨床上大多采取顯微鏡和CBCT進行治療,且取得的治療效果顯著[14-17]。本試驗通過對下頜前磨牙采取顯微鏡和CBCT進行治療,試驗所得結果表明,多根管的檢出率明顯高于普通常規檢查(P<0.05),說明使用顯微鏡和CBCT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提高多根管的檢出率;且治療后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高于對照組的9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采取顯微鏡和CBCT進行治療的效果明顯比對照組要好。因為顯微鏡可以提供較充足明亮清晰的圖像和光源,使手術的醫生可以準確地查看到根管的深部情況,從而對根管進行治療和處理[18-19]。而CBCT具有放射劑量較小,分辨率較高、且操作過程簡單,方便等特點,可以對根管進行準確的觀察[20]。本試驗通過CBCT對根管的內部形態結構進行清晰的查看,從而提高了臨床治療的效果,為今后的臨床治療提供了診斷依據。
綜上所述,對于下頜前磨牙多根管患者,采取CBCT及顯微鏡進行治療,所取得的治療效果顯著,不但可以提高檢查率,還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段艷霞,周智,周紅,等.基于錐形束CT對重慶地區人下頜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態及牙根數目的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3(5):568-572.
[2]王艷芹,夏凌云.下頜第二前磨牙牛牙癥伴畸形中央尖及C型根管1例[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6,26(10):641-644.
[3]王德堂,杜昌連,朱友家,等.下頜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態與根外形的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2,28(2):81-82.
[4]蔡軍,邵鈺堃,周艷明,等.多根管下頜前磨牙顯微根管治療的療效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6,3(3):23,26.
[5]黃彬,陳黃琴.單根管下頜前磨牙ProTaper成形前后根管形態的比較研究[J].醫藥前沿,2012,2(19):372-373.
[6]易鋒.多根管下頜前磨牙顯微根管治療的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3):81-82.
[7]彭政宇,黃潔如,李志芳,等.口腔顯微鏡在上頜第一磨牙根管治療及再治療中的應用[J].口腔疾病防治,2016,24(8):473-476.
[8]劉立訪,譚家莉,于春梅,等.口腔科手術顯微鏡下定位上頜第一磨牙近中頰根第二根管的研究[J].廣東牙病防治,2015,23(8):417-420.
[9]劉瑋玨,姜淑群,謝晨,等.上頜第二磨牙近中頰根第二根管的臨床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6(6):627-628.
[10]于曉斐,孫培,張慧,等.下頜第一前磨牙復雜根管治療2例報告[J].上??谇会t學,2014,23(5):638-640.
[11]馬嬋娟,方加鑠.下頜第一前磨牙根尖分歧根管治療臨床報道暨文獻回顧[J].口腔疾病防治,2017,25(2):115-118.
[12]李慧.纖維樁在重度楔狀缺損前磨牙根管治療后的臨床應用[J].微創醫學,2013,8(2):223,245.
[13]田銳,曹曉明,詹福良,等.不同投照角度數字X線片對下頜第一前磨牙非單根管牙檢出率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5,8(10):605-607,611.
[14]劉建黨,王慧霞,陳永進,等.下頜第一前磨牙顯微根管治療1例[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21):2358,2366.
[15]劉瑩,李紓,陳亮,等.不同根管再治療器械與氯仿聯合使用去除根管充填材料效果的比較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23(7):454-458.
[16]劉昕陽,詹福良.下頜第一前磨牙4根管1例報告[J].上海口腔醫學,2015,24(5):637-640.
[17]戴麗霞,郭金陵.顯微超聲處理鈣化根管的療效評價[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2,47(z1):49-51.
[18]王歡歡,蔣勇,韓曉蘭,等.兩種根管充填糊劑去除效果的體外研究[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6,51(3):422-425.
[19]吳洪斌,吳迪,孫德剛,等.兩種鎳鈦根管再治療器械與System B攜熱器聯合應用去除根管內充填物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5,8(7):423-426.
[20]童方麗,謝成婕,曾雄群,等.顯微超聲技術應用于根管再治療中牙膠去除的體外評價[J].廣東牙病防治,2012,20(2):75-78.
(收稿日期:2017-07-10) (本文編輯:鄧朝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