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動漫強國。那么在日本動漫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這必定和政府的推動作用息息相關。在日本動漫產業發展的背后,是政府從戰略角度重視、加強動漫人才的培育、形成知識產權加以保護、組建動漫產業專門機構、注重動漫和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政府對這五方面產業政策的共同作用, 奠定了日本成為動漫王國的基礎。
關鍵詞:日本政府;動漫產業;產業發展;作用分析
一、從戰略角度高度重視
日本政府對動漫產業的重視程度首先體現在對其的定位上。日本政府將動漫產業從國家戰略高度將以重視,確立了其在國家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中的特殊地位。
首先,這種重視體現在國家戰略上。早在1926年,日本文部省和軍部就開始動漫文化的推廣,努力使得動漫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隨著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經濟的崩潰和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日益突出,日本政府逐漸意識到文化產業在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開始探索發展文化產業的道路。1996年,日本政府公布實施《21 世紀“文化立國”方案》,明確提出,要從經濟大國轉變為文化輸出大國,并將動漫產業定位為國家重要產業。此后,歷屆政府都把發展漫畫、動畫等內容產業視為一項基本國策。
較長時間里,日本政府為了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積極尋求除汽車、電子產品之外的經濟增長點,而包括動漫產業在內的文化內容產業則成為發展的首選。日本政府希望通過文化的產業化,實現經濟結構向知識密集型轉化,使產業重心從GDP轉向GNC(意譯為“國民幸福總值”),從硬力量(經濟和軍事)轉向軟力量(文化價值觀和品牌)。從實際效果來看,日本動漫產業不僅在該國經濟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政府還利用動漫文化和動漫品牌的無國籍化,擴大了日本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
其次,通過制定文化產業相關立法,進行動漫產品的創造及應用。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政府非常重視文化產業,首先由國會立法,批準通過了《形成高度情報通信網絡社會基本法》( 統稱“IT 基本法”或“信息技術基本法”) 。2001年11月30日,日本政府又審議通過《文化藝術振興基本法》,并于同年12月7日公布實施。該法指出,“文化藝術,除了其本身固有的意義和價值外,作為各個國家和不同時代的國民相互溝通的途徑而具有重要意義,在國際化進程中可以成為自我認識的基礎。”2004年6月4日,日本正式公布了《內容產業促進法》,同時內閣會議還決定將內容產業劃入《創造新產業戰略》。
再次,這種重視體現在對動漫受眾年齡的定位上。早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政府就意識到,漫畫書和動畫片的主要受眾并非只是低幼兒童,而是包括更為廣闊的青少年甚至中老年階層。從那時起,日本動漫產業就從兒童文化領域中被剝離出來。如今,日本把動漫產業消費者的年齡段定在了3至80歲,日本動漫產業成功的秘訣之一在于它力求吸引廣泛年齡段的受眾,做成一個老少咸宜的大蛋糕。這樣,在日本動漫就成了一個和電影相類似的獨立產業。
最后,日本政府的戰略重視還體現在對動漫產業的優惠政策上。如,日本政府在相應動漫產業的信托和稅制上進行了一系列優惠,對個人投資方式也都進行了一系列投資額金鼓勵,有著比較完整的投資方案,這樣就能確保一部動漫作品,從創作之初到完成都有比較完善的資金保障,使得人們樂意投資動漫產業,從而使得日本的動漫創作能持續繁榮至今。此外,日本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還包括為動漫企業出口提供商業保險,建立專門小型基金來扶持小型動漫企業和工作室的發展等。
二、加強動漫人才的培育
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才作為保證,就不可能產生優秀的動漫作品及動漫形象。日本政府非常重視動漫人才的培育。
第一,表現在加強動漫人才專業的培養。盡管日本現代漫畫業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取得了巨大發展,日本動漫人才的培養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基本上還是采用邊工作邊學習的師徒式的培養方式,不少優秀的動漫人才都是自學成才的,高等教育幾乎很少涉及動漫人才的培養。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傳統的培養模式發生了一些變化,高等教育開始涉足動漫人才培養,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有近30所大學開設了動漫專業,這為新時期日本動漫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同時,日本政府竭盡所能幫助動漫專業畢業生找到工作,盡政府的能力提供薪資和勞動環境,避免動漫人才流失。
第二,日本還擁有私立動漫培訓學校、培訓班和培訓講座、漫畫教室等各種形式的社會教育培訓模式。日本一些地方政府還設立了基金會,專門支持包括從事動漫制作在內的內容生產人員的培訓與培養。以東京的杉并區為例,杉并區內總共有70家以上的動畫制作公司,杉并區位于東京西郊,聚集了日本17%的動漫產業,以“動畫之城”而聞名遐邇。2002年秋在杉并區啟動了“杉并動漫匠塾”人才培訓計劃,該計劃對希望從事動漫工作的人提供在動漫制作企業進行培訓的機會。2005年,杉并區為了實現關于動畫制作的人才培養的目的,無償提供了動畫制作的設施和機械材料等優惠政策。除此之外,杉并區還設有大量的動畫產業設施和相關教育機構,同時還開展了許多動漫展覽、擁有以動畫作為核心的旅游產業許多相關內容。
第三,日本政府營造適合動漫人才發展的環境。動漫環境的營造不但可以推動動漫產業發展,還是政府實施動漫發展戰略的基礎。具體表現在,一方面,政府協助動漫人才就業,給予寬松的發展政策。比如,日本政府設立小型基金來支持小微動漫企業和工作室的發展,為動漫企業出口提供商業保險等。
第四,還表現在對外宣傳政府政策時盡量采用漫畫的形式表達,盡量營造出適合當時動漫業發展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比如,在2006年4月28日一次名為“文化外交新設想”的演講中,時任日本外相的麻生太郎提到了動漫文化在“文化外交”中所能發揮的力量,他表示,動漫形象已經贏得全球范圍內許多年輕人的肯定。于是,在日本外務省推出的宣傳手冊上,印上了很受歡迎的漫畫人物“少年偵探柯南”。麻生太郎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是為了利用柯南這一很受大眾喜愛的卡通形象,讓公眾更加樂于且容易了解日本的外交政策。
第五,日本政府對優秀動漫人才開展表彰。日本每年都有文化勛章,頒予對日本文化有貢獻的人,不少漫畫家、動畫家都獲此殊榮。具體而言,日本政府每年拿出部分預算,用于表彰在每年由日本政府主辦的動漫藝術節中涌現出的優秀動漫作品和動漫創作者。
三、形成知識產權并加以保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知識產權價值的實現是動漫制作、發行、營銷的終極目的。因為在動漫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存在著不同形式的創造性勞動,均具有知識產權化的法律需求。只有給予動漫成果以產權的保護,才能為權利人提供創新的最有效的激勵,才能促進動漫產業的公平競爭和有序發展。因此,在動漫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一個良好的保障體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很強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盜版和復制對動漫原創者來說是最大的打擊,從而降低了整個動漫產業的競爭力。
日本政府十分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日本對動漫產業最核心的無形資產的保護,因為只有保證了對創意理念的法定壟斷權利,才能夠保證整個產業鏈條各個環節的利益。早在1970年5月6日,日本頒布了新的《著作權法》,目的在于確定關于作品、表演、錄制品和廣播的作者的權利及與此相關的權利,以保護這些文化產品的正當利用。依據此法,日本政府加大打擊非法復制及傳播盜版動漫作品的力度,有效地保障了動漫產業的有序發展。
以《鐵臂阿童木》為例,“阿童木”誕生這么多年,在日本從來沒有出現過盜版。阿童木的形象成就了漫畫圖書、雜志和相關商品的一條產業鏈,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版權保護合同。
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日本成立了知識產權保護的財團法人,以專門保護日本動漫作品及其衍生產品的知識產權。
對于政府來說,只有上升到法律程度,才是對動漫產業最有保障的做法。為了保護動漫創作者的版權與權益,日本政府制定了《知識產權基本法》。2002 年7 月,為實現“知識產權立國”計劃,日本政府制定了“知識產權戰略大綱”,確定了日本知識產權戰略的基本發展方向。
《知識產權基本法》的目的是“提高日本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創造并有效利用新的知識財產進而創造附加價值,建設充滿經濟活力的社會”。該法規定了有關知識財產的創造、保護和應用的基本理念及與該理念的實現相關的基本事項,明確國家、地方公共團體、大學和企業的責任,并制定有關知識財產創造、保護及應用的推進計劃。
四、設置動漫產業專門機構
日本政府專門成立相關機構,就動漫產業的發展問題和政策頒布進行管理。日本國內所有與動漫產業發展相關的政策的初步制定,以及各種規模的國際文化交流項目的策劃,都是由文化廳下屬的專門的文化審議會直接負責的,這為國內動漫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多發展和交流的平臺。此外,日本政府還在經濟產業省下建立了傳媒與內容產業局和動漫產業研究會。重點對國內發展處于初期狀態的動漫企業進行了扶持、引導。為了促進和協調包括動漫產業在內的數字內容產業的健康發展,日本經貿部于2003年專門成立了內容產業全球策略委員會。2003年,日本模仿韓國的首爾動畫中心,在東京設立了東京動畫中心(Tokyo Animation Center)。這些機構致力于推行國家在動漫產業方面的方針政策,推廣實施重點產業項目,對動漫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進行扶助。這樣細化的直接管理,使管理者更加準確地認識當前遇到的問題,可以針對當前的問題及時對政策進行調整,提高政策的效率。
如,動漫行業協會作為知識產權集體管理的組織,可以充分發揮其在產學研合作和知識產權研發、運用、管理、保護平臺中的橋梁作用,搭建動漫產業知識產權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在動漫產業鏈的每個階段提供更專業的運營、管理和維權服務,實現動漫產業鏈知識產權的整體化保護。2002年5月,由經濟產業省作為后援,自發組織“日本動畫制作者聯盟”獲得法人資格,正式更名為“日本動畫協會”,有27家公司加盟。“日本動畫協會”有助于從整體上把握統計信息,了解動畫產業的概況,成為推動日本動畫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除此之外,為扶持動漫產業的發展,日本政府還實行了配套的中介服務:
(一)是版權中介機構,主要協助政府制定有關法規,協調各方關系,促進版權交易有序、合理地進行。由于版權中介的有效服務,日本動畫產業的版權交易額逐年增長。
(二)是廣告會社,它是動漫制作公司與企業、商界相互溝通的重要渠道。廣告會社的牽線搭橋,能解決制作會社前期生產所需的資金。據統計,日本每年全國動漫作品的制作費1000多日元,而廣告會社代理的廣告額2000多億日元,足以支撐動漫產業的正常運轉。此外,廣告會社還參與動漫產品的商業包裝、市場宣傳、版權的中介服務等活動,對市場繁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是海外市場開發的中介服務,這種服務具有很高的專業水平,包括海外動畫市場的信息服務,國外市場的聯系、溝通,以及外語翻譯等技術性處理。此外,還受托尋找海外的公司以銷售日本動畫產品。如,香港國際影業公司全權代理中國大陸市場銷售。《聰明的一休》《機器貓》《花仙子》《機動戰士奧特曼》等大量作品,都經他們之手,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五、注重動漫產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
目前,產業的融合化是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產業融合是在技術創新和管制放松的推動下,發生在產業邊界和交叉處的技術融合,改變了原有產業產品的特征和市場需求,導致產業的企業之間競爭合作關系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產業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新劃分產業界限。產業融合是包括技術、產品、業務、市場等多方面的綜合性融合。
國際上的動漫產業已經開始與電影、電視、手機等相融合形成一個具有多樣化特征、復合價值的全新行業。實踐證明,注重打造周邊產品鏈,與動漫核心產品相結合,就可以創造出倍增的價值,進而提升區域經濟的競爭力。
首先,日本政府注重動漫產業和金融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動漫產業是一個高風險、高投資的行業,日本政府早已認識到這一點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如,日本動漫產業在資金籌集環節方面,政府提倡動漫制作商聯合建立制作委員會機制。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就是通過制作委員會機制籌集資金,最終獲得了柏林電影金熊獎。
伴隨著制作委員會機制的成熟,日本金融業有開始向動漫產業投融資的趨勢。東京三菱等大銀行,對動漫著作權擔保提供了融資,緩解了動漫企業在資金籌措方面的壓力,提供了正面的擔保。在投融資主體上,尤其是在動漫制作和衍生產品開發環節,逐漸形成了完善的投融資機制。動漫制作公司、電視臺和衍生產品開發商等主體形成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和共享收益的有效機制。投資方式的多樣性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為日本動漫產業的成功助了一臂之力。
其次,日本政府注重動漫產業和游戲等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動漫產業和游戲產業存在高度的互動性,動畫和游戲互借人氣,或將熱門動畫改編成游戲來獲得收益,或將某款流行游戲改編成動畫。動畫改編的游戲往往從內容到背景及音樂都有極強的吸引力。除了游戲,日本動漫與影視劇的關聯也非常密切。前不久,極具人氣的漫畫《NANA》在改編成TV 版之后,由于廣受歡迎又迅速制作了真人版電影《NANA》,由日本著名歌手中島美嘉演女主演NANA,觀眾反響強烈,之后又推出電影《NANA2》。這個例子很好地代表了日本動漫產業的產品開發機制:漫畫取得成功后,馬上出TV 版,進而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而后改編成游戲,同時開發成其他衍生產品,從而實現漫畫原創作品附加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徐霖恩.日本動漫藝術的產業化發展[C].見:伊繼佐.文化創新與城市發展:2002年上海文化發展藍皮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304-306.
[2]馬健.產業融合理論研究評述[J].經濟學動態,2002(05)
[3]謝地,陳萍.日韓動漫產業發展機制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0(06):32.
[4]何建平,劉潔.日本動漫產業運作模式研究[J].當代電影,2009(07):76.
作者簡介:
蔣莉莉,助理研究員,產業經濟學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