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都佐子
摘要:目的 探討對產褥期產婦實施產后康復治療延伸服務對其產后康復的影響效果。方法 選取2011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50例產褥期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產婦住院期間行常規產后護理,出院即終止,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普林格爾多系統康復儀給予出院產婦產后康復治療延伸服務,對比兩組產婦泌乳量、惡露消失時間及對康復治療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泌乳量、惡露消失時間與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產褥期出院產婦給予康復治療延伸服務可顯著提高產婦康復水平,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產褥期產婦;產后康復;延伸服務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1-0120-02
產褥期指胎盤娩出至產婦全身器官恢復至產前正常狀態所需的時間周期,一般在6~8 w左右,此階段不僅是新生兒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更是產婦產后康復的重要時期,因此對產褥期產婦給予正規而全面的治療護理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1-2]。延伸服務是對常規產后康復治療的拓展與補充,同時也是現代化產后護理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可為出院產婦提供專業而全面的康復指導和護理干預。我院采集2011年5月~2016年12月住院分娩的150例產褥期產婦的臨床資料,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50例產婦,排除依從性差及中途失訪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75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30.19±3.56)歲,自然分娩43例,剖宮產32例,妊娠時間38~42 w,平均妊娠時間(38.50±0.49)w,產后住院時間3~7 d,平均時間(4.20±0.66)d;對照組產婦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30.73±3.47)歲,自然分娩40例,剖宮產35例,妊娠時間37~41 w,平均妊娠時間(38.24±0.50)w,產后住院時間4~9 d,平均時間(4.36±0.68)d。兩組產婦在年齡、分娩方式、妊娠時間、產后住院時間等方面相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組間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產后康復護理,包括母嬰同室、母乳喂養指導、催乳、等,產婦出院即終止。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產后康復治療延伸服務,產后即行產后疲勞及會陰軟組織恢復,待生命體征平穩后進行子宮復舊治療。住院期間其他康復治療同對照組,出院后對其提供產后康復治療延伸服務,具體措施:為產婦制定院外延伸康復治療計劃,告知產婦出院后定期回產后恢復中心完成治療,采用普林格爾多系統康復儀(儀器型號:YS-1 YS-400,輸入功率:50VA)對產婦進行產后塑型、陰道收縮、性和諧調整、內分泌調節等多個項目治療等,其中陰道收縮需在惡露完全干凈后進行,產后塑型是產婦比較關注的治療項目,需在產后15 d后進行,產后塑型部位包括雙腿、手臂、乳房、下腹及臀部,通過塑身修型加速新陳代謝速度促進血液循環,以上項目15次為1個療程,在30 d內至少要完成5次,每個部位每次治療20~30 min,治療完成后取下治療片用熱毛巾擦凈治療部位耦合劑,并與患者確定下次治療時間,可根據產婦需求攜帶小型康復治療儀為產婦提供上門治療服務,幫助產婦完成腹部形體恢復、內分泌治療等項目,治療過程中需注意觀察產婦惡露及泌乳情況,根據治療結果及時調整治療計劃。
1.3觀察指標
①泌乳量與喂養方式:泌乳量判斷標準:無法滿足新生兒正常所需為乳量少,能夠滿足新生兒需要但無多余為乳量適中,滿足新生兒需要外仍有剩余乳汁為乳量多,統計兩組產婦乳量少、乳量中、乳量多各自比例,統計純母乳喂養率。②惡露情況:觀察并記錄兩組產婦惡露消失時間。③滿意度: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兩組產婦對產后康復治療滿意情況,包括治療效果、舒適度、項目完整性等,滿意度等級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0%。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將錄入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字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泌乳量情況對比
觀察組泌乳量、純母乳喂養率與對照組相比均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產婦惡露消失時間對比
觀察組惡露消失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組間對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兩組產婦對康復治療滿意度調查結果對比
觀察組對產后康復治療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3討論
正常分娩后受血液中胎盤生乳素、孕激素、雌激素等的影響開始大量分泌乳汁,此外泌乳量還受到哺乳時新生兒的吸吮刺激,產褥期產婦受體位限制、活動、飲食等的影響自我護理能力有所下降,甚至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對子宮復舊、內分泌調節等產后恢復指標均有消極影響[3]。
我院選取150例產褥期產婦分別給予常規產后護理與康復治療延伸服務,結果顯示觀察組泌乳量、惡露消失時間、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采用專用康復儀可對產婦乳房產生低頻脈沖刺激,在消除乳房腫脹的同時可增加泌乳素分泌提高泌乳量,保證為新生兒提供充足營養,而且還可使用便攜康復儀對出院產婦進行相關治療,在康復治療時需注意各種治療項目的時間及先后順序,這樣才能保證康復治療效果。在康復治療的同時還需加強營養指導,產褥期與孕期一樣均需加強營養,為產婦自身恢復及新生兒發育提供充足養分,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身體素質、恢復情況、家庭環境、飲食習慣等制定個體化營養表,叮囑患者盡量按照營養表完成每日飲食,多進食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的營養物質,只有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才能保證泌乳量。
參考文獻:
[1]張慧珠,李明,張瑞芳,等.393例產后延伸服務第42天節點評估內容和監測要點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2):1837-1838.
[2]金逸,孫曉,龔美芳,等.專科延伸護理服務流程的構建及實施效果評價[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3):2877-2879.
[3]王向陽.產后延伸護理服務模式的臨床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7):3839-3840.
編輯/王海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