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金鹿
摘要: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在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心力衰竭患者共78例,將其隨機分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護理方案,觀察組患者運用個性化護理方案,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在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應用普通護理方案,觀察組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方案,與對照組82.05%的總滿意率對比,觀察組患者97.44%的總滿意率明顯較高,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護理前,SAS評分與SDS評分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與SD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護理心力衰竭患者,護理效果明顯,患者滿意度高,能夠顯著增強臨床治療效果,可將其廣泛地推廣至臨床治療中。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心力衰竭;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1-0090-02
近年來,由于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心力衰竭發病率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態勢,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了嚴重威脅[1],為研究個性化護理在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效果,筆者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選擇了78例接受治療的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對其進行分組區別護理,研究成果顯著,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均為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心力衰竭患者,共78例。按診療編號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所有的患者于研究前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中,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齡18~71歲,平均年齡(54.2±3.6)歲;其中包括冠心病15例,心功能不全11例,高血壓性心臟病8例,心肌炎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齡17~69歲,平均年齡(53.3±3.4)歲。包括冠心病14例,心功能不全10例,高血壓性心臟病9例,心肌炎6例。所有患者均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經過嚴密細致比較,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中無顯著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39例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護理方案,而39例觀察組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方案。個性化護理包括以下幾點:①基本護理:在患者進入醫院治療后,護理工作人員需要熱情對待患者及其家屬,并且向患者介紹醫院大概情況,消除患者緊張感與陌生感,從而讓患者能夠放松下來,以最好的情況應對治療。②健康宣講護理: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心力衰竭相關事項以及病情,讓患者對病情有大概的了解。除此之外,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目前國內外心力衰竭疾病成功案例,從而幫助患者建立起與病魔抗爭的信心,強化患者心理狀況[2]。③飲食護理:清淡飲食,切勿攝入高脂與高鹽物質,少量多次,戒煙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血壓與血脂狀況。④用藥指導:讓患者了解藥物注意事項以及用法用量,強化患者服藥依從性,杜絕擅自停藥或改變劑量等行為。⑤心理護理:心力衰竭疾病治療過程一般都比較久,因此會讓患者產生焦慮、消極、悲觀等情緒,這就需要護理工作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加強護患聯系,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工作,緩解患者的焦慮,增強患者治療痊愈的信心[3]。同時可以采取播放舒緩、輕松的音樂來放松患者的緊張情緒,并且注意病房環境,為患者營造舒適的治療環境。
1.3觀察指標
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其中,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其次,運用焦慮評分量表(SAS)與抑郁評分量表(SDS)評價患者在治療前后心理狀態,>50分則表明有較為明顯的焦慮與抑郁情況,得分越高,情況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16.0分析,計量資料取(x±s),組間率對比取t檢驗,P<0.05具統計差異;計數資料采取%表示,使用?字2檢驗,組間差異P<0.05具有比較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應用普通護理方案,觀察組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方案,與對照組82.05%的總滿意率對比,觀察組患者97.44%的總滿意率明顯較高,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SAS評分與SDS評分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與SD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心力衰竭一般又被稱作心肌衰竭,指的是患者體內心臟發生舒張收縮功能障礙,導致血液無法滿足身體各處器官新陳代謝所需要的供應。心力衰竭病理學上認為其發病原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血流動力學異常等導致心肌損傷,而后導致心肌結構功能異常,造成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從而引發心力衰竭[4-5]。心力衰竭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乏力與水腫,一般可以分為左心力衰竭和右心力衰竭。在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應用普通護理方案,觀察組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方案,與對照組82.05%的總滿意率對比,觀察組患者97.44%的總滿意率明顯較高,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護理前,SAS評分與SDS評分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與SD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護理心力衰竭患者,護理效果明顯,患者滿意度高,能夠顯著增強臨床治療效果,可將其廣泛地推廣至臨床治療中。
參考文獻:
[1]江小燕,何璉瑛,黃瑜,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康復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35):4244-4246.
[2]曾淑媛.個性化護理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3):234-236.
[3]白瑞莉.淺析個性化護理在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10):178-179.
[4]孫麗,孫闖,黃學曉,等.社區個性化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0):72-73.
[5]李曉蓉.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6,29(10):169-170.
編輯/楊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