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季明軍+任林
摘要:目的 探討在門診外科小手術室中開展人文關懷護理理念的干預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12月于我院外科門診進行小手術的患者共103例,為期提供臨床常規護理干預,納入對照組;同期選取2016年1月~12月中行門診外科小手術的104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在臨床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融入人文關懷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情況。結果 采取不同護理模式后,觀察組護理缺陷率、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投訴率分別分5.77%、4.81%、6.73%,所得數據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態較護理前有明顯好轉,且好轉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隨后我們調查患者滿意度發現,觀察組患者在對護理工作服務態度、心理支持、技能水平以及健康知道評價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結論 對門診外科接受并行小手術的患者積極開展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建立和諧友好的護患關系,同時提高患者滿意度,為醫院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關鍵詞:門診外科;手術室;人文關懷;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1-0115-02
門診是醫院面向社會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是第一時間接觸病人的主要部門,該部門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醫院整體形象[1]。近年來隨著各類損傷事件不斷增多,于門診外科中行小手術的患者也隨之上漲,此類患者多因疾病疼痛、手術恐懼等因素,出現各種負面情緒,進行影響手術順利進行,耽誤治療進展。因此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來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院針對此類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融入人文關懷護理理念,使其保持舒適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以確保手術順利完成。本院自2016年1月~12月對門診外科行小手術的患者提供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并取得滿意成效,現將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門診外科2015年1月~12月接收并行小手術的103例患者進行臨床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9例,女44例,年齡16~58歲,中位年齡37.5歲,文化程度:大專及本科以上22例,高中文化36例,初中文化31例,小學文化10例,文盲4例。自2016年1月~12月起對門診外科中104例手術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干預,作為觀察組,其中男61例,女43例,年齡18~60歲,中位年齡38.5歲,文化程度:大專及本科以上19例,高中文化34例,初中文化36例,小學文化9例,文盲6例。所選患者均為自愿參與,排除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或精神系統障礙患者[3]。收集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均顯示無意義,P>0.05,不會對研究結果造成影響,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均行常規檢查,確認手術類型后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為對照組患者僅提供臨床常規護理,而對觀察組患者則另外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①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要求房間布置合理,室內干凈整潔無雜物,提供適宜的溫濕度。針對手術患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通過多媒體、電視等播放手術相關知識,使其對手術有基本的了解,從而緩解其精神壓力,消除恐懼。②護理人員應注意服務態度,時刻以患者為中心,將人文關懷理念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中。首先要尊重患者,護士上崗前檢查著裝是否整潔,工作中保持熱情、關懷的態度與患者交流,服務患者,要發自內心的關愛每位患者,使其感受到家的溫暖,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③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提高其道德素質與專業技能水平,定期組織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與考核,加深其人文關懷理念,以便利用適當的語言對患者說明手術必要性及大致過程,同時介紹手術醫生的成功案例,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并對自身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④注重圍術期人文關懷護理,術前應主動訪視患者,評估其病情,耐心回答其提出的問題,針對術前出現負面情緒的患者給予正確的心理疏導,指導其如何自我調節情緒,并強調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性等一系列措施來改善其不良心理,從而積極配合治療;術后給予個體化健康宣教,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以及個人習慣,說明正確的休養方式。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導,定期進行電話或上門隨訪。
1.3觀察指標
①統計兩組護患糾紛事件,護理缺陷事件以及護理投訴率并進行對比;②觀察其焦慮狀態,采用狀態焦慮與特質焦慮量表進行測試評估,分值為24~82分,得分越低[4];③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工作的滿意度評價,采用院內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估,表中包括服務態度、心理支持、技能水平、健康指導等方面內容,每項評分為100分[5]。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前后護理質量情況
觀察組護理缺陷數、護患糾紛發生率以及護理投訴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患者心理狀態
兩組患者的焦慮狀態較護理干預前有所好轉,而觀察組患者狀態焦慮與特質焦慮評分結果較對照組更優,見表2。
2.3患者滿意度評價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工作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外科門診既是醫院整體重要門面,也是構建醫患關系的重要橋梁,隨著醫療事業與國民素質觀念的不斷進步,人們在醫院中已不僅僅需要得到疾病的治療,同時更需要護理人員的尊重與關懷以及生命的慰藉,而這就要求醫院的整體服務質量、服務意識必須與時俱進[6]。而人文關懷護理是通過關心、愛護、尊重患者等來體現的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關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護理理念[7]。本院將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應用于外科門診中接受小手術的患者,發現其該組(觀察組)護理缺陷率、護患糾紛發生率、護理投訴率均有明顯降低,表明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避免或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且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態有明顯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精神壓力得以緩解,能夠積極配合治療,進而提高整體護理效果;最后我們調查患者滿意度情況發現,觀察組對護理服務工作的整體評價有明顯提高,為醫院整體形象打下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為門診外科手術患者提供人文關懷護理效果理想,改善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是一項值得大力推廣的護理方案。
參考文獻:
[1]陳妙瑛.在門診外科小手術室開展人文關懷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7):915-917.
[2]溫繡藺,李潔瓊,霍曉薇,等.基于人文關懷在門診面部美容整形患者中實施延續性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8(5):808-811.
[3]吳冬玲,劉小冬,熊號峰,等.人文關懷護理在HIV新發感染患者心理特征反應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9):140-142.
[4]梁雪梅,戴芬,羅賢鑫,等.人文關懷對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的護理研究[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5,36(6):692-694.
[5]陳貴書.門診陰道炎患者人文關懷護理的意義[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20):181-182.
[6]鄒小芬,鄒小瓊.人文關懷對急診患者診治時間及疼痛耐受性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4):815-816,817.
[7]洪彩霞,曾雄群,錢虹,等.人文關懷在青少年正畸患者初次印模焦慮中的效果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1):1501-1503.
編輯/張建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