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晴
【摘 要】本研究用積極心理學思維構建課程與課堂,與傳統心理課堂進行實驗對比,實驗發現,采用積極心理學思維建構的課程和課堂與傳統心理課堂相比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和對照組無論在授課方式、授課內容上都存在十分顯著明顯差異(p<0.01),在考察方式存在明顯差異(p<0.05),這說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心理課程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喜愛,學生獲得提升也比較大。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傳統主流心理學;團體輔導
傳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越開越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以糾正學生消極思想的傳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很難滿足人們的需要。積極心理學以研究人的幸福為核心,注重人的積極情緒,積極人格品質和社會組織系統得到重視。
1 實驗目的
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從課程目標、內容、上課方式、考查方式等諸方面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改進,驗證積極心理學的效果。
2 實驗對象
分別從山東省Q學院兩個平行班的學生中隨機抽取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均為50個被試。
3 實驗準備
先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前測,測查他們對課程的期待等內容。
4 實驗過程
實驗組和對照組均進行一學期學習,前者采用積極心理學思維設計的團體活動,后者采用傳統心理課程授課方式。最后:兩組進行后測。通過前測和后測的心理測驗了解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對課程評價的差異性,驗證改革的課程體系對學生心理素質發展影響的效果。
5 實驗結果
5.1 前測結果對比
為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同質,被試隨機從同一個學院和同一個專業進行挑選,一個班級為實驗組,一個班級為對照組,進行前測,測查他們對課程的期待,對課程的理解。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課程改革前,對課程改革的課程內容、授課方式和考察方式等沒有明顯差異,說明兩組同質。
5.2 課改實驗后測試結果對比
課改結束后,對兩組進行后測,考察兩個小組對課程內容、授課方式和考察方式的態度,結果發現,在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上兩個小組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在考察方式上兩組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課程改革無論是授課內容、授課方式和考察方式上,實驗組比對照組發生顯著變化,他們更接受課程改革的內容和形式。
5.3 課程改革對學生人際關系和其他方面提升的作用
隨后,我們對課程改革對學生人際關系和其他方面改善的作用進行了考察。見下圖。
6 實驗分析
圖1表明,對照組和實驗組前測p大于0.05,差異不明顯,說明對照組和實驗組在課改實驗前是同質的,等組的,符合分組假設。
圖2表明,對照組和實驗組在進行課改實驗后存在差異,其中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存在非常明顯差異,在考察方式上存在明顯差異。說明在積極心理學思維和視角下進行的課程改革實驗相比傳統的心理課程模式受到學生更大的認可,尤其是積極心理學展現的課程內容,關注學生積極的情緒、人際關系、人格特質等,以及團體輔導和小組討論的方式,受到學生極大地歡迎。
表3表明,對照組和實驗組在進行課改實驗后,兩組具體在哪些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對照組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教課方式更多的還是教師講授為主,而實驗組學生更多的感受到課程上是師生合作和學生合作學習為主。課程對學生團隊合作的影響上,兩組存在非常明顯差異,p小于0.01,說明兩組學生對課程促進團隊合作方面有非常明顯差異,對照組在課堂中感受到課堂合作談論比較少,實驗組經常會在課堂中感受到團隊合作、小組互動,加強彼此的合作和交流。課程對學生人際關系提升的影響上,兩組存在明顯差異,p小于0.05,對照組感覺課程對人際關系的促進作用比較少,和平時的交流差不多,實驗組感覺課程對人際關系有促進,比自己認識的方式要好,可以認識更多的人,提高溝通技術。課程對學生情緒管理的影響上,兩組存在明顯差異,p小于0.05,對照組在提升情緒管理能力上感覺一般或者有收獲,實驗組在提升情緒管理能力上感覺有收獲或者有很大收獲。學生對課程總體評價上,兩組存在明顯差異,p小于0.05,說明兩組學生對課程評價上有明顯差異,兩者存在明顯差異,實驗組比對照組總體評分上要更高。說明學生更加認可和喜歡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參考文獻】
[1]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4.
[2]Cowen E L.The enhancement of psychological well-nes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4,22(2):149-179.
[3]葛瑩瑩.積極心理學視閾下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科教文匯,2015,309(3):132.
[4]林士俊,周梅華.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2(2):91.
[5]林高標,林葉舒,胡海建.從人本主義看教師潛能的開發[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9):44-46.
[6]鐘暗華.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及發展趨勢 [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5:134-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