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
摘要:目的 探究呼吸功能鍛煉與飲食護理聯合治療慢阻肺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選取50例來我院接受慢阻肺治療的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并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實驗組患者在治療時給予常規護理外加呼吸功能鍛煉和飲食護理,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時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兩組患者護理過后的臨床表現。結果 實驗組患者在呼吸、活動、疾病發展以及生活質量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臨床改變具有較大差異(P<0.05)。結論 在對慢阻肺患者治療后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和飲食護理,不僅能加快患者身體的恢復速度,還能有效對患者的身體進行調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可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關鍵詞:呼吸功能鍛煉;飲食護理;慢阻肺;影響評價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1-015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臨床上一般簡稱為慢阻肺,根據臨床經驗發現,該病多發生于老年群體之中,當患者患上慢阻肺疾病后,表現最為明顯的臨床癥狀是咳嗽、痰多、氣喘、呼吸困難等[1]。慢阻肺疾病在臨床上屬于難治愈、頻復發的疾病,且患者若未及時接受治療其病情會迅速惡化,引起患者出現營養不良、呼吸肌功能破壞等不良現象。因此為了有效保持患者的治療療效,加速患者身體的康復速度,本次研究給予實驗組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以及飲食護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患者同意后,隨機選取50例來我院接受慢阻肺治療的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為了比較臨床效果將50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實驗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6.5±7.4)歲;對照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53~82歲,平均年齡(67.8±8.1)歲。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程等臨床資料,未發現較大差異P>0.05,因此可進行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環境管理、健康教育、用藥指導、注意事項等常規護理,定期為患者進行身體檢查,記錄患者各個階段的身體指標,保證患者的身體處于安全狀態。
1.2.2實驗組 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后外加呼吸功能鍛煉以及飲食護理。呼吸鍛煉內容如下:①縮唇呼吸法:叮囑患者用鼻吸氣,口唇縮為吹口哨狀,呼氣、收腹,并將胸部稍向前傾,呼吸流量以不吹熄距離口唇15~20 cm的蠟燭為宜。②腹式呼吸法:患者取平臥位、坐位、立位,兩膝保持半屈、腹肌保持放松狀態,將兩手放在上腹部及胸部,用鼻子緩慢吸氣,腹部手有上抬感,胸部手不動。③降低氧耗法:進行短距離行走。④有效呼吸功能訓練法:指導患者是進行體側運動、擴胸運動、轉體運動、啞鈴操等。⑤減輕氣喘:指導患者進行胸肌鍛煉、提肩運動、肋間運動等。患者飲食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患者給予化痰止咳、補肺氣飲食,如瘦肉、大棗、蛋類、雞肉、山藥、陳皮等,不宜進食腥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②患者給予化痰止咳、補肺健脾食物,如豬肺、蛋類、大棗、薏苡仁、桂圓、人參、蜂蜜、陳皮、山藥、白扁豆等,不宜食用難消化、油膩、生冷、海鮮、刺激性食物。③患者給予納氣平喘、補益肺腎、化痰的食物,如蛤蚧、核桃、黑芝麻、動物腎臟、豬肺、紫河車、羊脊髓、牛脊髓、阿膠、大棗、木耳、百合等,不宜食用耗氣、生冷、刺激及過咸食物;④給予患者止咳化痰、納氣平喘、氣陰雙補的食物,如荔枝、黑木耳、豬肺、蛤蚧、動物腎臟、甲魚、百合、生地黃、陳皮、枸杞等食物,不宜食用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生冷、辛辣刺激及過咸食物,忌煙酒。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過后的呼吸、活動、疾病發展以及生活質量等方面的改變。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采用SPSS18.0進行,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用?字2檢驗(%)和t檢驗(x±s),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呼吸和活動評分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呼吸和活動進行評分比較,實驗組的呼吸評分及活動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見表1。
2.2疾病發展與生活質量水平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疾病發展與生活質量水平進行評分比較,實驗組在疾病發展和生活質量方面的得分均大于對照組,見表2。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個多基因遺傳病,臨床表現主要為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該病晚期患者還可能有體重下降、食欲不振、精神抑郁等癥狀。慢阻肺屬于臨床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其發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本病特征為氣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呈漸進性、進行性發展,并合并氣道高反應性。該病的特征是氣流不完全受限,但氣流受限常呈進行性加重,并伴有害顆粒或氣體,該病不僅損傷氣道、肺泡和肺血管,同時還損傷肺外組織,如骨骼、骨骼肌、心臟以及其他器官。而且該病與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密切相關。目前,我們認為該病最主要的誘發因素是吸煙,而且吸煙時間越長、吸煙量越大,患病率就越高,但是一些化學物質如粉塵、農村烹飪時的油煙等也會對該病有一定的誘發效果。煙中的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物質能使氣管上的纖毛變短,變得不規則,使纖毛運動發生障礙,削弱了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容易導致病菌感染;還能引起支氣管痙攣,增加氣道的阻力。由于該病在治療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會受到嚴重影響,極大降低患者生活水平,因此對于慢阻肺患者在治療后期給予護理是十分必要的[2]。
而且,我們還應盡量減少該病的患病人數,因此,我們還要加強對該病的預防。目前來說,對該病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禁煙和戒煙,還要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力等。在治療后,如果咳嗽頻繁發作、痰量增加,就要及時去看醫生,及時進行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在本次研究中,對實驗組患者另外給予了呼吸功能鍛煉和飲食護理,其中呼吸功能鍛煉內容如下:①讓患者從鼻子吸氣嘴巴呼氣,呼氣時嘴唇保持吹口哨的形狀且收腹,胸部保持前傾[3];②讓患者學會用腹部呼吸,當患者處于坐式、立式或平躺式時,將兩只手分別放在腹部和胸部的位置,鼻子慢慢吸氣后腹部處的手向上抬,胸部處的手靜止不動[4]。飲食護理內容如下:為肺氣發虛患者的食譜中增加瘦肉、蛋類、山藥、以及大棗等食物,幫助患者止咳化痰、補肺氣[5];為腎、肺氣兩虛患者的食譜中增加荔枝、甲魚、黑木耳、生地黃、枸杞等食物,患者氣陰雙補[6-10]。endprint
通過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患者在呼吸、活動、疾病發展以及生活質量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更顯著。
綜上所述,在對慢阻肺患者治療后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和飲食護理,不僅能加快患者身體的恢復速度,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還能有效對患者的身體進行調理,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可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黃孝玲,梁伍今,劉興山,等.呼吸功能鍛煉及飲食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4,15(5):335-340.
[2]邵燕兒,周磊.呼吸功能鍛煉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國康復,2015,30(5):370-371.
[3]夏芝萍,陳愛梅,楊玲.呼吸功能鍛煉聯合飲食護理干預對36例慢阻肺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11):133.
[4]吳春華,鮑芳芳,劉占玲,等.雙向質量反饋護理模式在慢阻肺中的護理效果[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11):1817-1818.
[5]易玉珍,丁慶余.腦卒中合并慢阻肺病人肺部感染的預防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20):1850.
[6]劉曉麗,蔣延文,張捷,等.長期家庭氧療聯合肺康復訓練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5):850-853.
[7]樊有,顧曉燕,蔣德升,等.噻托溴銨聯合N-乙酰半胱氨酸及呼吸訓練治療穩定期中度慢阻肺的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6(3):498-500.
[8]趙紅梅,薛寧,馬麗.中藥霧化吸入輔助呼吸功能訓練對慢阻肺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及肺功能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5(18):74-76.
[9]王峰.噻托溴銨聯合百令膠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抗炎作用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10):1859-1861.
[10]藍楊,韓序,王媛媛,等.噻托溴銨聯合“六字訣”鍛煉對慢阻肺穩定期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11(10):1369-1371.
編輯/李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