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慧琳
【摘 要】在企業標準制定、修訂過程中,封面、前言、以及正文中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等內容上,一些共性問題頻繁出現。本文通過對其常見問題的梳理和解析,為企業標準編制人提供了一個企業標準基本編制方法的指引。
【關鍵詞】企業標準;編制方法;指引
0 引言
為貫徹國家和地方有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保證安全,充分考慮使用要求,保護消費者利益,保護環境;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經營管理和增加社會經濟效益;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以及使本企業內的企業標準之間應協調一致。企業應建立適合本企業產品及技術特點的企業標準體系,逐步形成由基礎技術標準、產品標準、設計標準、材料標準、試驗標準等構成的企業標準體系。
盡管我國對于標準化工作已有完善的工作導則,用于指導企業對其企業標準制定、修訂工作。然而,企業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在對企業標準制、修訂過程中,一些基礎問題仍然層出不窮。這不利于企業自身企業標準體系的良好運行和發展。
本文著重于闡述對在企業標準制定、修訂過程中出現常見的基礎性問題進行解析。
1 常見規范性問題及解析
1.1 總述
企業標準統一采用符合企業基本要求的企業標準模板進行制定、修訂企業標準。
企業標準在制定、修訂過程中常見問題除了格式方面的問題外,還主要出現在封面、前言、以及正文中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等內容。因格式可由企業標準模板限制,本文不再贅述。
1.2 封面
1.2.1 標準號及代替版本號信息缺失或不完整。
如果企業標準首次發布(即:新制定標準),則在企業標準右上方應注明該標準的完整標準號。
如非首次發布,而是修訂企業標準,則除應注明新標準的完整標準號外,還應注明所代替標準的完整標準號。
如果代替了多個標準,則應將多個標準號全部列出。
完整標準號應帶標準版本號,見示例1。
示例1:
Q/××× ××××-××××為完整標準號。其中,Q/×××表示標準代號;×××一般由大些英文字母表示;××××表示順序號,一般由阿拉伯數字表示;××××表示版本號,一般為年號,與標準號由“-”隔開。
1.2.2 標準名稱不規范。
標準名稱無須描述文件的類型,不應使用“….標準”、“….技術文件”等表述形式。
示例2:
正確:溫度控制器設計規范
不正確:溫度控制器標準
標準名稱包含三個要素:引導要素、主體要素和補充要素。其中,主體要素是必須包括不能省略,而引導要素和補充要素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如果主體要素(同補充要素一起)能確切概括標準所論述的對象,則標準名稱中應省略引導要素。
如果標準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則標準名稱中應省略補充要素:1)包含主體要素所表示對象的所有基本方面;2)是有關于該對象的唯一標準(而且擬繼續保持)。
示例3:
正確:咖啡研磨機
不正確: 咖啡研磨機 術語、符號、材料、尺寸、機械性能、額定值、試驗方法、包裝
1.3 前言
1.3.1 修訂標準中與上版標準變化內容缺失。
前言中,應增加該標準與其上版本相比,主要變化的內容信息,并參照以下示例4所示的方法進行描述。
示例4:
“與上版Q/××× ×××- ×××相比,主要變化為:
——增加了第×條×××;
——修改了第×條×××,從原來的“×××”修改為“×××”;
——刪除了第×條×××
…。”
1.3.2 歷次標準版本號信息缺失或不完整。
為便于標準閱讀者能夠通過閱讀標準的前言,準確了解標準的歷次版本情況,應在前言中增加完整的標準歷次版本號信息,該信息宜放入前言文末處,描述方法參照示例5。
示例5:
“本標準所代替的歷次標準版本號為:
——Q/××× ××××-××××;
…。”
如果首次發布,應增加“本標準首次發布?!眱热荨?/p>
1.4 標準正文
1.4.1 標準范圍中出現不必要信息如:標準編制目的、背景等。
標準范圍中僅需規定標準的內容和適用范圍,不必出現標準編寫的目的及背景。如果必要,可增加標準的引言,在其中進行說明。
標準范圍常用編寫格式如下:
本標準給出了…的規則(本標準規定了…)。
本標準適用于…
本標準不適用于…
1.4.2 在標準規范性文件中所列的引用標準的順序混亂
標準的引用標準的排列順序應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國內有關文件、國際標準、企業標準。其中,國家標準又分為標準強制性標準(即:以GB開頭)和國家推薦性標準(即:以GB/T開頭)。引用國家標準時,應以國家強制性標準為先。
國家標準、國際標準、企業標準按標準順序號排列,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其他國際標準先按標準代號的拉丁字母和(或)阿拉伯數字的順序排列,再按標準順序號排列。
1.4.3 標準引用文件的形式前后文不一致
標準中引用標準時,出現前文中帶版本號而后文中沒有版本號,或者是前文不帶版本號而后文中又出現版本號等前后文不一致的情況。
這說明,標準編制人在制定、修訂標準時,忽略了注版本號引用和不注版本號引用的區別。其區別如下:endprint
——凡引用了被引用文件中具體的章或條、附錄、圖或表的編號,均應注版本號。
——不注版本號引用時應引用完整的文件(包括標準的某個部分),或者不提及被引用文件中具體的章或條、附錄、圖或表的編號。
1.4.4 標準表述中助動詞使用不準確。
標準正文表述中對助動詞使用不準確。如:在在對某一項技術參數提出某要求或推薦時,規范準確的助動詞使用包括:“應”、“不應”、“宜”、“不宜”、“不必”等。
反之,不規范的使用有:“必須”、“不可”、“可能”、“不可能”等詞語。
2 常見規則性問題及解析
2.1 總述
企業標準在制定、修訂過程中常見問題除了規范性方面的問題外,還存在標準的引用問題和標準實施問題等常見規則性方面問題。
2.2 標準引用規則
2.2.1 企業標準引用標準基本原則
企業標準引用標準應遵循如下基本原則:
——企業標準可引用國家標準(含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行業標準、本地區地方標準、國際標準、團體標準以及本企業標準等。
——企業標準不宜引用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其他政策性文件,企業管理、制造和過程類文件,及含有專利或限制競爭的專用設計方案或屬某個企業所有而參與競爭的的企業不宜獲得的文件。
如:企業標準不宜引用本企業的程序文件或作業指導書等。
——企業標準不應引用文件的草案和已廢止的文件。
——按照標準的影響高低順序來排,企業標準應不低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團體標準不低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地方標準不低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行業標準不低于國家標準。
2.2.2 其他必要考慮要素
企業標準引用標準除遵循3.2.1中的基本原則以外,還應考慮以下因素:
——企業標準在引用標準時,應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則,滿足法律法規,高于同行業標準。還應充分考慮企業的技術發展和經濟效益,建立適宜企業本身的標準。
——企業標準引用地方標準時,應根據自身產品特點,充分考慮產品規劃和設計目標范圍,結合產品在不同地方的適宜情況,有區別地滿足不同地方的地方標準。
2.3 標準實施規則
在任一項標準完成發布之前,標準編制人還應充分考慮所制定、修訂標準的實施時間和過渡期。
企業標準制定、修訂時,應充分考慮標準制定、修訂的原因和和修訂前后的差異,評估修訂后的標準對當前產品狀態的影響深度和范圍。結合標準的影響程度,確定標準的實施日期是否能夠與發布日期同步。
一般情況下,涉及法規方面修訂的標準,應結合法規實施日期,將對應受到影響的企業標準應提前實施,特殊情況時也至少應同步實施。
對于因技術進步等引起的技術參數、要求提升方面的標準修訂,應考慮實施日期略滯后于發布日期,對標準實施時間或過渡期作出說明,明確標準的過渡期及過渡期間對現有產品的處置方案。如果通過時間不能準確明確標準實施情況,也可通過產品族類及其生命周期的角度去區分、切換。
2.4 總結
無論是制定還是修訂企業標準,標準編制人應首先經調查研究,充分了解所要制定或修訂標準內容的現狀和背景,經過深思熟慮,并多方論證后,形成企業標準草案,再經企業內部各相關專業專家充分討論、評審通過后發布成為企業標準。
3 結束語
標準編制人在制定、修訂標準時,應力求標準完整、清楚和準確,并能充分考慮最新技術水平、為未來技術發展提供框架。在堅持標準的統一、協調、適用、一致、規范的五個前提下,使未參加標準編制的專業人員也易于理解。
本文結合企業標準制定、修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其梳理和解析,為企業標準編制人提供了一個企業標準基本編制方法的指引。
【參考文獻】
[1]中國標準出版社 全國標準化原理與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標準化工作導則國家標準匯編(第四版)[M].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