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目的 探討PIVAS感染管理中PDCA循環的應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選擇PIVAS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將2015年4月~2015年10月設為對照組,在該時間段對護理人員實施常規管理,將2015年11月~2016年4月設為PDCA組,在該時間段對護理人員實施PDCA循環管理,統計對比兩組時間段的護理效果。結果 PDCA組護理服務滿意度、護理文書合格率、病區管理合格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高,P<0.05。PDCA組沉降菌生成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P<0.05。結論 靜配中心感染管理中實施PDCA循環能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減少感染,可推廣運用。
關鍵詞:PIVAS;感染管理;PDCA循環;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1-0176-02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醫院中的重要部門,是為醫院提供靜脈藥物的重要場所。加強對PIVAS的感染管理已成為當前臨床研究的重點。PDCA循環模式是當前管理學中的常見模式,此次研究中探討PDCA循環在PIVAS感染管理中的實施效果,以期提高患者治療安全性,以下進行具體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選擇PIVAS38例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將2015年4月~2015年10月設為對照組,將2015年11月~2016年4月設為PDCA組。醫院在研究期間未出現人員變動。護理人員年齡21~49歲,平均年齡(30.5±7.8)歲;工齡2~10年,平均工齡(5.6±2.4)年。與對照組對比,PDCA組護理人員年齡、工齡等一般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可在研究中進行比對分析。
1.2方法
在對照組時間段內對護理人員實施常規管理。在PDCA組時間段對護理人員實施PDCA循環管理:①計劃階段:PIVAS管理人員需加強對PIVAS沉降菌狀況監測,及時了解PIVAS感染狀況,及時根據PIVAS實際狀況,總結出感染的因素及科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根據PIVAS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針對性整改措施。感染檢測方法為:在PIVAS進行常規消毒30 min后,將普通營養瓊脂板放置在更衣室、倉內對角線等相關采集點位置,進行常規空氣采樣,保持瓊脂板離地高度1 m左右,常規暴露30 min后,將瓊脂板送檢,送檢過程中需加強對樣本保護,避免感染[1]。②實施階段:PIVAS需在內部成立感染管理小組,由科室主任出任組長,由護士長及護理經驗豐富的專業護理人員出任小組成員,感染管理小組需定期對PIVAS感染狀況進行監測、記錄,及時發現PIVAS感染管理中的問題,及時根據問題進行針對性整改;及時對PIVAS各環節微生物檢測制度進行落實完善;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PIVAS相關管理制度學習,并及時向護理人員普及PIVAS感染的危害及相關管理知識,積極指導護理人員提升操作水平及規范,避免使用污染、不合格、缺陷藥品,并將廢棄物進行規范化處理;在培訓過程中需加強對護理人員護理責任感及意識教育,促進護理人員規范自身操作[2]。③檢查階段:感染管理小組需及時對PIVAS感染及操作狀況進行檢查,加強對護理人員日常操作及行為檢查,加強對控制區和潔凈區衛生狀況檢查,將管理內容分配到個人,在科室中建立一定的獎懲制度,對于操作不規范或出現感染的狀況,需及時進行合理懲罰[3]。④每月對護理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并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法及措施;及時對于PIVAS存在的感染隱患進行分析,提出處理方法。對于當前工作中成功護理方法進行繼續實施,對于存在的問題需進行下一個循環,直至問題解決。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時間段的護理質量:選取兩組時間段內收治的400例患者進行調查,統計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狀況;對兩組時間段內的400份護理文書進行檢查,統計對比兩組的護理文書合格狀況;由感染管理小組對護理人員病區管理狀況進行檢查,每組檢查30次,統計病區管理合格狀況。對比兩組空氣沉降生成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護理質量、空氣沉降生成狀況等相關數據采用率(%)表示,以?字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
PDCA組護理服務滿意度、護理文書合格率、病區管理合格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高,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空氣沉降生成狀況
兩組培養皿個數均為500個,對照組沉降菌生成78 cfu/m3,PDCA組沉降菌生成30 cfu/m3,PDCA組沉降菌生成率6.00%與對照組15.60%相比明顯較低,?字2=23.916,P<0.05。
3 討論
PIVAS在醫院運作中占據重要地位,PIVAS的感染狀況將直接影響醫院整體管理效果,嚴重時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我院為提升PIVAS感染管理效果,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治療過程,在PIVAS實施了PDCA循環管理。研究結果顯示,PDCA組護理服務滿意度、護理文書合格率、病區管理合格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高;在張曉霞[4]等人的相關研究中,觀察組(PDCA循環)沉降菌生成率6.46%明顯低于對照組14.28%,此次研究結果與之相符,說明采取PDCA循環能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從而能改善PIVAS感染狀況。PDCA循環最早于1930年由休哈特提出,包括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ion(行動)四個階段。在PIVAS實施PDCA循環能及時發現PIVAS的感染管理中的問題,從而能根據PIVAS實際狀況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從而有效提升感染管理效果。采取PDCA循環時,加強對護理人員護理操作及感染管理知識的教育,有效提升護理人員責任心,提升整體護理質量和水平;此外,通過PDCA循環能及時發現工作中的缺陷,及時進行針對性改進,提升整體管理過程的科學性、有效性,有效預防感染,為患者提高安全的治療過程[6]。
綜上所述,靜配中心感染管理中實施PDCA循環能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減少感染,具有良好的臨床推廣運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趙愛新,黃再娣,陳麗,等.PDCA循環法規范基層醫院多重耐藥菌防控管理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3):236-238.
[2]李艷芬.PDCA循環在靜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6):65-67.
[3]孫慶芬,張亞軍,顧彩霞,等.PDCA循環模式應用于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2, 27(5):343-345.
[4]張曉霞,鄭雪梅,魏瑋,等.PDCA循環在我院靜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西北藥學雜志,2014,28(2):212-214.
編輯/雷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