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勇 魯閩 王偉 張旭 李金強 孫朝暉
【摘 要】通過分析煙臺地區各類檢測機構及公共檢測的現狀發現,煙臺地區目前公共檢測的需求較為迫切,但各類檢測機構均無法獨立滿足公共檢測的需求。煙臺檢驗檢疫實驗室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在提供公共檢測的軟硬件上均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礎。結合實際,提出打造公共檢測平臺的框架和構想,最終達到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公益性;檢測機構;公共服務平臺
近年來,國內發生了眾多檢測領域的公共安全事件,引發了人民群眾的高度關注,這為公共檢測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對社會的良性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建立公共檢測平臺,發展檢測行業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1]。
1 煙臺地區公共檢測現狀
1.1 公共檢測組成及分析
目前,煙臺地區的檢測服務機構主要分四類:第一類是隸屬政府機關的檢測機構;第二類是高校、科研院所中設立的檢測實驗室;第三類是生產企業中設立的檢測實驗室;第四類是第三方檢測機構。其中,官方實驗室中由于業務劃分限制,服務公共安全的職責單一,可為社會提供的檢測業務有限;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機構配備的實驗室主要用于科研、教學;企業實驗室主要承擔企業自身產品的自檢自控;煙臺地區民營第三方機構尚處于起步階段,而煙臺周邊尤其是青島地區第三方檢測機構已大規模興起,通標、華測、天祥等知名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速度較快,逐漸占領煙臺市場。各類實驗室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煙臺地區公共檢測行業。
官方檢測機構中的煙臺檢驗檢疫實驗室隨著進出口貿易的發展,近幾年發展速度較快,形成了較大規模,目前擁有食品、化礦、動植檢、放射、輕紡等多個領域的實驗室,檢測實力雄厚,專業覆蓋面廣,能夠滿足公共檢測的需求。
1.2 檢驗檢疫實驗室現狀及分析
1.2.1 煙臺檢驗檢疫實驗室現狀
目前,煙臺檢驗檢疫實驗室為煙臺及周邊地區規模最大、檢測門類最全的綜合性實驗室。按照國家質檢總局三級實驗室規劃,現已建設有國家放射性檢測重點實驗室、國家果蔬及制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國家再生資源檢測三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建設有覆蓋食品、工業品、動植物檢疫、衛生檢疫、輕紡、輻照食品、危險品、反恐等領域的八個區域性重點實驗室,對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做有益補充。如在此基礎上建設為公共檢測平臺,將更加合理的利用實驗室現有資源,面向地方特色產業,建設有當地特色的實驗室,充分發揮整體優勢,服務公共安全檢測。
1.2.1 煙臺檢驗檢疫實驗室優勢和亮點
(1)檢測設備配備齊全,檢測能力范圍廣
經過質檢總局、山東檢驗檢疫局多年的投入,目前實驗室所擁有的檢測設備和檢測能力基本覆蓋幾乎大部分檢測領域需求。檢測項目數量在山東檢驗檢疫系統中僅次于山東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青島)。還配備有第三方檢測機構所沒有的大型高精尖設備,且重要的檢測設備都配備多臺。
(2)檢測人員學歷、能力強
檢測人員本科以上的占全部人員的80%,擁有研究員2名,副高職稱29名。檢測人員均多年從事、檢測工作,經驗、能力、檢測熟練度、檢測業務量都要比一般的檢測機構強。
(3)管理人員水平高
實驗室中有CNAS、CMA的評審員、CNAS專業委委員等,經常參與評審其他政府、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及參與一些政策的制定。
(4)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強
2008年至今,成功應對了“鴨蛋、雞蛋中蘇丹紅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豬肉、牛肉中瘦肉精事件”、“飲料、白酒中塑化劑事件”、“速生雞事件”、“知名品牌葡萄酒農殘超標”等突發安全事件,均第一時間開展檢測,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畜牧、質監、食藥等部門解決了實際問題。
2 公共檢測面臨問題及公共檢測平臺建設必要性
2.1 煙臺地區檢測行業面臨的問題
2.1.1 第三方檢測行業入行門檻低,平均水平不高
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小型的檢測公司,這些公司水平參差不齊、魚龍混雜。此外第三方實驗室的設立是以盈利為目的,往往只具備最基本的資質,只具備某一檢測領域的競能力就參與到了檢測市場的競爭中來,并占據一定份額。但是該類機構服務公共安全的能力較差,經常出現不規范運作,擾亂了檢測行業的正常秩序。
2.1.2 官方實驗室發展水平不一,存在重復投入的現象
很多政府部門由于執法或業務需要,都已建成或在籌建檢測實驗室,但由于不同的政府部門負責和分管的領域不同,側重的方向也不同,但是實驗室所需的儀器設備、人員等又都有重合。這就造成了政府實驗室中真正具備檢測資質和能力的機構不多,且功能單一化,公共檢測服務能力尚在起步階段。要發展壯大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分散投入勢必造成資源浪費,因此需要盡快整合各檢驗機構的資源,重點投入現有基礎強大的實驗室,不再進行簡單重建,形成體系化整體。
2.1.3 檢測機構服務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種種原因,包括政府檢測機構和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服務理念、服務能力、服務水平等不同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亟需提升加強[2]。此外,由于各實驗室發展方向的不同,面對紛繁復雜社會檢測需求,不免存在檢不了、檢不全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把這些實驗室聯合起來,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打造一個適合煙臺地方特色的公共檢測平臺。
2.1.4 高素質檢測專業人才短缺
很多檢測機構都面臨著一種情況,就是檢驗員好找、容易培養,但是高素質的檢驗、管理人才較難培養。在人才配備上,受人事制度影響,政府實驗室檢測技術人員不能及時補充,人員數量不能滿足工作需求,人員老化、專業斷檔情況嚴重。而社會實驗室由于成立時限較短,缺乏底蘊,只能從事簡單重復性的檢測工作,對于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等方面有所欠缺。
2.2 公共檢測平臺建設必要性endprint
2.2.1 政府部門和社會檢驗檢測服務的需求
公共資源檢驗檢測平臺的建立將解決以往各政府部門實驗室存在機構重疊、職能交叉、資源分散的問題,避免大量低水平的重復檢測、資源浪費的現象。平臺的建立通過打破行業和部門的限制,為政府各部門及社會各界提供準確快捷的服務,即提高了檢測質量又節約了成本。
2.2.2 政府部門應對突發應急事件的需求
近年來,各種突發事件層出不窮,尤其是各類涉及衛生、安全、環保、反欺詐的問題急需實驗室檢測來解決。政府部門在突發公共事件中,可將應急檢驗檢測納入到公共檢測平臺中來,為各類事件的后續解決和快速平息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2.2.3 地方經濟發展科研服務的需求
建設公共檢測平臺可通過舉辦學術交流,組織科研課題,傳輸信息動態,匯總檢測資料,推動新方法、新技術研究,促進實驗室能力建設,切實解決當地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
2.2.4 檢測行業信息共享的需求
通過公共檢測平臺的形式,在各檢測機構之間進行檢測信息化建設,加強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構建部門間信息溝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通過實現跨部門、跨區域、高性能的信息快速傳輸,確保檢驗檢測信息的安全存取、資源共享、快捷使用。通過建立暢通的信息監測和通報網絡體系,逐步形成統一、科學的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評估和預警指標體系,及時研究分析各類產品安全形勢,對產品安全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
3 公共檢測平臺的建設
3.1 公共檢測平臺建設對地方經濟的扶持作用
3.1.1 圍繞煙臺檢驗檢疫局建立公共檢測平臺,可以發揮其公益性、公正性和為地方服務的特色[3]。利用檢測平臺資源優勢,提升檢測能力范圍。做到煙臺口岸進口大宗商品檢測項目全覆蓋,提高通關效率,做到快驗快放,為煙臺港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3.1.2 重點發展水質檢測、放射性檢測、輻照檢測、基因檢測等特色技術優勢,可以為煙臺地區企業提供檢測服務和技術研發,免去企業至外地檢測的奔波之苦,并且能節省大量費用和支出。也可解決中小企業由于信息不靈找不到對口檢測機構的問題,更加方便快捷的為地方企業服務。
3.1.3 檢測平臺集中優勢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檢測效率。可以為煙臺地區食藥、公安、畜牧、漁業、海事、海關等行政執法部門進行技術服務,避免重復投入,提高執法水平和執法質量。
3.1.4 提高應對公共檢測突發事件的能力。針對煙臺地區可能發生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突發事件和輿情輿論事件,可提供第一時間的檢測服務,及時消除不良影響,減少損失。
3.1.5 公共平臺建設可以通過整體提高產品質量,走質量興煙、以質取勝之路,從而提升煙臺地方形象,打造城市名片,提高知名度和認知度。
3.2 公共檢測平臺的建設框架
根據煙臺地方經濟結構和特點,公共檢測平臺可逐類打造一批特色實驗室品牌,對煙臺地方檢測需求盡量實現項目全覆蓋,以適應社會檢測需求,走逐一完善、綜合提高之路。建成的檢測平臺應有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a)專業化分工、縱向一體化的政府檢測管理體系;
b)高水平的、縱向協作支撐的檢測技術中心;
c)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目的的檢測服務市場;
d)面向地方經濟的科研成果轉化基地;
e)服務生產企業的科研攻關基地;
f)檢測技術人才培訓基地。
3.3 公共檢測平臺的運行模式
公共檢測平臺實驗室的建設要充分利用地方政策優勢,加強高端設備配置、加強高科技人才配備,走合作共贏之路,縱向為地方經濟服務,橫向努力開拓第三方檢測市場,以優質高效的服務回報地方。通過整合優勢資源,進行政府監管支撐服務、社會委托檢測服務、自主創新產品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檢測技術咨詢培訓等方面的服務,建立統一管理體系,建立統一服務窗口,塑造統一服務品牌,創新運營機制。充分利用網絡,建立儀器共享平臺、信息共享平臺等平臺[4]。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其功能:
a)參與公益性檢測,為公眾服務。發揮平臺在環保、水質、放射性等方面的檢測主動性和權威性,為煙臺市民打造良好生活環境。
b)參與產業結構調整,服務新興產業。在繼續保持在食品檢測、礦產檢測等優勢檢測項目的同時,重點發展再生資源、工業品、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助推地方產業結構調整。
c)為政府各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實現檢測資源共享。為公安、食藥、畜牧、海關、海事等執法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和執法依據。
d)應對公共事件問題,正確引導輿論。針對各種與檢測有關突發事件,及時拿出應對方案,公正、科學地提供檢測數據,消除不必要的公共危機。
e)與大型企業合作,實現互贏共建。與煙臺港務局、富士康、龍大集團、春雪集團等地方大型企業開展科研、檢測、生產等方面的緊密合作,更好提高疏港速度、服務周邊臨港經濟,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f)面向公眾,為社會提供檢測服務。充分利用自身檢測能力,向社會開放直接為社會大眾提供檢測服務。大至上億貨值的產品,小至菜市場上購買的青菜,在公共檢測平臺上都可以得到滿意的檢測方案解決,把自身打造成為一個完全開放的公共檢測平臺,
4 小結
整合現有檢測資源,建設煙臺市公共檢測平臺可以提高行政機關行政執法的效率和可信性,又可為地方企業提供便利,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但是隨著新技術、新問題的不斷涌現,公共檢測平臺的建設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展望未來,公共檢測平臺的建成將充分爭取各方面資源和投入,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平,逐步做大做強,為煙臺的經濟發展和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東,毛爽.構建社會公共檢測平臺實現技術機構多元發展[J].計量與測試技術.2008,35(12):69.
[2]賁毅,趙凱歌,歐燕飛,等.公共檢測平臺的構建及參加實驗室資質認定有關問題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6):186-189.
[3]楊雪瑛.發揮檢驗檢疫優勢推進紡織標準試點[J].中國纖檢.2006(2):11-12.
[4]李云伏.建設北京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支撐條件平臺的思考[J].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08,40(5):70-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