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麗+劉飛
摘要:世界經濟發展迅速,縱觀全球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歷程,產業集群化已成為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主流。作為未來經濟增長點的服務業,尤其是旅游產業,集群化已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本文從分析產業集群的特點和優勢入手,引入了旅游產業集群的概念,并在探討我國旅游產業集群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天津旅游業發展情況,提出了以旅游產業集群化推動天津旅游產業發展的系列對策。
關鍵詞:產業集群;旅游產業;天津
一、產業集群和旅游產業集群的概念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認為,產業集群是一組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的相互聯系的公司和關聯的機構,他們同處或相關于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系在一起。這個概念被廣大學者所接受并引用。
基于產業集群的概念并結合旅游產業的特性,筆者將旅游產業集群定義為:以旅游核心吸引物為基礎,圍繞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購、娛),旅游產業的上下游企業和相關支持企業、機構在一定旅游目的地區域內大量聚集而形成的具有競爭優勢的經濟群落。
二、旅游產業集群的構成、特點及優勢
(一)旅游產業集群構成
1.旅游資源產業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旅游資源產業從事旅游資源的開發工作,使集群區域內形成旅游客體——即旅游對象和旅游吸引物,從而使游客前來觀賞游覽。可見,旅游資源產業居于旅游產業集群的中心。
2.旅游要素產業
旅游資源產業的外圍聚集著為游客提供行、住、游、購、娛等服務的旅游企業即旅游要素產業,包括旅行社、飯店、交通供應者、休閑娛樂設施等。其供給物是游客整個旅游過程中直接消費的。因此,旅游供給是旅游產業集群產生經濟價值的核心。建立基于高度專業化服務和優良品質的供給價值鏈是旅游產業集群形成的必要保證。
3.旅游相關產業
在旅游要素產業的外圍,形成了第三層次的旅游相關產業為旅游產業提供補充性服務,包括金融、電信、公用事業、新聞媒介等。這些產業為旅游者順利完成旅游活動和旅游產業集群的快速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是旅游產業集群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二)旅游產業集群的特點
1.產業鏈條化
為滿足旅游者的需求,除了核心層和要素供應層外,還需要更多的旅游企業來共同完成。在它們的外圍還有銀行、通訊、交通、公安、保險、海關、媒體等補充性產業參與其中作為輔佐層,這些企業以產業鏈條的形式有機地聯系到一起。
2.經濟外部性
各個行業、部門相互依賴,某企業的優質服務吸引了游客,這將給其他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促進其成功。由此可見,集群成員數量越多,對客源市場的控制力越強。
3. 市場銷售渠道的直接性
由于旅游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同一性,因此,產業鏈中的每個行業都可以直接與市場渠道相連,具有直接性。從而使得旅游產業集群能準確地把握旅游市場需求,及時進行需求互動,直接引導旅游產業集群發展。
4.集群產業文化理念的創新性
旅游產業集群的文化面臨其他旅游產業集群競爭對手的挑戰和持久的、強大的客源地文化的沖擊,因此,旅游產業集群文化必須創新,才能形成能夠領導群內所有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文化價值內涵,提升整個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三)旅游產業集群的優勢
1.集群模式形成的優越性
由于旅游產業的產品和服務在生產技術上具有垂直分離的特征,產業內圍繞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的企業間形成天然的專業化分工的、較長的價值鏈,因此,比起其他的產業集群,旅游產業集群模式的形成過程具有天生的優越性。
2.獲得互補性收益
集群內各個成員之間互相依賴,互相補充,它們協同合作產生的力量遠遠大于其各部分簡單相加之和。例如一次旅游質量的好壞不僅取決于基本吸引物的優劣,還有賴于補充性企業的質量。
3.市場信息優勢
在旅游產業集群內部,由于各個企業都具有市場渠道的直接性,所以它比其他的產業集群具有更充分的市場資源共享機會,并且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更準確,所需成本也更低。
三、天津市旅游產業集群模式選擇
旅游產業集群主要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政府扶持型旅游產業集群模式,另一種是市場主導型旅游產業集群模式。由于市場機制不完善,我國旅游地域綜合體尚存在空間結構不合理、組織機制不完善、旅游輻射和集聚范圍較小等一系列問題。這對區域旅游規模化、產業化、集群化發展十分不利。對照我國旅游產業集群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發現環渤海地區行政區域層次多,分割過細,城市群各城市隸屬關系不同,無法形成一體化,這給城市之間的協調帶來很多制約因素,阻礙了區域資源的自由流動和有機融合。那么,完全依靠市場的力量發展天津旅游產業集群顯然是不明智的。政府應在其中扮演主導者角色。所以實施政府扶持型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模式是天津產業集群的必然選擇。
但是,在旅游產業形成自我發展機制和集群的氛圍以后,如果政府繼續進行管制或干預,市場的調節作用將受到政府的行政政策和命令的干預,企業的自主發展和業務聯系也將受到政府手段的阻礙,具體的和微觀的調控將不利于旅游產業集群的持續和健康發展。此時,政府應轉換職能,成為“服務者”的角色,減少行政干預,把工作重心放在為旅游產業集群創造優良的法律和政策環境,讓天津市旅游產業群自組織和自適應地發展,有效提升產業的競爭力,順利完成產業集群的升級。
因此,結合天津市旅游業發展現狀,筆者認為應采用政府引導和產業自主發展相配合的發展方式發展旅游業。在旅游產業集群初期,政府主導集中和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地促使大量旅游企業的集聚。旅游產業形成自我發展機制和集群的氛圍以后,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同時企業應該積極主動地與國內外旅游企業合作和競爭,走自主發展的道路。endprint
此外,實施“區域開發”模式也是一個良好的選擇。旅游產業集群不應僅僅局限于本省、本市,只有把本地區的旅游產業融入大區域的旅游合作網絡,才能塑造既形成整體優勢,同時又能發揮個體潛能的新型產業組織,實現不同地區的旅游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目的,發揮旅游產業集群的優勢。因此,以區域開發旅游產業集群為背景,政府引導和產業自主發展相配合的發展方式發展旅游業是一個良好的選擇。
四、基于旅游產業集群的天津旅游整合開發與協作模式對策
(一)政策制度整合與協作
第一,編制和實施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引導天津旅游協調發展與合理調控。通過制定區域旅游功能區劃,劃定各類旅游功能區,確定區域旅游開發功能和空間體系,有重點、有步驟地加以開發,并依托強有力的法律、行政、市場經濟等手段實施保障。借助國家對濱海新區的優惠政策,依托國際化貿易港和建設生態城的建設發展旅游。第二,建立環渤海區域旅游行政組織,加強開放政策和政府間的協調與強力整合,有效配置優勢地區與非優勢地區的資金、技術、信息等旅游要素,整合旅游競爭優勢。
(二)加強旅游產業要素的整合與協作
旅游產業集群是由區域當中某一旅游目的地或同性質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核心產業,帶動旅游相關產業及其配套設施與服務等,按照專業化分工和協作關系共同組成具有地方根植性的互動聯系的復雜系統。這個產業群以區域內旅游核心產業的企業為核心,如旅行社、旅游住宿、旅游餐飲、旅游交通運輸、旅游娛樂、旅游購物與旅游商品等企業,并聯合旅游相關產業企業及其配套設施與服務的加盟,如與旅游商品制造業、金融、通信、郵電、旅游咨詢、旅游培訓教育、旅游保險等在旅游核心產業的企業外部形成多層次的產業群,并與其他產業群如農業、文化產業、食品加工、專用設備制造相聯系。
通過旅游集群的系統化建設,逐步完善旅游核心產業以及相關產業要素的配置,增強旅游產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聯系,應重點加快高星級酒店企業集團和國際旅行社企業集團的建設;加強區域旅游現代化交通體系的建設與協作,合理布局和統籌銜接區際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以及以地鐵為主的高速軌道交通網絡體系,增辟通往主要客源國和重點旅游城市的航線、航班;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具有社會公益服務性質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咨詢中心、游客救援中心。
(三)市場網絡與區域空間整合協作
規范旅游市場,打破地域限制,突破體制障礙,形成統一、開放、有序的旅游市場體系,對于天津旅游協作尤為重要。如加強在旅游線路上的協作,大力整合市場品牌,組建和培育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綜合性和專業化的大型旅游企業和企業集團,重點引導和推動星級飯店和旅行社向集團化、品牌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
此外,根據旅游資源地域差異性且分布不均衡的特點,還需要以鄰近旅游資源密集圈和旅游產業密集帶為基礎,構造區域旅游產業集群地域系統。通過確定核心旅游區域、重點景點群組、濱海旅游產業帶,構建旅游產業集群區域化整合與協作模式,打造天津旅游集群產業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