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摘要:風力發電是新能源領域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化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本文在介紹我國風電行業概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徐州發展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的優勢,提出了推進徐州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徐州發展
就世界范圍而言,風力發電是新能源領域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化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因此,采用風力發電是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現實而重要的選擇。
一、我國風電行業概況
我國幅員遼闊,海岸線長,風能資源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據測算: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占全球市場份額比重從2000年的2.0%增長至2015年的48.5%;年累計裝機占全球份額從2000年的2.0%增長至2015年的33.6%。2016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1930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49億千瓦。根據《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風電將新增裝機容量8000萬千瓦以上。預計2017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約1600萬千瓦,到2017年底,累計裝機容量有望達到1.65億千瓦。風電行業的快速發展對我國的風電設備技術與生產制造能力提出挑戰。風電設備制造是一項集空氣動力、機械制造、發電機、電力電子、自動控制和高可靠性設計為一體的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但我國的風電發動設備主要依靠進口,對外依賴性強,因此相比火電成本的優勢短期內并不明顯,風電行業的發展還有很多的阻礙因素。從我國現已投入批量生產的風力發電裝備制造企業生產情況看,關鍵零部件如葉片、主軸軸承、變漿距軸承的供應特別短缺,成為制約風力發電機組整機制造業上批量、上規模的瓶頸。
二、徐州發展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的優勢
作為老工業基地,徐州工業體系完善,產業基礎雄厚,特別是工程機械及裝備制造業在徐州市經濟總量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其中工程機械、煤礦機械、采掘機械、液壓件系列產品的發展速度、規模、品種均位居全國前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全市的分布相對集中,產業集聚優勢明顯。
近年來,徐州堅持不懈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型城市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推進關聯產業,能源裝備產業實現新突破,為風電裝備制造業的快速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依托羅特艾德、歌博風電制造等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和再創新,我市的風電設備制造產業鏈條已經初步成形。目前,徐州已成為亞洲最大的風電用回轉支承制造基地、全國重要的風電鑄件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風電液壓、潤滑冷卻系統制造基地。風電行業未來五年國內投資將達3萬億元人民幣,在有著雄厚高端裝備制造基礎的徐州建立完善的集風電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制造、運維為一體的基地,大力推進風力發電裝備的集成化和國產化,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推進徐州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建議將風電裝備制造產業作為徐州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列入徐州市未來發展規劃。加強宏觀政策的引導,積極爭取徐州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獲得我省乃至國家相關政策支持。進一步明確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圍繞風電產業供應鏈條,依托徐州優勢,大力培育發展為風機、塔筒、葉片配套的輪轂、箱變、機艙罩、變流器等風電零部件配套企業,完善風電產業鏈條。加大對行業核心企業的扶持力度。當前,徐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正進入一個新的轉型期,有必要組織相關專業力量認真研究梳理全市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的發展現狀、在國內產業格局中所處地位,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適應國內風電裝備制造產業轉型步伐。
(二)鼓勵企業轉型,完善產業鏈條
徐州機械裝備制造企業大多集中在經濟開發區和徐州高新區,不少企業自身擁有主機產品和為徐工等大型工程機械企業多年配套生產經驗,但受經濟形勢影響,企業發展陷入瓶頸。應加強對全市相關產業資源的整合,選出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對產業具有帶動和集聚效應的企業作為龍頭進行培育和扶持,對重點項目可以考慮在土地價格、政府配套等方面進行傾斜。可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引導企業轉型和自主創新,通過政策引導、創業孵化等渠道,扶持發展一批風電裝備制造中小企業,利用本地豐富的裝備制造產業資源,加強與外部合作,逐漸形成一批產業集聚效應,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著力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優勢的產業群。
(三)推進技術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
推進風電裝備產業研發體系建設,支持本土風電設備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設立風力發電設備技術研發中心,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聯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系統集成和綜合創新。加強風電設備產業共性關鍵技術開發,提高重大技術裝備的設計、制造和系統成套水平及自主化能力。鼓勵本土風電設備企業與國內外先進制造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合作、市場開拓、協作配套,加快培育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大企業集團。同時引導風電設備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四)發揮產業協會作用,推進產業集聚
成立了徐州市風力發電裝備制造產業協會,在徐州高新區集聚財發鋁業、中礦大傳動、瑞達新能源等9家裝備制造領域的優勢企業,立足園區機械裝備制造領域技術及人才優勢,探索通過團隊協作、優勢互補、企業合作、研發資源共享等模式,利用徐州機械加工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在風電行業市場上協同發展。建議我市在此基礎上成立集聚全市風電行業企業的產業聯盟,通過資源整合、產業聯合、資本融合、產學研合作,推動徐州風電制造產業技術創新,促進風電產業相關主要設備本地化生產,做長做優徐州風電產業鏈條,推進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聚,掌握風電行業的高點。
參考文獻:
[1]李德瑜,鄒沛思,賀燦飛.中國風電設備制造業發展與空間格局研究[J].地理科學進展,2014(09)
[2]張棟鈞.風電裝備:從“制造”到“智造”.中國電力報,2016-10-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