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英 張 悅 付麗娜
河套灌區水利旅游資源開發潛力評價及發展對策研究
劉海英 張 悅 付麗娜
本文采用灰色系統法對河套灌區的水利旅游資源開發潛力進行評價,并從旅游產品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旅游文化建設及旅游交通配套等方面探討其發展瓶頸和問題,據此提出相關發展對策。
水利旅游資源 開發潛力 灰色系統法 河套灌區
我國《“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了全域旅游的發展戰略,提倡旅游業與農業、林業、水利、工業、文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水利+旅游”的發展模式應運而生。事實上,早在1997年,水利部就提出了水利旅游的概念,認為水利旅游是“社會經濟各界利用水利行業管理范圍內的水域、水工程及水文化景觀開展旅游、娛樂、度假或進行科學、文化、教育等活動的統稱”。2007年,因水利旅游而被開發的景區被定名為水利風景區。目前水利旅游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及黃河流域發展較為成熟,如千島湖、三峽大壩等。河套灌區位于黃河中上游內蒙古段北岸的沖擊平原,是亞洲最大的一個首制灌區和全國三個特大型灌區之一,也是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油料生產基地。與此同時,河套灌區水利旅游資源豐富,三盛公攔河閘等水利工程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特色非常鮮明,但是該地區旅游業起步較晚,對水利旅游資源的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學術界對該地區水利旅游資源的開發研究也幾乎空白。基于此,本文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測算相結合的方法對河套灌區水利旅游資源的發展現狀和開發潛力進行研究,并據此提出相關對策。
河套灌區擁有湖泊、沙漠、草原、山脈、禽鳥、河套文化、黃河文化等多種旅游資源,其中水利旅游資源包括湖泊、濕地、堤壩和水庫等。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共有25個景區被水利部水利風景區評審委員會評定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其中有4個位于河套灌區,分別為黃河三盛公水利風景區、巴彥淖爾市二黃河水利風景區、巴彥淖爾德嶺山水庫水利風景區和巴彥淖爾狼山水庫水利風景區。
河套灌區的水利開發歷史悠久,從西漢的引水灌溉到當今的渠道襯砌、泵站改造等工程,水利資源的開發為灌區的農業發展和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針對旅游方面的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主要以單一的水庫型開發為主,近年來逐步向灌區型、城市河湖型和水土保持型擴展,功能也由單一逐步走向綜合。除了利用以黃河水體為依托的自然旅游資源外,河套灌區在旅游開發中還力圖將以河套文化和草原風情為靈魂的人文旅游資源融入其中。2017年巴彥淖爾市旅游推薦會的核心主題為“八百里河套,塞上水鄉、田園風光”,而主打品牌則為“草原水城、綠色巴彥淖爾”,可以看出水利資源在該區域旅游開發中的重要地位。
灰色系統法由鄧聚龍先生在1982年提出,主要運用于工業、農業、醫學、天文、水利等領域的研究。灰數生成白化權函數是利用灰色系統理論的根基,對某些指標賦值,然后劃定所屬灰類。本文設灰類k=1、2、3、4,設白化權函數為fk(k=1、2、3、4),分別代表灰優級、灰良級、灰中級、灰差級。dij表示第j個專家對第i項指標的賦值;Nj為評價指標的序列數,其中i=1、2、3、4、5、6、7、8、9、10,j= 1、2、3、4、5。評價系數hij的計算公式為。
根據水資源的農業服務特性和旅游資源特性,選取10項指標來反映河套灌區水利旅游資源的綜合價值,分別為:觀賞價值、休閑娛樂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的開發程度、客源分布、生態環境、地域組合條件、交通條件、旺季時的環境容量、開發潛力、當地經濟發展。按照這一指標體系,邀請旅游行業的教授、科研人員及資深從業者共5位專家就以上10項指標對河套灌區水利旅游資源的開發情況進行打分(見表1)。根據評價系數公式和白化權函數,得出10項指標的分值和所屬灰類(見表2)。可以看出,河套灌區水利旅游資源的觀賞價值、休閑娛樂價值、客源分布、生態環境、交通條件、環境容量、開發潛力、當地經濟發展均處于灰良級,而歷史文化價值的開發程度和地域組合條件處于灰中級。總體而言,河套灌區的水利旅游資源具有較好的開發潛力,但需加強某些薄弱環節的深度開發。

表1 河套灌區水利旅游資源專家賦分表

表2 河套灌區水利旅游資源評價情況
相較于草原和沙漠,水利旅游資源并非內蒙古的特色旅游資源,水利旅游景區受到重視和開發的程度也比較低。盡管河套灌區的水利旅游資源豐富且特色鮮明,但由于分布不均衡且地域組合條件較差,很難進行整體和深度開發,目前重點開發的只有黃河三盛公水利風景區,其旅游產品開發尚屬于初級階段,以觀賞性為主,很難吸引游客進行深度游和重復游。另一方面,作為河套灌區的主要分布區,巴彥淖爾市的A級景區數量僅有37家,與毗鄰的鄂爾多斯市相比較,其旅游資源豐度不足,很難打造具有充分競爭力的旅游產品和線路。
水利旅游資源既有經濟價值,又有觀賞價值。為了實現其經濟價值,河套灌區不少河渠都修建了節水工程,在渠道兩側鋪襯了水泥板,這使得河渠的原生景觀被破壞,觀賞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讓渡于經濟價值。另外,有些開發也造成對周邊環境的破壞,如烏梁素海的早期功能是承泄農田退水、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在進行旅游開發后,景區為滿足游客的親水旅游需求,相繼開發了一些水上娛樂和觀光項目,造成水體的二次破壞。
觀賞價值和休閑娛樂價值是水利旅游資源的外在表現,而歷史文化價值則是其內涵和靈魂,也是水利旅游開發的精髓所在。根據河套灌區水利旅游資源開發潛力的評價結果,歷史文化價值的開發程度處于灰中級,說明其開發程度不足。另一方面,從開發現狀來看,河套灌區對文化軟實力的開發步伐遠遠滯后于景區硬件設施的開發。以河套灌區開渠第一人王同春為例,他在開辟河套灌區水系時不怕苦難、勇于探索的精神,成就了河套灌區的農業發展,也體現了水利本身存在的精神,但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偉大的河渠人,更沒有在水利旅游開發中將其河套文化精神展現出來。
收入水平和閑暇時間是促使人們產生旅游動機的先決條件,而交通的可達性則是促成出行的必要條件。隨著巴彥淖爾市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河套灌區周邊的交通配套也在不斷完善,由天吉泰機場、京包—包蘭鐵路及丹拉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組成的立體化交通網正在形成。但通往水利風景區的各類小交通體系及景區內部的各類交通配套還不夠完善。對于自駕車游客,缺乏較大的停車場、加油站及汽車修配廠;對于騎行旅游者,缺乏專門的自行車道及修配點;對于大篷車旅游者,缺乏專用的宿營地及配套停車場、公共淋浴間及供電設施等。

依托全域旅游的發展思路,在河套灌區水利旅游開發中,不僅要注重單個景區和單個行業的發展,還要充分利用地域和產業組合條件,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加強本地區旅游業與其他地區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第一,借助自身資源優勢,增強旅游產品和線路開發的廣度和深度,加大體驗類產品的開發和營銷,以滿足游客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第二,借助毗鄰地區旅游景區質量較好的優勢,在進行旅游線路設計時,將本地旅游資源與鄂爾多斯市等周邊城市的優質旅游景區進行聯合開發,從而拉長旅游產業鏈條。在開發中要特別注意揚長避短,因地制宜,不可簡單復制、粗暴克隆;第三,借助鄉村旅游的良好發展態勢,將水利旅游與鄉村旅游結合,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旅游產品,形成大景觀的旅游線路。
與其他旅游資源不同,水資源本身具有雙重性,生態功能是其基礎功能,因而,水利旅游資源的開發不能影響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河套灌區在水利旅游開發中,應處理好開發和保護之間的關系,注重與周圍地勢地貌的協調性,防止水土流失及對水利工程本身的不良影響。既要提高本地居民的環保意識,給外來游客做好榜樣,又要注重水利旅游開發單位與河套灌區管理局及相關職能部門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充分協調,以實現灌區的水域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旅游+文化”是發展全域旅游的一條重要道路,目前河套灌區的水利旅游還缺乏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入,難以形成對游客的長效吸引力。故而在水利旅游開發中,應加強景區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提煉,圍繞“水”大做文章。在工程科學方面,可將水系選址、防洪堤壩建設、水利發電等方面的技術性資料進行整理,制作成具有工程學原理的科普宣傳片,讓游客充分體會“水之形”;在歷史文化方面,可在景區設立文化廣場或水文化博物館,收集各類與河套灌區發展相關的詩歌、書畫及人物傳說等資料,利用3 D技術和藝術手法將其制作成具有河套特色的視頻,再現當年河渠的開挖過程,讓游客充分感受“水之魂”;在導游系統方面,要加強對高素質導游人員的招聘和培訓,使其充分掌握河套灌區的天文、地理、歷史、水利和文化等知識,實現人工講解的游刃有余,還要充分利用微信“掃一掃”等功能,實現圖文聲像解說系統、標志系統和游覽路徑等內容的自助講解。
應從大、中、小三個層面完善旅游交通配套建設,在大交通層面,要繼續完善通往巴彥淖爾市的鐵路、航空及公路立體交通網建設,并為自駕車游客配套停車場、加油站及汽車修配站等設施;在中交通層面,要完善交通集散地通往各水利風景區的各類交通配套,在機場、火車站、客車站、公交站、酒店、餐廳等重要的游客必經地做好對旅游交通宣傳,設立專門的旅游景區直通車,根據季節和客流不同,調整發車班次并及時更新交通訊息;在小交通層面,要在景區內配備自行車、電瓶車等低碳交通工具,充分利用互聯網,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及時準確地更新小交通指南,讓游客實時準確掌握景區內的交通狀況。
[1]陳海鷹,李鵬,李向明.基于吸引物屬性的水利旅游概念內涵解析[J].生態經濟,2013,(11).
[2]周紅霞,張安妮,周方勇.灰色聚類算法在濕地生態旅游開發中的應用[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3,(1).
[3]孫昌霞. 山東省水利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研究[J]. 企業技術開發, 2014, (29).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
責任編輯:代建明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563031)、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5MS0714)、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科研項目(NJZC16366、NJSY17412)及鄂爾多斯市科技計劃項目(YY20161004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