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峰 杜 焱
生育政策調整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影響
劉曉峰 杜 焱
本文在闡述當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現狀及生育政策調整影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機理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我國二孩生育政策調整,測算了我國未來人口增長趨勢,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模擬推演由于二孩生育政策所引致的人口因素變化對我國未來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影響。
生育政策調整 社會養老保險基金 人口老齡化
當前人口老齡化已給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健康平穩運行帶來嚴重挑戰。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一政策的實施,毫無疑問將對我國的人口數量和結構產生深遠影響,而人口數量和結構的變化勢必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及其缺口產生重要變動。因此,深入探討當前生育政策調整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影響,并根據其影響效果實施針對性的對策調整,對于保障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健康平穩運行至關重要。
當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我國現行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穩健運行將面臨巨大沖擊。從近十年的全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結余狀況來看,2006年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6309.8億元,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支出4896.7億元,支出占總基金收入的77.60%;2016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3.51萬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3.19萬億元,支出占到基金總收入的90.9%,近十年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占總收入的比重越來越高。從省級層面數據來看,2015年陜西、河北、青海、吉林、遼寧、黑龍江6個省份相繼出現了養老基金“入不敷出”的情況。由此可見,我國目前領取養老金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而加入到養老保險體系的法定勞動年齡人口卻正在減速,繳費人數和領取養老基金人數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反差,養老保險負擔系數日益擴大,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正在逐步向“收不抵支”的方向發展。
生育政策制定或調整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造成影響,而人口的數量和結構卻恰恰是決定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關鍵因素。
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激發了我國多年壓抑的育齡婦女尤其是城市單獨或雙獨家庭育齡婦女的二孩生育意愿,可以預見新生人口出生率會有所增長。當然,當前育齡婦女的生育率水平上升對社會養老基金運行不會立即產生影響,但經過若干年后,一旦開始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對養老保險基金運行就會產生持續影響。因此,育齡婦女生育率的提升,從長期看,有利于增加養老保險基金收入。
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口預期壽命的不斷延長,將使得老年人撫養比不斷提升,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必然導致社會新生人口有所增長,社會的“啞鈴”型人口結構將是未來近20年的趨勢。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將不可避免地會改變當前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中的繳費人數和繳費基數,從而對社會養老保險收入和支出造成影響。具體而言,短期內基金收入難以改善,支出仍將繼續擴大;長期內基金收入將持續增加,支出將緩慢縮減。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一部分家庭尤其是城市“雙獨”或“單獨”家庭的經濟基礎已經相當殷實,這一部分家庭育齡婦女生育小孩后,相當部分育齡婦女主動辭職在家從事看管幼兒活動。當然,也有部分家庭因為缺乏照看幼兒的看護人員,育齡婦女被迫辭職在家照看小孩。除此之外,由于社保體系的不完善以及社會歧視等原因,部分家庭育齡婦女生育完小孩后,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或原單位不再接受育齡婦女再次上崗,這些必然都會造成勞動適齡人口的減少,從而降低了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繳費人員的基數,使得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減少。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將會導致家庭模式逐步由“421”型向“422”型轉變和過渡。這種新的家庭模式的特點在于,等到子女步入工作崗位后,原本只能由一個子女來負擔的養老壓力在未來會普遍減輕。在這種普遍預期下,再加上受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社會文化影響,家庭養老很有可能會繼續成為我國居民家庭重新首選的基本養老模式,社會養老趨勢將會重新被家庭養老模式所弱化。一旦這種“養兒防老”的家庭養老觀念重新占據社會主導地位,就會使得人們尤其是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城鎮居民家庭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積極性急劇下降。
2016年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本文以2016年為時間截點,預測二孩政策實施后城鎮人口的發展。預測步驟如下:
1.根據1980-2015年全國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趨勢特征,分別構建回歸模型,并根據回歸模型分別預測如果不實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情況下2016—2055年期間全國總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2.假定二孩生育政策實施后全國平均每年出生率的增加值。根據劉敬敏等(2016)研究,本文假定全面二胎政策放開后平均每年出生率增加值為0.66%。
3.根據不實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情況下2016—2055年期間全國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實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后平均每年出生率增加值,計算全面二孩政策開放后全國2016—2055年期間的總人口。
4. 根據推測的全國總人口乘以城鎮化率,即得到全國城鎮總人口。假定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2015年城鎮化率為56.1%,同時根據國際經驗,城鎮化率最高設定為90% 左右(參見袁磊等,2016)。
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由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單位和個人按國家規定的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來計算。計算公式為:
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全國城鎮總人口×適齡勞動率×社會養老保險參與率×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其中,這關鍵涉及到四個因素:一是適齡勞動人口率,根據聯合國的人口分類標準,適齡勞動人口規定為15—65歲,本文根據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分段推測我國2016—2036年和2037—2055年適齡勞動人口參與率;二是社保參與率,本文借鑒曾磊等人(2016)的研究成果,假定養老保險參保率年均增加1.75%,上限為95%;三是繳費基數,為職工年平均工資,考慮到未來我國的經濟水平穩步上升,根據2006年—2015年近10年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增長趨勢,本文假定2016—2055年我國城鎮職工就業人員工資平均每年增長8%;四是繳費比例,根據國家社保有關規定,單位繳費比例20%,個人繳費比例8%,合計為28%。
根據上述公式和參數的確定,在考慮二孩生育政策和不考慮二孩生育政策的情況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入預測如下(見圖1)。

圖1 政策實施與不實施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差額預測
根據圖1可以看出未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在未開放二胎政策前與開放二胎政策之后差異明顯,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差異額越來越大。因此,從長遠的對比角度分析,放開二孩生育政策有利于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積累。
考察二孩生育政策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缺口的影響,除了核算對基金收入的影響外,同時還要預測未來城鎮養老保險基金支出的數量。由于本文考察生育政策調整影響期間是2016-2055年,因此在此期間,由于二孩生育政策所導致的新生人口并未達到退休年齡,因而不會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原定支出造成影響。根據這一思路,本文來核算2016-2055年期間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支出。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支出計算公式如下:
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支出總額=年參保城鎮職工離退休總人數×年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總額×養老保險金替代率
其中,年參保城鎮職工離退休總人數由年城鎮職工總人數乘以年城鎮職工參保率和年城鎮職工退休率確定;年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總額,本文仍假定平均每年增長8%;養老保險金替代率采用國際普遍的警戒線標準,即年平均工資總額的55%。
根據計算,可以發現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在2016-2055年期間支出呈現不斷增長趨勢, 2055年預計支出達到1174401.2596萬元。
結合前面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增長趨勢圖,對比實施二孩生育政策和不實施二孩生育政策兩種情況,可以看出(見圖2):實施二孩生育政策,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差逐步擴大,且收大于支的趨勢明顯;不實施二孩生育政策,城鎮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差逐步縮小,并且在2055年后不久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可能超過收入,從而出現收不抵支缺口。
總而言之,以上分析說明,我國實施二孩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延緩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缺口的出現,促進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穩定運行。

圖22016-2055年期間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支出額預測
盡管現有文獻均說明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有助于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均衡,但這都是基于人口預測的養老保險基金精算模型來推測的。由于模型中的各種變量如適齡婦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家庭成員意見和經濟狀況、社會養老的參保率、養老保險繳費率、領取養老金年齡等都是決定未來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平穩運行的重要因素,但同時也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綜合考慮可能影響養老保險基金正常運行的各種因素,盡可能地將這些因素納入到養老保險精算模型中,相對準確地測算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調整可能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產生的影響。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后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平穩運行需要每年的新生人口出生率保持相對穩定。但在現行條件下,城市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卻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政府首先要根據各種經濟社會目標,確定一個合意的二孩生育率區間;其次,根據所確定的二孩生育率合意區間,在不同的時期對育齡家庭和育齡婦女進行合理的調控,在生育意愿低谷期要鼓勵家庭生育,而在生育意愿高潮時,要合理引導和分流家庭生育時期,以確保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人口出生率參數的基本穩定,從而增加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調整后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平穩運行調控的可預見性。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給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正常運行創造了條件,但短期內卻難以發揮出根本的效應。因此,繼續深化改革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確保生育政策實施前期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平穩運行也是現實之需。一是適當提高個人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和降低企業社會統籌繳費率,二是適時推行延遲退休政策,三是實施社會養老保險跨地區統籌。這三項政策推出,雖然不是解決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平穩運行的根本長遠之策,但面對我國當前國情,卻有助于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平穩過渡。
[1]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最快年底出臺 撫養比接近1.5[N] .經濟參考報,2016-8-23(1).
[2]劉敬敏,丁維勇,賈會濤.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研究——以唐山市為例[J].當代經濟,2016,(13).
[3]袁磊,尹秀,王君. “全面二孩”、生育率假設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資金缺口[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2).
(作者單位:湖南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
責任編輯:代建明
2016年國家級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教高司函[2016]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