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第一中學 朱 胤
求“根”“問”底,學當老師
——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江蘇省太倉市第一中學 朱 胤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的組成形式,學生通過明確的責任分工在小組或團體中進行互助性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能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變傳統機械記憶知識為理解性地建構知識,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為學生批判地、創造地學習,讓學生學會數學學習的方法,習得數學問題的本質,增強合作交流能力,實現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高階能力的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合作學習;核心素養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的組成形式,學生通過明確的責任分工在小組或團體中進行互助性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變傳統機械記憶知識為理解性地建構知識,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為學生批判地、創造地學習,讓學生學會數學學習的方法,習得數學問題的本質,增強合作交流能力,實現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高階能力的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筆者通過日常教學實踐,總結了課前、課中、課后的一些做法,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1.前置作業——找尋知識的根
生本教學提倡“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因此在一節新課的學習之前,教師會給學生布置一個前置性作業。學生通過前置性作業的思考,能很好地引出新的知識,因此,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要體現出本節課最根本、最本質的知識。
例如,在蘇科版七下第九章《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如下的前置作業:1.計算:(1)(x+1)(x-3);(2) (x+1)(x+1);(3)(x+3)(x+3);(4)(a+b)(a+b)。2.數學規律無處不在,你做完上面4道題目之后有什么想法?大膽的猜想是數學大廈的基礎。3.你的猜想正確嗎?你準備用什么方法來說明你的猜想是正確的?請寫出你的說理過程。有的同學總結道:(x+a)(x+b)=x2+(a+b)x+ab,有的同學總結道:(a+b)(a+b)=a2+2ab+b2,有的同學總結道:(a+b)2=a2+2ab+b2,有點同學總結道:(a+b)(a+b)=(a+b)2……在說理的過程中,有的同學用多項式乘多項式來說理,有的同學借鑒以前課堂上的圖形證法,十分不易地畫出圖形的證法。
課堂上,同學們交流展示小組中出現的規律和說理方法,特別是對于找到的規律,甚至出現了爭吵,這樣的爭吵無形中對于學生對完全平方公式的使用范圍、公式特征的理解起到了促進作用。雖然課堂上用了比傳統課堂更多的時間,但是學生對于完全平方公式的有關認識更加清晰,對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刻。
因此,前置作業的設計從數學 “知識之根”出發,比傳統教學方式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全部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高效。也正是由于教師從“根”出發,進行本質教學,讓學生看到了問題的本質,才能較好地解決(a-b)2的計算問題,才會出現如計算(a+b+c)2、-12+9992-10012這些有價值的問題。
2.多題一解——找尋方法的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能學好數學。但現實中,好多學生都覺得數學學科很難學,這么多題目,解了這道題,還有那道題,怎么也解不完。其實不然,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讓學生養成回顧、反思的習慣,就能讓書越讀越薄。
例如,在學習“計算多邊形對角線的條數”時,和學生一起解決以下問題:
問題1:3個球隊進行單循環比賽,總比賽場數是多少?4個球隊呢?5個球隊呢?n個球隊呢?
問題2:新年馬上要到了,小明班級的48位同學想互贈新年禮物,每人給班級其他所有同學一份新年禮物,問該班級一共要互贈多少份禮物?
問題3:參加一個研討會議的人見面時都要握手問好,如果每一個人都和其他所有的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手28次,那么有多少人參加會議?
通過系列問題,讓學生自己總結這些問題的公共解題方法,從而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多次和學生一起反思小結后,有的學生在課后說:“數學題雖然無窮無盡,但只要我們能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數學也就那么幾下子!”
1.錯誤展示——暴露學習誤區
習慣成自然,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不明道理,機械套用,不顧目標,盲目推理,常常出現做“事后諸葛亮”。因此,生本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展示錯誤,提出自己的疑惑之處,講出題中的易錯點,總結易錯知識點,從而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主動獲取正確知識。
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展示錯誤,并向全班其他學生講出自己的錯誤,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暴露的過程,而對其他同學來說也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很有說服力。通過暴露學生的學習誤區,幫助學生反思學習過程,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2.小組競賽——激起學習動力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能接受自己,也能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高。我們的教學要充分信任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教學情境。
在平行線的復習課上,教師給出了這樣一個例題:CD如圖,已知AB∥CD,試探究圖中∠P和∠A、∠C的關系,并證明所探究的結論的正確性。

課堂上一改老師分析講解學生練習的方式,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教師先給學生5分鐘時間思考解答問題,再給學生2分鐘時間小組內交流、總結方法,最后派小組發言人介紹本組同學的所有解題方法。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每位學生都獲得了信任,從而很好地激起了每位學生好斗的本性,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通過交流展示,全班出現了如下解題方法:

采用競賽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學生思維踴躍,合作意識強烈,展示時語言流暢、規范,學生充滿了自信。
1.自己編題——鞏固知識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進行交流、討論、展示,學生的表達能力、數學素養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一些優秀生卻還是沒有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如何盡可能地提升這些學生的數學能力成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為此,在教學中嘗試進行開放題的設計。
如在一次函數的復習課上,我曾讓學生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若三點A(1,3),B(2,p),C(0,6)在同一直線上,求p的值。學生經過幾分鐘的思考后很快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當這個問題解決完之后,我馬上追加思考:相信你一定還能提出其他相關的問題。經過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共產生了7個有價值的問題,涉及圖形面積、不等式、最值問題、分類討論等知識,并由學生自己得出了每個問題的正確解答,學生熱情高漲。
對于一個已經在灌注的課堂中喪失了學習靈性的學習者來說,你做得越細,他就發展得越差。而在采用小組合作方式的課堂中,學生自己編題解題,降低了學習差的學生的做題難度,增強了優秀學生的做題難度,使得每位學生都能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2.自出試卷——反思提升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下的某些學生已是一個合格的小老師,這些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中更好地展示了自我。教師可以充分借助這些小老師的力量,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氛圍。
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學中,教師一改常規的測試練習模式,而是先讓學生用完全平方公式自己出題,通過學生的自己研究,全班出現了相當高質量的習題,涉及代數層面、幾何層面、實際應用層面的,有基礎題,有提高題。雖沒有給學生硬性的規定,但每位學生完成的都非常認真,從學生自己出的題中挑選練習作為單元測試題,更是讓“小老師”們有了價值的體現,因此學生在出題時更加用心,在交流時更加專心,在“教學”時更加有“慧心”,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在小組合作形式下的數學教學,能給學生更多的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更廣闊、更深刻。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讓學生的數學素養有效提升。
[1]朱胤.淺談變式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24):108.
[2]郭思樂.“毛估估”的智慧[J].基礎教育論壇,201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