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勝利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民醫院口腔科 漯河462000)
引導組織再生聯合牙內骨內種植治療中重度牙周病
屈勝利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民醫院口腔科 漯河462000)
目的:分析中重度牙周病變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式后的臨床療效,以確定適合治療中重度牙周疾病的理想治療措施。方法:將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中重度牙周病患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進行分組,采用植骨術結合引導組織再生術治療為參照組,在此治療基礎上實施牙內骨內種植術治療為試驗組,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治療前牙周疾病觀察指標[牙周袋探診深度(PD)、牙周附著水平(PAL)、牙齒松動度(MD)]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試驗組的上述指標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參照組,且試驗組的口腔健康生活質量評分(GOHAI)也明顯比參照組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重度牙周病患者在采取植骨手術的同時,采用引導組織再生聯合牙內骨內種植手術治療,既可以增強患者的牙周附著效果,還能改善其口腔健康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
中重度牙周病;引導組織再生;牙內骨內種植手術;臨床療效
牙周疾病在口腔疾病中屬于常見的疾病類型,發病原因主要是牙齦和牙周組織發生炎性病變,雖然牙周疾病的病情發展較為緩慢,但長期的炎癥感染會導致病情反復發作,導致治療難度加大。而中重度的牙周病發展到一定程度,不但會影響患者正常的進食和言語,甚至會造成整個牙周組織壞死,引發惡性的癌癥病變,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健康危害[1]。目前,治療牙周病的方式主要為手術治療,引導組織再生手術就是一種新型的現代醫療技術,目的是為了促進牙周組織的重生,消除炎性癥狀。牙內骨內種植手術則是以穩固松動的牙周組織為治療目的[2]。本研究探討中重度牙周病患者采用牙內骨內種植術與引導組織再生手術治療后,對改善患者的牙周組織狀態和口腔健康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入選對象均經臨床檢查后,確診為中重度牙周疾病,且不存在癌性病變癥狀,所有患者都符合相關的醫學倫理要求條件。排除患有精神功能障礙疾病者,無法進行手術治療且存在身體臟器出現嚴重病變者。將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中重度牙周病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參照組。參照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37~68歲,平均(54.7±4.3)歲。試驗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齡 39~70歲,平均(55.3±4.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在術前都需進行常規的抗感染治療。參照組采取植骨手術與引導組織再生術聯合治療。在牙齦患側行手術切口,手術需保留牙周的軟組織,但要對牙周的炎癥組織和牙結石進行徹底清理,使用專業的骨粉對牙周破損部分進行修補,并對臉頰側部的牙齦瓣進行手術分離、復位和縫合,術后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進行消毒清潔處理和抗生素治療。試驗組在參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實施牙內骨內種植手術。植骨術和引導組織再生術操作方式與參照組相同,在對患者進行口腔消毒和麻醉后,對患者進行牙內骨內種植手術,可以先進行拔髓預備根管,為再次進行牙種植做準備。術中要保證髓孔和釘道處于同一水平,同時要對髓腔進行及時的止血和干燥處理,最后要對根管進行填充和消毒。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PD、PAL、MD(Ⅰ級松動度)和GOHAI量表評分,以此來評定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統計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PD、PAL及MD對比 兩組治療前PD、PAL和MD對比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半年試驗組PD、PAL和MD明顯優于參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D、PAL和MD對比(±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D、PAL和MD對比(±s)
?
2.2 兩組治療后GOHAI評分對比 試驗組治療后GOHAI評分明顯比參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GOHAI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治療后GOHAI評分對比(分,±s)
?
牙周病因為受到炎癥影響,病情較輕時會出現腫脹、疼痛的癥狀,隨著病情的深入,炎性反應越來越嚴重時,會發生膿腫、出血、牙齦萎縮等情況,損傷患者的牙周組織。針對牙周疾病易于引發的疾病危害,臨床上還應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狀況采取相關的應對措施。外科治療是醫治牙周病的常用治療手段,而且手術治療對于牙周病變組織、牙齦部位牙石及牙菌斑的清除有良好的效果[3]。
引導組織再生手術是手術療法中一種可以促使牙周細胞實現再生的新型手術。該手術用于牙周病的臨床治療中,能夠通過新生的牙周細胞不斷繁殖的作用,形成新的牙周組織[4]。而引導組織再生術使用的膠原膜,作為手術的主要材料,具有阻斷牙周軟組織的表面纖維和穩固血液凝聚狀態的作用,有利于降低手術出血量[5]。牙內骨內種植手術利用根管內植入牙內骨內種植釘增加牙根長度,穩固松動的牙齒。因此,牙內骨內種植術與引導組織再生手術聯用,既可以促進牙周骨質和結締組織的新生,又能使松動的牙骨穩定性增強[6]。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PD、PAL和MD明顯優于參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的GOHAI評分明顯比參照組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植骨手術的輔助治療下,給予牙周疾病患者牙內骨內種植術與引導組織再生術,不但可以預防患者再次出現牙齦萎縮、牙齒松動的情況,還可以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態,因此該手術方式是適合臨床上積極推廣的理想治療方案。
[1]李捷,鄧雪蓮.引導性組織再生術治療牙周病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現代醫院,2015,15(12):69-70
[2]劉京津.引導組織再生聯合牙內骨內種植治療牙周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6):1095-1096
[3]譚佳瑋,徐國超.引導牙周組織再生術與牙周翻瓣術治療牙周病效果比較[J].現代實用醫學,2016,28(12):1665-1666
[4]歐陽瑾.引導組織再生聯合牙內骨內種植治療牙周病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22):144-145
[5]王志潔,王玲,周秀青,等.引導組織再生+根內骨內種植治療牙周病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藥,2008,30(3):295-296
[6]謝紅幗,嚴加林,呂敏,等.膠原膜引導組織再生與植骨術在牙周病治療中的聯合應用[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5,31(9):571-573
R783.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10.086
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