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林 買彩紅 王淑芳
(1.甘肅省天祝縣松山鎮畜牧獸醫站,甘肅天祝 733205;2.天??h抓喜秀龍鄉畜牧獸醫站,甘肅天祝 733299;3.天??h動物疫控中心,甘肅天祝 733299)
天祝縣兩鄉鎮天祝白牦牛疫病流行病學調查
孫萬林1買彩紅2王淑芳3
(1.甘肅省天??h松山鎮畜牧獸醫站,甘肅天祝 733205;2.天??h抓喜秀龍鄉畜牧獸醫站,甘肅天祝 733299;3.天??h動物疫控中心,甘肅天祝 733299)
天祝白牦牛是中國稀有而珍貴的地方牦牛類群,是經過長期自然選育和人工選育而成的特有畜種。為更好的做好保種選育工作,做好疫病防控是關鍵的環節。我們選擇了天祝縣兩個白牦牛重點繁育主產鄉鎮,采取查閱資料、糞便蟲卵檢查、解剖全身檢查、血清學檢測等方式作白牦牛疫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兩個鄉鎮發生的傳染病有5種,體內外寄生蟲共22個屬(種)。
天祝白牦牛;流行病學;調查
調查對象選擇從事天祝白牦牛養殖和白牦牛疾病診療以及能夠熟悉掌握本地畜牧業情況人員發放問卷調查,詳細填寫發病地點、時間、診斷方法等。
查閱兩鄉鎮近5年動物疫情網絡傳輸上報的動物疫情數據、《天祝縣畜禽疫病普查資料》,查閱當地畜牧獸醫站近幾年診療記錄、屠宰場檢疫記錄、縣級實驗室診斷記錄、鄉鎮疫(菌)苗訂購使用及免疫注射信息等。
寄生蟲感染隨季節而呈動態變化,一年四季感染率各不相同。我們從夏季開始,在夏季(6月)、秋季(9月)、冬季(11月)三次采集牛新鮮糞便作蟲卵檢查,采集面輻射鄉鎮每個村,時間跨度約1年。
漂浮法和沉淀法 用漂浮法和沉淀法收集糞便中的各種胃腸道寄生蟲蟲卵。取糞樣10g,加飽和食鹽水100ml,混合,通過60目銅篩,濾入試管中充滿,上覆以蓋玻片,靜置半小時后采,取下蓋玻片,覆與載玻片上檢查;同時棄去上層液,吸取沉渣,再作檢查。
采集牛糞便的同時收集牛體外寄生蟲,統計感染率,同時送實驗室做形態學鑒定。
在抓喜秀龍鄉購買淘汰白牦牛2頭(夏秋季各1頭),西大灘鄉2頭(夏季),進行蠕蟲學全身剖檢,收集體內外寄生蟲:包括肺線蟲、肝片吸蟲、棘球蚴等。對現場不能鑒別的蟲體,采集后統計蟲數,加以固定、保存帶回實驗室以備鑒定。分類定種、計數、統計蟲種的感染率和感染強度。
血清作弓形蟲抗體檢測和血液原蟲病檢測,同時采集耳尖血推片,作為血液原蟲病的篩選診斷方法。抓喜鄉血清和推片各30份;西大灘鄉各25份。同時收集蜱蟲等外寄生蟲,送實驗室鑒定。
采集牛全血作血液原蟲病的PCR檢測,全血經過裂殖子提純、基因組DNA純化、基因的PCR擴增等試驗,與基因庫種的巴貝斯蟲、泰勒蟲基因序列對比,判定種類。
(1)經調查和資料查詢,2012年~2016年5年期間兩鄉鎮發生疫病情況,見下表1。

表1 天祝白牦牛疫病發病率、死亡率統計表(2012年~2016年)單位:%
(2)血清學和病原學檢測結果表2:
(3)抓喜秀龍鄉分3個季節分別采集78份、100份、280份糞便,涉及15個場所,結合剖檢,體外寄生蟲檢查和蟲卵檢查,體內外寄生蟲鑒定結果見表3:

表2 弓形蟲、血液原蟲病感染率統計表 單位:頭、%

表3 抓喜秀龍鄉寄生蟲蟲卵檢查和剖檢統計表 單位:%、條
(4)西大灘鄉鄉分3個季節分別采集101份、114份、303份糞便,涉及21個場所,結合剖檢,體外寄生蟲檢查和蟲卵檢查,寄生蟲統計結果見表4:

表4 西大灘鄉寄生蟲蟲卵檢查和剖檢統計表 單位:%、條
(5)2個鄉鎮經調查發生的傳染病有5種:大腸桿菌病、牛出血性敗血癥、放線菌病、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牛副傷寒、牛結核病。體內外寄生蟲共22個屬23個種,即扁形動物門4個屬4個種;線形動物門10個屬10個種;節肢動物門6個屬6個種;原生動物門2個屬3個種。其中屬于二類疫病4種,多種動物共患病2種,人畜共患病3種:弓形蟲病、棘球蚴病、大腸桿菌病。
(1)消化道蠕蟲感染率較高,多為混合感染,夏季分別為52.56%、60.01%,造成的危害也大。體外寄生蟲里疥螨感染率最高,均在37%以上,其次是蜱蟲分別為8%和6%。對比兩鄉鎮內外寄生蟲感染率,西大灘鄉均高于抓喜鄉,前者海拔比后者低,平均氣溫-0.5℃,高于后者的-2℃。
(2)消化道蠕蟲中線蟲感染比較嚴重,夏季優勢蟲種為古柏線蟲、毛圓線蟲、食道口線蟲、夏柏特線蟲。以西大灘鄉為例,古柏線蟲感染率為21.5%,食道口線蟲為11%,毛圓線蟲為7.85%,夏伯特線蟲為6.85%。夏季古柏線蟲感染率最高,秋季和冬季都是仰口線蟲最高。
(3)從寄生蟲感染種類來看,感染率呈動態變化,6月份感染最多達21種,秋季略低,8種,冬季最低6種.感染強度也是夏季最多。
(4)蜱蟲傳染的血液原蟲病,危害很大,每年3~4月份和8~9份是蜱蟲上身期,夏季感染率降低,經統計蜱蟲感染率在6~15%之間,而引起的血液原蟲病感染率分別是33.3%和40%,感染嚴重的引起犢牛死亡。
(5)此次調查兩鄉鎮天祝白牦牛寄生蟲有22個屬23個種,雖然不能完全代表全縣白牦牛寄生蟲感染率,但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調查表明天祝白牦牛內外寄生蟲有41種之多,多為混合感染,其中線蟲23種,絳蟲5種,吸蟲2種,蜘蛛昆蟲10種,原蟲1種,危害嚴重的蟲種有雙腔吸蟲、莫尼茨絳蟲。外寄生蟲采用林丹乳油、螨凈等藥浴,后來使用抗蠕敏、蟲克星等,現在市場上以伊維菌素、伊力先、硝氯酚伊維菌素等藥物,驅治內外寄生蟲更有效,說明寄生蟲種類和強度的減少,和驅蟲藥物有很大關系。
(6)兩鄉鎮牧業生產歷史悠久,都是動物疫病老疫區,但調查疫病發病情況,5年來未發生過一類疫病,弓形蟲、棘球蚴、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牛出敗等二類病都成零星散發,未造成大面積流行。其中大腸桿菌病引起的腹瀉病比例最高,據了解,其他原因引起的犢牛腹瀉發病率較高,達到20~32%,死亡率也偏高,牦牛的繁殖力本身不高,犢牛腹瀉病降低了生產性能。弓形蟲的抗體陽性率分別為12.9%和16%,但都沒表現出臨床癥狀。
(7)調查出人畜共患病3種,嚴重危害著人畜身體健康。據了解2012年全縣新增包蟲病人80人,感染人以藏族牧民為最多;新增布病病人16人,全縣人患布病率為2.83%,牧區病人占多數,也有半農半牧區,都有和家畜接觸史。1998年檢測人群弓形蟲感染率為13%,人們對弓形蟲病了解甚少,羊感染弓形蟲易做成流產,因此應杜絕貓、鼠類進入畜圈,減少疫病傳播機會。因此針對如何科學養殖、減少疫病發生、防護自己等知識的宣傳迫在眉梢。
[1]汪明.獸醫寄生蟲學(第三版)[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姚金桂.天祝白牦牛疫病調查報告[J].中國牛業科學,2011,37(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