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獻偉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我國的產業種類和結構也在隨之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在這種大環境下,小麥的種植環境和模式也就對應的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如何快速提高小麥的種植效益也成為農民的首要關注點。本文以河南省為例,從我國目前存在于小麥種植中的問題著手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來最大程度上提高小麥種植的效益,并以此來保證我國小麥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提高農民對小麥種植的興趣,大力發展小麥產業,為我國小麥的充足供應提供保證。
關鍵詞:小麥種植;效益;途徑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035
世界小麥看中國,中國小麥看河南。河南作為我國小麥主要產區之一,在2012年的時候,種植面積就已經達到了全國總播種面積的22%,而總產量更是占據了26.3%。在河南地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中,光從小麥產業中獲得的收入就占了30%。本文接下來就將從小麥種植中的問題對小麥產業收益低的現象進行探究,并提出相應的措施,以此來促進河南省農民的小麥收益并保證整個小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 目前我國小麥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務農的人數越來越少,農民漸漸發現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遠高于單純的種植和養殖的收入,于是,外出務工的熱潮開始掀起,而出去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務農人員的平均年齡普遍高,務農勞動力大大減少,最終導致農業產量的急劇減少。因此農業種植的方式需要進行改革,以此來改善當前的局面[1]。
然而,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譬如種糧的收益大幅下降,而災害性天氣還頻發,粗放型種植和集約化程度處于很低的狀態,新品種繁多使得小麥種子的相似性增加以及在達到優良品質的條件下并不能達到低廉的價格。
2 提高小麥種植效益的有效途徑
2.1 控制小麥生產成本
要想提高小麥種植的經濟效益,要從生產成本著手,小麥種植過程中投入的生產成本是決定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之一。而生產成本無外乎就包括小麥種子、化肥等物資的購置,因此,要加強對生產成本的控制,就需要加強對物資成本的控制,減少其它不必要的投入。從河南粗放型種植和集約化程度低的問題可以看出,需要實現區域化布局,實現產業化經營,這是實現減少生產成本的重要舉措之一。還應注重基礎設施的改良,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提高產業的作業率。
2.2 改良土壤,增肥地力
土壤作為培育小麥的基礎設施,其質量的優劣對產量的高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除了控制小麥的生產成本,還應增強土壤的肥力。而目前所掌握的增強土壤肥力的方法有2種:秸稈還田,這是用來改善土壤肥力的普遍做法,這種方法能提高土壤肥力,還能夠增加土壤的松軟度,從而為整個種植系統的循環起到了促進的作用;科學測土配方施肥,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得土壤中氮、鉀、磷的比例更加合理,這樣在進行施肥工作時,工作者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土地肥力,合理、有針對地進行施肥,以此來提高產量,還可以減少不必要資金投入的流失[2]。
2.3 選用優質的小麥種子,提高小麥質量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優質的種子相應的擁有更高的抵抗病蟲的能力。所以在挑選小麥種子的時候,應當因地制宜,對應種植場地不同的氣候條件,選擇最適合的且品質優良的小麥種子。但是,僅僅篩選出優質的種子并不能夠使提高效益一步到位,還需注意小麥的栽培模式,針對不同的條件,做出相應的調整。就比如河南災害天氣頻發,就需要做好麥地的防護措施,如果是遇到了嚴重的病蟲害,就要提前開始做好病蟲害的防治以及治理工作。
2.4 實行小麥的精深加工,實現轉化增值
在小麥種子優質未優價的前提下,提高小麥經濟效益,就要將注意力放在小麥的精加工上。具體的就是在種植、生產和銷售這3個方面將產業鏈拉長,要有創新意識,及時開發與小麥精加工有關的系列產品,以此,來實現最終的轉化增值。
3 結語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經濟發展在國家總體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農業經濟的改革發展是重中之重。小麥又是我國的第三大糧食產業,因此小麥產業的經濟效益應當處于國家關注點的重要方面。而為了有效地提高小麥種植的效益,就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小麥的生產成本,改良土壤,使得土地增肥,并選用質量優等的種子,提高小麥的質量,最后實行小麥的精深加工,為小麥的轉化進行增值。
參考文獻
[1]何云超.小麥種植中提高效益的途徑[J].南方農業,2015(12):
17-18.
[2]王維維.淺析小麥種植中提高效益的途徑[J].農業與技術,
2015(2):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