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群 陸春 韋文潔
摘 要 教育本身是動態的,它的不確定性滲透于教學設計及教學情境瞬息萬變的整個教學過程中。而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之一,是由有教師講授與學生學習雙向互動交流的若干能夠實現預設教學目標的教學環節組成。教學過程是動態的,而動態生成性教學是一種關注教學過程、關注人的教學理念,是學生學習主體性與獨立性的真正體現。
關鍵詞 課堂教學動態化 生成性教學 衛生法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61
Abstract Education itself is dynamic, and its uncertainty permeates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of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situations that are changing rapidly. And classroom teaching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mean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taught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learn two-way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to achieve a number of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dynamic, and dynamic generation teaching is a kind of concern about the teaching process, concerned about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is the the real embodi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subjectivity and independence.
Keywords dynamic classroom teaching; generative teaching; health law
1 傳統教學中忽略學生學習主體性、教學過程即執行教學方案的過程
在傳統的衛生法學教學中過于偏重法學理論、法律概念和法律條文的理論講解,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沒有得以加強,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社會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以 “教”為中心,缺少對學生“學”的效果和效率的關注,教師偏愛于將自己寫得非常具體而詳盡的教案在課堂上逐一展現,把教學過程變成執行事先預設教學方案的過程,認為教學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按教案設計時預設的教學問題得到預想的答案,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進入自己設計的教學情境及教學節奏中,忽略了學生利用自己思維獨立思考的過程,課堂上學生參與度較低,缺乏真正的互動與交流,學生學習主體性難以發揮,實質上是以教代學的教學模式。
2 傳統教學過程單一,忽略學生間的互動性及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偏重于教師的課堂講授,忽略學生間互動與交流,常將理論知識作為純粹的客觀對象來學習,學生學到的知識誤認為是固定不變的惟一結論,似乎教學過程即為簡單的傳授標準答案的過程,學生基本上是被動接受課堂知識,課堂教學往往變成課前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具體設計和設想,直觀地表達成為一份份詳細的教案,教學就按照設計的教案從容地進行,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常常被忽略,學生與老師配合在課堂上完成教師事先預設的教學方案, 缺乏學生真正參與的課堂教學即刻失去了應有的生機與活力而變得機械、沉悶。傳統教學設計的局限性,對教學固有的“不確定性”希望通過有意識地加以控制,這樣勢必會造成教學的呆板,學生無法伸展其創造力,形成模式化和刻板化的預設性教學, [1]忽略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3 教學是一個不確定的、動態的生成過程
衛生法學課程教學內容涉及大量的理論和法律條款,包括法學、衛生學、醫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多個方面,是應用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偶發事件時有發生,例如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有關醫患關系的媒體信息會影響著人們的視野,同樣也更容易進入醫學生們的視線,他們會將來源于生活中的信息帶入課堂,打亂教師預先設定的教學計劃,使原定的教學目標無法完成,由此教學方式方法也應隨之調整和變化。教師開展衛生法學教學時,會依據不內教學目標與學情預設可能的教學情境,把學生看成教學對象和教學資源,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不期而遇的事件,課堂教學的不確定性存在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動態生成性教學,使每堂課的教學與眾不同,不存在重復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滿懷期許與新奇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同時還保障教學內容鮮活生動,呈現高效率課堂,這樣充滿活力的課堂更易達到教學的最終目標。
教學進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積極主動的探索者,教師是課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傾聽者和處理者,課堂教學進程中學生的知識生成是多方面的,可來自教師的引導,也可來自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學過程的真實推進及其最終的結果,更多取決于學生的學情、課堂的具體進行狀態和教師的處理策略。動態生成性教學可呈現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上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與教師進行互動、對話和溝通。學生的發揮成為課堂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學設計離不開學生的創造性發展,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
4 教學設計在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完善
教學進程的生成性,倡導教師積極面對教學課堂中隨時偶發的事件,及時合理調整教學的運行方向,以保證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和生成性特征,對教學設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學設計需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全過程的各種場合都存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案則完成于教學過程的各類情景中。課堂教學之前設計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現場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材的互動關系而形成教學方案,且在教學完畢后教學方案才能最后完善。教學設計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的,并將適時應用到教學實踐中,課堂上教師的即時表現將會構成教學設計的重要部分,而學生的臨時發揮也會成為教學設計中的亮點。教學方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形成并引導教學走向深入,課堂因為有了動態生成而活躍,師生因為有了動態生成而成長,教學因為有了動態生成而充滿活力與生機。[2]endprint
5 多種策略準備,充分發揮教學機智,捕捉并利用動態生成的教學新資源
大學課堂教學過程是隨時可發生變化的,是各種教學方法靈活交叉的運用,可在具體教學情景下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如筆者在衛生法學課堂講授血液管理法律制度方面內容時,以案例教學法代替傳統教學法,以“先驗血還是先救人”案例進行討論式教學,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他們熱情極高,很快就展開對話繼而進行辯論,學生當中出現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應該先救人,另一種認為是先驗血,“先救人”觀點支持者理由是維護生命健康權益是衛生法律制定的根本宗旨,應先救人;“先驗血”觀點支持者理由是要遵循獻血法的相關法律規定,為保證臨床安全用血,應先驗血,驗血合格后才能將血用到患者身上。在這樣的相互討論過程中,教師可提供一些相關信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最后教師總結給出結論性觀點。如此互動的課堂,師生參與積極性較高,他們在交流與互動中產生臨時性教學資源,且教師能即時應用到教學中,其教學效果明顯優于講授法。
課堂是師生共同參與的課堂,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過程、教師的教授過程,更是學生的發展過程、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課堂教學是發展變化的、是動態的,生成是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一定的課堂情境中,通過合作、對話、交流而產生的有意義的一種自身體驗,這是課堂上不可預知、預設教學方案之外的新情況,同時也是可供教師利用的教學資源之一,該教學資源是動態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及時捕捉并將其巧妙應用,才能成為真正的課堂教學資源。生成性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課堂應變能力,在不斷變化的教學情境中隨機應變,正確處理課堂上可能隨時出現的教學事件。
動態教學是一種關注學生、關注教師、關注教學過程的教學,是具體的、動態的、開放的教學過程,該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關注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交流與合作,重視來自學生的信息回饋,以學生有價值、有創見的問題與想法為契機,及時調整或改變事先制定的教學方案,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問題,甚至可能會超越預設的教學目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動態教學尊重了學生的學習獨立性,有選擇性地利用課堂教學中即時生成的教學新資源,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按預設不變的教學模式,使動態生成課堂教學成為常態,是一種符合現代教育發展需要的教學理念。
當然,動態的教學過程并不是教師在課堂上遠離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而隨意發揮,讓整個課堂教學均處于生成狀態,而是要在充分預設的豐富教學情景下,教師放眼整體,關注個體,依據具體的教學情境、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的教學節奏,隨時調整教學過程,使不確定的課堂沿著一定的軌跡運行,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課堂充滿著生命活力??傊尚越虒W理念倡導教學是多種教學方法的交叉綜合應用,特別是師生互動式的教學方法( 如討論、辯論等) 在生成性教學中更受師生歡迎。因此,改變目前單一的教學設計及教學評價,提升教師課堂隨機應變的教學智慧,提倡彈性化的課堂教學設計、注重多角度教學評價等均有助于生成性動態教學的推廣與實施。
參考文獻
[1] 劉月姍.動態生成教學淺識.科教導刊,2010(11):43.
[2] 李祎,涂榮豹.生成性教學的基本特征與設計.教育研究,2007(1):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