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瑜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日漸提升,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不斷進步,使得幼兒啟蒙教育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幼兒啟蒙教育主要是在幼齡兒童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尚不成熟的時候,對其進行引導和教導的一個教育過程。幼兒讀物在啟蒙教育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開展幼兒啟蒙教育的重要基礎條件。中國古代在長期的幼兒教育實踐中,總結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沉淀了許多優秀的傳統啟蒙讀物。本文主要從幼兒傳統啟蒙讀物在當前幼兒園應用的實際出發,分析幼兒傳統啟蒙讀物在應用上存在的問題,討論幼兒啟蒙讀物在幼兒園應用的有效對策,以期實現幼兒啟蒙教育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啟蒙讀物 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68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social and economic level, people's pursuit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higher and higher, and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educational level are continuously improving, which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Early childhood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is mainly an educational process which guides and teaches young children when their thinking patterns and behavior patterns are not yet ripe. Children's read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itiation educ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ndition to carry out the infant's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In the long practic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the author summed up and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and precipitated many excellent traditional enlightenment book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ldren's enlightenment books in the current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kindergarten,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ldren's enlightenment books problems, discuss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enlightenment books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mportant goal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enlightening reading materials; preschool education
傳統啟蒙讀物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產物,是中國古代用于啟迪童稚、消除蒙昧的教育讀本和文學作品。幼兒學習中常用的傳統啟蒙讀物有《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等,這些傳統啟蒙讀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化常識。將傳統啟蒙讀物應用到幼兒啟蒙教育中,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幼兒的視野,使幼兒有更多的閱讀選擇,充分發揮傳統啟蒙讀物的重要作用,可以向幼兒輸送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弟子規》是規范孩子言行舉止的一部啟蒙讀物,被稱為是“開蒙養正之最上乘”;《三字經》被稱為“蒙學之冠”,它具有豐富的內容和簡約的表達形式,被聯合國選入“世界幼兒道德教育叢書”,讓幼兒在養成良好習慣的基礎上,進一步開闊視野,體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千字文》既是一部“百科全書”,又是一篇“絕妙文章”,幫助幼兒拓展知識結構,提升早期閱讀能力。
然而,在當前傳統啟蒙讀物在幼兒園的實際應用中,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存在許多不足與缺陷,直接影響了傳統啟蒙讀物教育作用的發揮。
1 傳統啟蒙讀物在幼兒園應用主要存在的問題
(1)對傳統啟蒙讀物的教育教學流于形式,“呆讀死記”。“教”重于“學”,教師在進行傳統啟蒙讀物教學時,著重于幼兒朗讀、背誦以及識字,使幼兒將學習的注意力與重點都轉向了對內容的背誦與識字上,對傳統啟蒙讀物的教育目標的制定相對單一,從道德角度對幼兒進行一味的說教,缺乏對幼兒理解與掌握方面的注重,忽略幼兒的接受能力,許多幼兒都表現為濫竽充數。這種教學的形式嚴重不符合幼兒學習的規律,對幼兒學習和發展將會形成不利影響。
(2)幼兒園與家長溝通不足,傳統啟蒙讀物教學知行脫節。據筆者的觀察與對個案幼兒園教師訪談了解到,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不夠深入、不全面、也不徹底,溝通方式也比較單一,家長與教師的之間表現差異,從而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幼兒在幼兒園學習了《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在老師的引導下,每次叫幼兒的名字,被叫到名字的幼兒都會大聲回應,可是一回到家里,當父母或長輩叫幼兒名字的時候,有的幼兒卻置之不理,忙著玩自己的玩具。傳統啟蒙讀物教學,不僅要幼兒能夠認知,更應當積極實踐,才能實現啟蒙教育的目標。endprint
2 傳統啟蒙讀物在幼兒園應用的對策
2.1 加強幼兒教師在國學啟蒙方面的教育
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整體水平。當前多數幼兒教師在國學啟蒙方面底子太薄,傳統啟蒙讀物在幼兒園的應用,需要幼兒教師深入研讀傳統啟蒙讀物文本,根據幼兒特點設計教育教學活動,操作性非常強,對教師能力要求高。為了促使幼兒傳統啟蒙讀物可以充分發揮重要作用,必須采取有效的對策。在學前教育中應增加傳統蒙學方面的內容,使幼兒教師在職前教育中多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啟蒙讀物的內容,受到專業的系統訓練,掌握中國優秀的傳統啟蒙讀物精髓要義,使教師有能選擇和駕馭傳統啟蒙讀物的應用過程,從而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只有教師對傳統啟蒙讀物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夠掌握其蘊涵的各種信息,才可能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合適的教學,從而發揮傳統啟蒙讀物教育的效能。
2.2 采取多種形式不斷完善家園交流與合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蘇霍姆林斯基說:“若只有學校而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沒有學校,都不能單獨地承擔起塑造人的細致、復雜的任務”。
家園合作是現代社會對學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為了幼兒教育的有效性,必須要加強家園合作。幼兒教師可以把家長作為有效實施傳統啟蒙讀物教育的工作伙伴,可以向家長發放“傳統啟蒙讀物閱讀調查問卷”了解家長對傳統啟蒙讀物的掌握情況,通過幼兒園網站、家長信箱、幼兒成長檔案等形式讓家長隨時了解傳統啟蒙讀物教學的情況,通過親子活動方式加強家長與幼兒在傳統啟蒙讀物教育活動中的交流,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到幼兒的國學啟蒙成長活動中,引導幼兒尋求家長幫助,共同解決問題,使家長切身感受到幼兒的快樂與成長,從而實現傳統啟蒙讀物教育的知行統一,更好地發揮國學經典的作用。
3 傳統啟蒙讀物在幼兒園應用的教育建議
3.1 傳統啟蒙讀物教學應以幼兒為主體
《綱要》中規定了教育活動內容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傳統啟蒙讀物教學在內容的選擇及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基于幼兒現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來展開。國學經典承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內容有些已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因此傳統啟蒙讀物在幼兒園的應用首先要充分考慮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對傳統經典進行現代化、幼兒化解讀處理,將之轉化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便于幼兒理解和接收的內容。比如《三字經》的后半部分講到了中國的歷史,這一部分內容比較抽象,3-6歲的孩子難以掌握,如果能在每個朝代選編最典型的故事,比如“伏羲捕魚”、“堯舜禪讓”、“大禹治水”故事,通過講故事和游戲等形式,讓幼兒對歷史朝代有更直觀的感受,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繼續了解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興趣。
3.2 傳統啟蒙讀物教學應以情景互動為重要手段
現代教學模式論認為:教學就是情景的創造。最有效的教育教學,就是通過教師的春風化雨,為孩子制造一個想象的環境,將他們引領到學習的過程之中。因此,傳統啟蒙讀物在幼兒園應用時,要努力創設新穎獨特的情景。通過創設情景,詮釋國學經典的現代意義和價值,使幼兒對每一個國學經典內容的學習都能置身于特定的情景,教師利用這些情景自然而然地激發幼兒探索和求知的興趣,使幼兒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力量,真正走進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的教育過程中。這同時也符合《綱要》中規定的教育活動內容要注重“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與生活、游戲之中”的原則。比如在《三字經》中的經典原文“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我們可以先準備稻子、高粱、豆子、麥子、黃米、小米這六種糧食作物的圖片或實物,引導幼兒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進行撿拾。這一情景創設的目的在僅在于幫助幼兒體會大豐收的喜悅心情,更在于培養幼兒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品質。
傳統啟蒙讀物在幼兒園的應用重視情景創設的同時,更要重視在特定情景下展開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動,從教師與幼兒互動到幼兒與幼兒互動到幼兒與環境互動等。在師幼互動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幼兒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形成積極有益的幼幼互動,在互動中,讓幼兒懂得基本的社交和生活禮儀,也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傳統啟蒙讀物是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一種體現,通過這樣的情景創設,既讓幼兒感受了歷史文化,同時又對現實生活產生實際聯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實現了歷史和現實的互動。
3.3 傳統啟蒙讀物教學應以傳統文化為線索
當今世界的發展,需要我們具有國際化的視野的同時,又要本著文化多元性和文化本土性并重的原則,培養幼兒從小樹立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幼兒學習傳統文化的方式不應該僅僅在“朗讀”或“背誦”上,而更應該在“品”上。所謂“品”,就是幼兒用幼兒喜歡的方式來品味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在傳統啟蒙讀物教學中,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通過情景等幫助,充分地體驗和感受傳統文化。漢字作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結晶,非常凝練,內涵也很豐富。在課程設計上,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精選有趣漢字,收集或制作精美的動畫,讓幼兒欣賞和表演的過程中,感受經典的永恒魅力和漢字的優雅精致。如《弟子規》中學習的漢字“看”,“它的古文字字形,上面是手,下面是目,像用‘手在‘目上撘個涼棚,遮擋陽光,便于看清遠處的東西。‘看的本來的意思是遠望,引申為觀察、注視。”幼兒通過欣賞“看”字的演變過程,非常輕松地就能捕捉到該字的含義,并從中可以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又如《三字經》開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可以設計“神奇的染紙”活動,讓幼兒在動手染紙的操作過程中,初步了解“性相近,習相遠”的道理。
4結論
傳統啟蒙讀物在幼兒啟蒙教育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實現啟蒙教育重要目標,傳統啟蒙讀物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讓幼兒讀和背上面,而應該以經典原文為依托,引申出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采取幼兒喜歡的形式,讓幼兒在活動中快樂地體驗傳統文化;在情境中,立體感受經典的魅力,從小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 何麗杰.傳統啟蒙讀物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 劉曉東.論教育與天性[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4] 王財貴.文化熏陶、智能鍛煉、人格完善——幼兒經典誦讀工程[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0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