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奇 張慧 陳浩 吳長初
摘 要 目的:進一步探索大學生創新社團實踐能力培養與形成性效能評價改革。方法:通過問卷調查形式采集大學生參與創新項目、論文發表與分享獎勵等情景過程中產生的正能量信息,包括態度、自信與成就感;采集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對專業學習促進作用等形成性效能評價的信息;運用創新社團與非社團成員A、B組“兩兩”法進行效能檢驗,對比兩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效果的差異。結果:通過對科技創新實踐興趣感、促進專業學習自信感和獲得社會認可度的成就感問卷分析得知,A組學生優良率為100%,而B組學生優為0,良率為76.91%。檢測A組學生的形成性效能評價明顯優于B組。結論:A、B組“兩兩”效能檢驗有顯著性差異。
關鍵詞 科技社團 科技創新 形成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85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and formativ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ssociations. Methods: the positive energy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questionnaire collec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innovative projects, publishing and sharing incentiv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scene, including attitude, self-confidence and sense of achievement; acquisition innovation practice students on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the use of innovative community and non community members A, B group the "2-2" method for performance test,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rough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actice, promote interest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nfidence and get social recognition of the achievement questionnair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 group fine rate was 100%, while the B group is excellent was 0, good rate of 76.91%. The formative efficacy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 group A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group B.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test of "2-2" in A and B groups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t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mative assessment
基于大學生創新社團實踐屬于第二課堂形成性教育范疇,開展大學生創新社團實踐能力培養測評,有利于大學生創新成效的凝練、肯定和信息反饋,對進一步鼓勵學生提高創新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近年來,相關大學生課外研學能力培養的研究報道較多,但如何進行檢驗和客觀評價的研究文章不多,特別是有關形成性效能評價的報道少見報端,本文就大學生創新社團活動的實踐效果與形成性效能評價檢驗指標進行問卷調查、檢測分析,探討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本項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檢驗為非量化指標,研究對象A組為本校人體科學興趣小組科技創新社團成員隨機抽27人;B組(對照組)為大一學生中隨機抽52人,分別通過問卷調查形式采集有關參與創新項目實施、論文發表與分享獎勵成果等情景過程中產生的態度、自信與成就感以及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對專業學習促進作用等形成性學習效能評價的定性信息,采用“兩兩”對照分析比較統計方法,檢驗是否有顯著性差異,以便對大學生研學創新能力培養意義進行肯定。結果如下。
2 調查與結果
調查問卷分10項,包括個人課堂學習狀態、自主學習基礎、是否參加社團活動、是否參加過課題實施、是否參與論文創作、是否獲得個人或集體獎勵、對創新活動意義認識、對創新能力培養與臨床應用的關系認識、認為目前創新實踐活動的不足與如何更好開展活動建議等。采用定性選擇回答,前1-2項學習基礎任選“很好”、“好”、“較好”或“不好”;中間3-8項是否參與創新有關活動任選“特有”、“有”、“稍有”或“沒有”回答。后9-10項需簡要回答說明主要問題和建議即可。按以上情景選擇結果看是否有創新實踐興趣感、促進專業學習自信感和社會認可的成就感評定等級,即“優”、“良”、“中”、“差”綜合確定形成性評價效能優良率。關于大學生創新實踐綜合能力培養效能,是有組織社團活動形式好還是自發學習的好,通過科技社團能力培養組(A組)與和隨機抽樣自發學習組(B組)問卷樣本信息 ,代入“兩兩”分析統計對照檢驗,確定形成性效能評價的結果和意義。調查項目分析如下(見表1)。endprint
3 討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科技創新在社會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在全面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推進我國創新體系建設中應起到積極的作用,各級高校都要把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推動教育評價理論基礎建立和創新與應用能力拓展,就要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要打造學生的創業精神,就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近年來,我國醫學院校本科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實踐的進一步結合,也促使教育評價理論研究不斷深入。嗣后,我國教育評價在反思歷史、重建秩序改革實踐中,從引進和介紹海外的教育評價理論成果開始逐步進入創建中國特色教育評價理論的持續發展時期。教學以學生為本,教學評價學生為主要對象, 教學形成性評價重在能力培養(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應用力)。重視創新人才的素質培養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趨勢。在2012年8月1日,教育部辦公廳下達關于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指出:在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服務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新帶動創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實踐經驗證明,要搞好大學生的創業,必須先有創新為基礎,要創新教育模式,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要訓練創新技能。因此,開展學生課外研學創新能力培養與形成性評價立項研究的動機,既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是對近年課外形成性教育實踐的績效檢驗。
目前實施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呈多元化發展,由原始自發獨立修養逐步向有組織的“二課堂”素質拓展、導師制及創新社團集體訓練培養等模式發展,[1]其改革效果逐漸明顯,可見一斑。但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效能評價分析,不像“一課堂”那樣可以通過平時作業、測驗考核、期末考試等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判定學習效果。因此。目前仍然沒有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統一的檢驗方法與手段。鑒于大學生創新社團實踐能力培養屬于綜合素質發展范疇,嚴格說也應屬于形成性教育過程,故本文將大學生創新社團實踐能力培養列為形成性效能評價分析,其評價結果作為學生形成性教育素質的一部分,作為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綜合評價,[2]雖然不能算不首創,也將具有一定改革意義。根據以上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不難看出被調查A、B兩組比較,從對科技創新興趣感、促進專業學習自信感、和獲得社會認可的成就感的人數來看,[3]從來自科技創新社團(A組)的學生信息顯示較為突出;從綜合素質測評情況分析,[4]A組的學生優良率為100% ,而B組的學生優秀為0,良好為76.91%,A、B組“兩兩”檢驗結果對比有顯著差異,充分彰顯了科技社團的效能優勢趨向。應該指出的是,雖然以上評價指標體系相對不夠完善,檢驗方法也存在一定模糊性,而且調查結果也顯示A組社團成員也有個別沒有成效感的現象出現。盡管如此,總體效能分析結果還是可以看出,無論是參與科技創新社團實踐能力培養,還是自發獨立開展創新能力修養,在創新學習的形成性效能評價都有提高的跡象。說明只要要肯投入,就會有收獲。最后,本項問卷調查對于檢測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效能評價分析而言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信度,檢測有效,堅信隨著大學生創新實踐改革的深入與評價體系的建立,[5]將會在效能評價方面不斷得到完善。
參考文獻
[1] 李磊,姜琦,于瑤.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醫教育ECM,2007.26(1):56.
[2] 趙楠,宋波基于學生專業性社團建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問題的探析[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2.17(2):48-51.
[3] 鄭玉才.大學生創新成果評價體系研究[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2):60-61.
[4] 金琴.大學生創新素質綜合評價體系初探[J].科技創業月刊,2005(8):91-92.
[5] 孫波,楊欣虎.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7(1):35-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