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豐
【摘要】目的 研究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92例缺血性中風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給予對照組常規西醫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針灸治療。結果 相對于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顯著降低,并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4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5.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療效顯著,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針灸;缺血性中風;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7..01
缺血性中風也就是西醫中腦梗死、腦血栓等閉塞性疾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1]。通常情況下,缺血性中風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表現為半身不遂、語言障礙,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死亡率,不僅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將患者的痛苦增加,而且顯著增加了家庭負擔[2-3]。本研究為此選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92例缺血性中風進行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缺血性中風患者中選取9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46例,平均年齡(60.21±5.26)歲,平均病程(3.56±1.35)個月,包括26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對照組患者46例,平均年齡(60.05±5.12)歲,平均病程(3.55±1.38)個月,包括27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西醫治療):將20 mL銀杏達莫加入到0.9%的氯化鈉250 mL注射液中,將8ml丹參酮注射液加入到0.9%的氯化鈉250 mL注射液中,給予患者靜脈滴注,患者每天進行一次治療,一個療程為三周。
觀察組(針灸治療):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選取頭穴為主,取風府、風池、太陽、雙側運動區、印堂、四神聰、百會、水溝等穴位,配合體穴,病側上肢取合谷、內關、曲池、肩髎、肩貞、肩髃等穴位,病側下肢取太沖、解溪、梁丘、血海、陰陵泉、陽陵泉、足三里、風市、髀關、秩邊、環跳等穴位,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對以上所有穴位進行辯證酌情增減。常規消毒所選穴位,采用毫針對其進行針刺,頭部穴位選用捻轉補瀉手法,體穴選用提插和呼吸補瀉手法,針得氣之后,留針三十分鐘,期間要進行一次行針,患者每天進行一次針灸治療。兩組患者均連續進行4~12周的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將所收集數據納入SPSS 2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對于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顯著降低,并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療效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4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5.22%,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 論
我國中醫認為缺血性中風的病機為肝腎陰陽失調、氣虛血瘀、風陽上亢,促使腦脈痹阻。該疾病的主要誘因為嗜酒、情志相激、憂思惱怒、氣候驟變等,所以在治療上要嚴格遵循“調和氣血,疏通經脈”的原則。采用針灸法對該疾病進行治療具有獨特的優勢,屬于一種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兩種療法均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針灸療法更加顯著。其次,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4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5.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進一步證明了針灸療法在缺血性中風治療上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療效顯著,在臨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 奕.針灸與醒神通絡方聯合治療對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神經功能缺損影響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6,32(10):25-28.
[2] 王 迅.醒腦開竅針法聯合扶正消栓湯對缺血性中風急性期患者hs-CRP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6,32(4):17-19.
[3] 楊曉鴻,陳 芳.醒神通絡方加針灸改善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神經功能缺損的療效研究[J].醫學信息,2016,29(18):82-82.
[4] 姚貴軒.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2):91-94.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