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婷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期農業及經濟的發展需求。在此情況下,家庭農場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模式,越來越被農民和國家重視和運用。本文對在我國實行家庭農場的優勢和條件進行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家庭農場;優勢;條件
中圖分類號:S-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219
在家庭農場經營模式中,家庭成員作為主要勞動力,對農業進行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的生產經營,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是農業收入。在2008年政府提出要將家庭農場經營作為農業規模經營主體之一后,全國多個地區先后建立了家庭農場試點,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因此在我國積極發展家庭農場是切實可行的。
1 在我國發展家庭農場的優勢
1.1 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農業現代化是當今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是農業從傳統的生產運作模式轉變為與現代先進科技手段及科學經營管理方法相結合的新型農業模式的過程。家庭農場以家庭為單位,通過先進的技術及資本和有效的勞動,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和商品化,是符合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的,有利于節約農業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利于縮小城鄉間的貧富差距。
1.2 促進農業屬性的發揮和農業資源的充分利用
作為家庭農場主要勞動力的家庭成員之間彼此熟悉了解,相互間具有較高的信任度和較一致的共同目標,因此能夠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充分發揮家庭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和生產積極性,即使在沒有外界力量進行監管的情況下也能夠各盡其能,充分運用掌握的生產資源,促進農業生產,不僅加強了家庭凝聚力,還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具有自身生長規律的動植物是家庭農場的勞動對象,這要求勞動者能夠具備更高的責任心和耐心對作物進行看管。相對于其他農業經營模式,只有家庭農場能夠更好適應具有很強靈活性和責任感的農業生產需求,適時給予勞動者生產自覺性激勵[1]。
1.3 是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豐富和完善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我國的重要農業制度,同樣以家庭經營為主,不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擁有土地所有權的集體將土地經營權按戶承包給個人自主經營,雖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但也容易造成土地過于細碎分割、難以深入規模化經營等弊端。而家庭農場則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之上,將部分農民的土地承包權通過合法自愿的方式租賃或轉包給其他家庭,這不僅保留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現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解放農村生產力,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優勢,還克服了其生產經營規模小、土地分割細碎化等弊端,進一步推進了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促進了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的發展[2]。
1.4 有利于規避農業風險,提高農業產量和質量,易于政府監管
家庭農場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相對其他形式擁有更加靈活多樣的信息獲取渠道和決策機制,能夠讓勞動者更加快速有效地預測風險并及時采取措施規避,減少經濟損失;家庭農場的生產目標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能夠推動農業逐漸向盈利功能轉變,有利于克服小農經濟的弊端,提高農產品商品化程度,也促使勞動者自發地注重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提高農產品食用安全指標,便于政府對農產品生產及運營的監督和管理。
2 我國發展家庭農場的條件
2.1 土地流轉得以實現為發展家庭農場提供前提條件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農民的生產和就業不再完全依靠土地,而是開始面向多種非農產業領域選擇。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不僅給農民帶來眾多就業機會,也促使一些過剩農業勞動力的出現,這就使得大批的農民擺脫土地的束縛,從事非農產業,農村因此出現閑置土地可以流轉,為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了土地條件。
2.2 農民自身向適應家庭農場發展的新型職業農民轉變
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需要具有更高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經營主體。因此,農民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樹立適應市場經濟的新型農業經營理念;要具備較高的農業知識素養和能夠掌握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專業技能水平,以便促進家庭農場的現代化和機械化發展。
3 結語
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積極推廣家庭農場這種新型農業經營方式對我國農業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和農民都要準確地認清發展家庭農場的優勢,積極為家庭農場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推進家庭農場模式在我國農業發展中的運用,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朱啟臻,胡鵬輝,許漢澤.論家庭農場:優勢、條件與規模[J].農業經濟問題,2014(7):11-17,110.
[2]屈學書,矯麗會.我國發展家庭農場的優勢和條件分析[J].經濟問題,2014(2):106-108.
[3]杜國明,薛云峰,歷亞敏.中國發展“家庭農場”的條件與路徑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22):3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