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玉晶
摘要: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倡議?!耙粠б宦贰苯o黑龍江帶來了經濟發展的機遇。依托“一帶一路”促進黑龍江經濟內外兼修是發展之路。
“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充分依靠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以古代“絲綢之路”為歷史符號,倡導互聯互通,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一帶一路”的提出與形成
一帶一路”秉持開放包容精神,不搞封閉、固定、排外的機制?!耙粠б宦贰笔乾F有合作的延續和升級,把現有的、計劃中的合作項目串接起來,形成一攬子合作,以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應。
2014年10月24日,中國、印度、哈薩克斯坦等21國在北京簽約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成為中國資本輸出的重要平臺。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0年至2020年十年間,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入8萬億美元。
2014年11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作主旨演講時又宣布,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開放的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貿易額2360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26%。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1445億美元,增長10%,占出口總額的28%,大幅領先于整體出口增速;自沿線國家進口915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23.4%。
第71屆聯合國大會決議歡迎“一帶一路”等經濟合作倡議,敦促各方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呼吁國際社會為“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提供安全保障環境。至此,一帶一路在國際產生被認知到認同的質變,影響了世界發展方向。
二、“一帶一路”給黑龍江帶來了經濟發展的機遇
對于黑龍江來說,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意義在于經濟更容易取得突破性進展,也是最讓人期待發展成果。2013年以來,黑龍江省著眼自身區位特征,打破“邊緣化”的思維慣性,提出了“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并于2015年3月被正式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黑龍江在推進“一帶一路”中的道路聯通方面,打造了以哈爾濱為中心,以大連、丹東、海參崴港口為支點,以中蒙、中俄鐵路、公路為脈絡的通暢的物流通道。黑龍江省和鐵路部門大力推動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跨國運輸體系也得以逐步建立。哈爾濱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哈齊客運專線、牡綏鐵路擴能改造等系列工程相繼竣工,僅2015年即完成鐵路建設投資263億元。同時,準確把握俄羅斯開發遠東的歷史機遇,與俄羅斯方面在能源、農業、產能合作等領域展開深層次合作;用工業園區、開發區建設提升外貿能力,積極拓展蒙俄朝韓的海外市場;有效利用哈爾濱智力資源豐富的區位優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整合提升區域旅游資源,打造東北亞休閑旅游經濟。黑龍江優勢在于邊境安全、交通狀況、工業基礎、能源資源條件好,實施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的可行性明顯。2015年6月,哈歐國際班列正式開通,西方的歐洲和東方的黑龍江第一次成功牽手;2015年8月,從哈爾濱組織貨源形成的144個集裝箱,搭乘哈爾濱—綏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釜山班列,通過跨境陸海聯運的方式抵達韓國釜山港;2016年2月,哈俄班列成功運行,哈爾濱到葉卡捷琳堡的運輸時間僅需十天。至此,黑龍江省形成了西通歐洲東出海的國際物流新格局,正加速實現從東北內陸省份到連接日、韓、俄、歐開放樞紐的角色轉變。在航空方面,積極推進機場網絡建設,形成以哈爾濱為中心的航空貨運樞紐和跨境多式聯運交通走廊;打造黑河、同江、撫遠三個向北開放的新突破點;構建由黑河公路大橋、同江鐵路大橋、東寧界河公路大橋、黑瞎子島口岸、俄濱海1號國際大通道、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形成的新互聯互通交通網。
三、“一帶一路”促進黑龍江經濟內外兼修
黑龍江經濟振興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結構性、體制性、資源性三重壓力。煤油糖木集中負向拉動,與培育新動能相互交織的矛盾。以開放、綠色、集約的思維,盤活人流、物流、資金流來發掘龍江經濟優勢。在“一帶一路”視角下,以開放倒逼發展內生動力形成是黑龍江經濟的重要發力點。
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黑龍江省已在政府職能轉變、深化企業改革等方面是關鍵,包括簡政放權、推動管理型政府向服務性政府轉變、加強國有企業的內生動力、提高高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等,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發力:
首先,形成共振效應的優勢產業區域群。黑龍江已被國家定位為中國向北開放的橋頭堡,在經濟發展中,“一帶一路”是黑龍江省促進優勢國企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鏈呈放射狀延伸形成共振的重大戰略機遇。一方面揚長避短、取長補短,與吉、遼等老工業形成分工協作的集群互補式發展,另一方面還可與環渤海、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形成制造業優勢互聯互通。有利于消除區域產業集群的制度壁壘,充分利用絲綢經濟帶和工業走廊建設,融入中國產業發展體系之中,以集約、綠色環保為標識。彰顯產業、技術、區位的后發優勢。
其次,內生動力推動經濟協調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黑龍江經濟發展的核心在內生動力的培育上,加強內部經濟結構調整,以“一帶一路”為發展機遇,進一步扶持和培育民營經濟發展,深化國有大中企業的供給側要素改革。2016年1-11月份,黑龍江地方國有企業累計利潤總額-45.6億元,同比減虧20.2%,省國資委出資企業利潤總額-12.2億元,同比減虧51.2%,成功推進了龍煤集團等能源型國企脫困。另外,雖然黑龍江省的非公經濟規模較小,但已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提升態勢。2016年前三季度,黑龍江省非公經濟同比增長7.6%,高于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1.6個百分點,非公經濟稅收總額占比已超過一半。
參考文獻:
【1】李鳳雙、馬曉成,《“一帶一路”引領黑龍江漸出“圍城”》,新華社,2016- 08-16
【2】陳晨晨,《一帶一路”大視野下的黑龍江經濟尋求突圍》,法制網,2017-0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