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師妹
自愈能力決定了職場生命力
文/小師妹

無論菜鳥還是老手,只要身處職場就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挫折。職場上挑戰無處不在,天賦異稟的人少之又少,能夠勝出的訣竅還靠“工作虐我千萬遍,我待工作如初戀”的態度。
不管是KPI的業績壓力,還是職場中復雜的人際關系,又或是面對殘酷的競爭廝殺,擁有良好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往往更能坦然接受并積極應對,帶給周圍的人一種可靠的感覺。面對失敗的態度,往往又體現了一個人是否拿得起放得下,在風吹雨打中能不能頑強生存下去。
沒有哪家用人單位會把“情緒穩定”列為明文要求,情緒本來就是無形的、很難捉摸的,不過在面試環節,有的面試官有可能會故意制造一些壓力和障礙,根據面試者第一時間的情緒反應,決定他們的去留。即便順利通過面試,接下來的職場適應才是很多人都邁不過去的那道坎。情緒不穩定的人往往容易被情緒左右,做出讓自己后悔一生的決定。
心思再縝密的人也會百密一疏,更何況是職場新人。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十分漫長,面對眼前的失誤,如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找到失誤真正發生的原因,才是決定未來能走多遠的關鍵因素。
職場中會有人“甩鍋”,因為自己工作能力不足導致的問題,為了避免責罵將原因全部歸結到其他人身上,這種人在這樣不斷給自己洗腦的過程中會慢慢變得停滯不前。我們無法確定失敗是否一定指向成功,但不可否認的是,每次失誤一定告訴了你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面對失誤正確的歸因模式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自愈能力。
日常工作中,會逐漸發現自己的短板和不足,這些自身“硬件”上的問題并非不可改變。很多人將工作看作是一個依靠時間的累積被動成長的過程,但有些人則十分善于反省和總結,更快地完善和提升自我。機會不期而遇時,可以占據主動權。
越是經常審視自己的人,越能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調整狀態,補全自己的空缺,這種及時反省和完善自我的能力就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種自愈能力。
在職場中求生存和發展,除了專業知識、人際關系、抗壓能力和職業規劃外,還要學會“三心二意”,即要有包容心、忍耐心、好奇心,以及強烈的職場“意愿”和強大的“意志”。
包容心指—個人寬容、妥協以及迂回前進的能力,面對壓力和挫折時,這份包容用來寬待自己,也善待他人。忍耐心決定了一個人的持久力和耐力,如中國房產大鱷馮倫先生所言:這個世界最成功的人就是一直堅持到最后的人。
職業生涯中,面對出現的問題和困境時,要有耐心,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在受到委屈時自我鼓勵。很多人半途而廢的原因就是缺乏耐心。但職場的成功經驗無法復制,一個人的耐心更是無法復制。好奇心則是對世界時刻保持著激情,對新生活、新發展充滿著熱忱,永遠對未知的明天有一份期待,經常審視自己,不斷自我完善和修復,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職場負能量,甚至包括老板,如何對抗這些負能量就成為了關鍵。首先,需要清楚一點,任何事情的處理過程中,摩擦和沖突都是不可避免的。以大局為重,以終極目標為重的想法或許能夠幫助你跳脫出想法的死胡同,變得更加有全局觀念。
其次,負能量也是一種消極情緒,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把情緒宣泄出來,就不會被負能量困擾太久。無論你是喜歡一個人運動到大汗淋漓,還是約上三五好友把酒談心,又或者是隨時轉變生活狀態,下班后一頭扎進自己喜歡的事情中去,都能讓你不再糾結得像個怨婦。
當事情解決得不那么完美,當犯了一個無法面對的失誤的時候,首先要冷靜下來,不要逃避。職場中,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具有職業素養的成年人,而非要被保護的孩子。當你能夠理智地面對自己的問題,并且勇于承擔責任的時候,無論你是否能夠立刻找到解決辦法,都會給別人帶來一種可靠的感覺。然后,仔細分析究竟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從內部和外部找到原因,總結經驗,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時,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
工作中每個人都會抱有不同的心態,但永遠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當自己的實際水平達不到想像時,不僅會導致工作出問題,還會阻礙自我提升的步伐。同樣,過低估計自己的實力,或者過低擺放自己的位置,會造成一種缺乏自信的感覺,即使你擁有一定的能力,也很可能會錯失放在你面前的機會。只有平視自己,才能分析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針對自己想要發展的方向,精進擅長的能力,彌補欠缺的能力,最終成為一個綜合實力強勁的選手。
加繆曾說,即使在嚴冬里,心底也要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要知道,那些在職場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問題都咬牙堅持著的人,真的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