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韡祎
摘要: 近年來,中學課程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整體教學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實效性是反映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越來越多的高中語文教師重視課堂教學實效性。本文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時效性內涵、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時效性偏低具體體現和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時效性的策略三方面,對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了解學情,強化課前預習
語文教學的根本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情是教學的起點,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落點。這種“生本”理念必須在教學的設計之初就應該得以體現。在教學之前,我們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年段要求,深入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教師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定教。當然學生課前也要做好必要的預習。如果學生對于課堂上要學的知識在課前沒有進行預習,不清楚本課的重點、難點,他們在課堂上就很難與教師交流,聽課就沒有重點,就會影響課堂效率。所以從學生入校學習開始,教師就應該要求他們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提前進行預習。
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重要任務。新的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喚醒學生自主意識。我們要創造自由的教學環境,提倡教學民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正確對待學生的創造欲,為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把他們的所知所感用語言表達出來。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鼓勵學生討論甚至爭辯,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主動探求知識、發表獨立見解的積極性,在參與中動手、動口、動腦,增長智慧和能力。教師應充分尊重并倡導學生回答問題中的求異思維。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教師:“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時時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學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這種需要得到滿足,他們就會以愉快的情緒進行學習。
三、精心設計教學,激發學習熱情
課堂教學是師生進行教學過程的主陣地,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除了指導學生必要的預習外,教師更應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寶玉挨打》作為《紅樓夢》的重要篇章,課文的節選部分出場人物眾多,如何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明確材料架構,從大量的人物中選取主要的人物來進行分析研究,成為我首先考慮的問題。經過討論將寶玉挨打這一中心事件,我把體會作者一波三折的情節設計思路作為本課的重點。為保障學生在課上能夠用更短時間從更深的層次上對內容有所把握,我在課前布置學生閱讀寶玉挨打的內容,預設打前交代起因與寶玉挨打后眾人的反應兩部分內容,給學生鎖定需要完成的閱讀目標,要求學生閱讀并注意近距離反應以王夫人、賈母為代表,遠距離反應以薛寶釵、林黛玉的細節描寫,從而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所把握。課堂設計中,我對授課內容進行了選擇,將其主要集中在4個問題上,在第一個思考引發寶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第二個思考賈政神色變化的描寫;第三個思考寶玉挨打片斷中也有偶然性的情節;第四個分析賈政“恨”兒子的根本原因。對于這四個問題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原文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并要求其給出一定的書面解答,教師在穿插巡閱的過程中,一方面督促學生認真思考,一方面通過“一對一”交流的方式對學習結果進行掌控,在自主研讀結束后,教師可以以小組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交流,從而掌握本課所學內容。
四、選擇多種教學媒體,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媒介,創造性地進行語文教學,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材、教室和粉筆等老三樣長期主宰著教學工具的范疇。但隨著語文邊界、容量的擴大,教學工具的更新升級顯得日益迫切,尤其是多媒體和影像等儲存設備的興起,更是讓語文教學充滿了時代感和畫面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情感需求,不斷創新教學工具,讓語文教學更顯立體感、時代感和畫面感。
蘇教版教材最突出的特點是貼近高中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濃濃的生活氣息,它以學生的視角審視世界,用學生的思維放飛思想,很受學生歡迎。要實現以學定教,教師就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擴大語文內涵的容量,也要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資源,優化已有語文信息的存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要有一顆善于探究的眼,善于在課堂教學中適當插入聲音、圖像和視頻,加深對語文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記憶。
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學習畢竟是學生自己的責任,教師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輔助和引導,如果不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余地,刻板地講解反而不利于學生對課文及語文知識的理解。教師應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使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語文是一門極具魅力的課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發現其中的美,則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并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知識。例如《拿來主義》一課,教師應首先讓學生自己預習一遍課文,通讀全文,了解文章的結構、思路和含義;然后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提問,考察學生對課文的了解情況。根據提問的結果,教師先作詳細的講解和糾正,理清思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先內部解決不理解的知識點,如果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存在異議或沒有討論出結果,可以在課堂的最后向教師提問。
總之,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值得我們中學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大力探討和研究的。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師一定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讀和寫作能力。并且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愛讀書的教師,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該是能思考的教師,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會寫作的教師,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該是善交流能傾聽的教師,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敢創新的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