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畢方圓
“漢語熱”近年在英國不斷升溫,開設漢語教學的普通中小學也越來越多。漢語老師夠用嗎?《環球時報》記者日前了解到,原來英國有個漢語老師“孵化器”,它就是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簡稱UCL)的教育學院孔子學院。
UCL是世界知名頂級高等學府,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并稱“G5超級精英大學”。該校教育學院孔子學院成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學和UCL共同承建,承擔了為英國中小學培訓漢語老師的工作。該學院目前在全英45所中小學開設孔子課堂教漢語,涵蓋12101名學生。2016年,有3500名學生參加漢語科目的中學會考,比2008年增加了70%。
為什么學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UCL教育學院孔子學院院長杜可歆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一方面是經濟原因,中國越來越強大,很多英國家長到中國做生意,他們發現中國很重要,因此想讓孩子從小學好漢語;另一方面是溝通需要,在英國的中國人越來越多,英國人需要跟他們交流;另外就是英國學生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現在很多英國孩子覺得會寫漢字很酷,因為父母不會寫。
UCL教育學院孔子學院是英國唯一一家提供漢語教學專業培訓的機構接受培訓的學生1/3時間在學院里上課,1/3時間在第一個學校實習,另外1//3在第二個學校實習,此外還有一些中文專家專門開設教學輔導課。杜可歆介紹說,現在學中文的英國本科生越來越多,以前覺得學中文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現在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今年15人攻讀老師資格證書,其中5個英國人,10個是長期生活在英國的華人”。
為了讓更多的學校開漢語課,UCL教育學院孔子學院獨創了一種“中心加輻射”的模式,即,如果一所中小學申請該學院的孔子課堂,那么必須要規劃幫助周圍學校開中文課,具備輻射其他學校的能力。
2016年9月,英國政府投資1000萬英鎊推動“卓越漢語教學”,目標是在2020年前培養出5000名能流利使用漢語的英國學生。UCL孔子學院承擔了“卓越漢語教學”的具體落實,包括為相關學校培訓老師、提供教材等。參與學習的孩子每周要學習8小時漢語,其中包括4小時上課和4小時自學。杜可歆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每周學8小時外語,對很多中國學生來說,這可能不算什么。但對一個11歲的英國小孩來說,每周能用一兩個小時學外語已經算很多了。現在拿出8小時學漢語,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以前他們學法語、德語等外語從來沒花費這么多時間。可見英國政府對漢語的重視程度。
第一批“卓越漢語教學”項目學生是11-12歲年齡段,經過一年學習,他們在特別設計的聽說讀寫測驗中取得評級至少為80%的好成績。《環球時報》記者看了幾名11-12歲學生的中文作文,雖然字寫得歪歪扭扭,但語句通順,基本沒有錯別字。曾長年擔任漢語考官的杜可歆對記者表示,“這對只學了一年的學生來說,已經非常令人贊嘆了”。
英國中小學的漢語教育走在歐洲前列,據了解,很多意大利的漢語老師都希望能到英國考取漢語教師資格證書。杜可歆表示:“我們致力于成為全英漢語教師培訓的搖籃,同時也會在其他英語國家拓展我們的培訓項目。”▲
環球時報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