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倩
我國電子商務企業從2005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全年交易額穩居全球第一。但是由于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企業交易額的增長速度呈逐年快速下滑的趨勢。尤其是行業龍頭企業,由于自身交易額基數龐大,這種增長速度放緩的現象尤為明顯。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各家電商企業紛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促進企業交易額的持續增長。
一、京東集團的簡介
京東集團是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大型電子商務公司,其前身是劉強東于1998年創立的京東多媒體。經過十幾年的飛速發展,京東集團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自營式B2C電商企業,涉及電商、金融和技術三大領域。2016年7月,京東集團成為中國首家且唯一入選《財富》500強的互聯網企業。有別于阿里巴巴的“平臺模式”電子商務,京東集團采用的是以自營為主導的“自營+平臺”模式。
二、白條業務與資產證券化分析
(一)京東白條業務分析
1.簡介及其本質。京東白條業務是2014年2月在京東商城推出的,允許符合條件的京東商城注冊會員在購買京東商城所銷售的商品時進行賒購的支付服務,是國內第一款面向個人消費者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京東白條是京東集團為符合條件的用戶提供的信用賒銷平臺服務,其商業本質是信用付款服務,而京東白條只是消費者作為買方與賣方京東集團之間的買賣關系憑證。消費者在京東商城購物時選擇京東白條支付方式獲得商品時,京東集團都會獲得應收賬款以及相關的服務費和違約費。京東白條的本質就是京東集團因出售商品而獲得應收賬款。
2.京東白條的優勢。第一,費率低,節約成本。將招商銀行信用卡分期服務費率與違約費率和京東白條進行對比,可以看出京東白條業務的服務費率相對較低,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同時,京東白條業務的違約費率也更低且不收取滯納金。第二,開通快,流程簡便。消費者在開通京東白條業務時流程簡便,只需要提供個人身份信息、手機號碼、信用卡號等基礎資料信息及在線身份確認就能開通成功,并完成賒銷額度授信,效率非常高。第三,風控嚴,安全性高。京東集團為京東白條業務設計了比較完整的風險管控辦法和操作流程,并且自身已建立較為完善的風控管理模型體系,從風險控制、量化運營、用戶洞察以及大數據征信四個環節為京東白條業務保駕護航。
(二)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分析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基本情況。2015年10月28日,“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深交所掛牌,成為國內資本市場第一單以電商平臺為核心的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產品。隨后,京東集團又成功掛牌發行了總計十期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
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由華泰證券發行,京東世貿作為京東集團境內最核心的投資性主體。交易流程為專項計劃設立日計劃管理人自原始權益人處首次購買的全部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并在循環期內以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循環購買新的基礎資產。
三、京東白條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
(一)京東白條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目的
京東白條業務的推出解決了集團當前面臨的困境,增加了交易總額和營業收入。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京東獲得了大量的應收賬款,導致資產流動性被嚴重削弱。面對這一新的問題,京東選擇了應收賬款證券化的融資創新方式,將流動性差的應收賬款置換成貨幣資金,達到增加資產流動性的目的。京東通過對其應收賬款的融資創新,緩解了白條賒銷所帶來的企業流動性降低的問題,最終達到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的。
(二)財務影響
1.京東白條的財務影響。第一,應收賬款增加,擴大了資產規模。京東白條的本質就是京東因出售商品而獲得應收賬款。隨著白條業務的開展,最直接的財務影響就是應收賬款規模快速增長,從而擴大了京東集團的資產規模。2014年2月,京東白條業務開通后,當年應收賬款規模達到24.36億元,相較于2013年增速達到了385%;到2015年年底,京東的應收賬款余額達到了95.08億元,同比增長了290%;截至2016年年底,應收賬款余額高達269.73億元,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速達到184%。第二,刺激消費,增加營業收入。隨著京東白條業務的普及,用戶的消費潛力迅速攀升,其月均訂單量增長36%,月均消費金額增長52%,平均客單價是非京東白條用戶的兩倍。截至2016年年報,京東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601.22億元,與2015年同期的1812.75億元相比,增幅為44%;實現毛利潤394.23億元,與2015年同期的242.67億元相比,增幅為62%。毛利潤的大幅增加,除了因為高毛利的其他收入增長所帶來的毛利率增加外,也與隨著京東白條規模擴大而增加的營業收入密切相關。
2.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財務影響。第一,提高資產流動性。京東白條業務的推出導致應收賬款規模增加,會進一步侵蝕企業的自有資金,并削弱其資產的流動性。例如,2014年京東白條業務推出后,應收賬款規模快速擴大,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率出現了大幅下滑,截至2016年年末,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到30.35次。
“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的成功發行,使京東通過補充貨幣資金的形式達到了增加流動資產的規模,提高資產流動性的目的。第二,降低融資成本。2014年以前,京東主要通過股權融資獲得企業發展的營運資金,尤其是在登錄納斯達克后,京東獲得了較為充足的權益資金。從2015年開始,京東的融資方式逐步由股權融資轉向債權融資,截至2016年,京東除了發行十期總計121億元的京東白條應收賬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還發行了規模為20億元的國內第一單互聯網保理業務資產證券化產品以及成功試水發行10億美金境外債券。
隨著京東白條應收賬款的資產證券化產品越來越受到市場和投資人的認可,債券的發行利率也不斷下降,融資成本不斷降低。截至2016年年底,京東成功發行第十期京東白條應收賬款資產支持證券,綜合融資成本降低到4.32%。目前,國內最新的兩年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為4.75%,仍比通過京東白條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融資高出了43個基點,應收賬款證券化融資成本優勢明顯。
(作者單位為華東交通大學)
參考文獻
[1] 京東集團2014年年度報告[R].
[2] 京東集團2015年年度報告[R].
[3] 京東集團2016年年度報告[R].
[4] 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說明書[Z]. 2015-10-28.
[5] 京東金融——華泰資管【3】號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說明書[Z]. 2016.
[6] 京東金融——華泰資管【3】號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評級報告[Z]. 2016-0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