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曉博
摘 要 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都是審計監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別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為充分發揮審計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國家審計在有效的范圍內利用內部審計的成果,不僅可以整合審計資源,避免低效的重復工作,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審計風險。
關鍵詞 國家審計 內部審計 成果
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是兩類不同性質的審計,雖然它們的目標均為加強財政財務管理,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促進廉政建設,提高經濟效益,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但是它們在審計目的、代表的利益、審計結果的法律效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別,且兩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從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來看,我們對這種關系還不夠重視,使其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對國家審計機關而言,國家審計要利用好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更好地促進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實現審計全覆蓋。
一、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之間的關系
國家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公共機構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獨立進行審計監督,擔負的是全民財產的審計責任。對于維護國家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國家宏觀調控,提高政府工作質量和效率,強化權力制衡,健全民主法治,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審計性質上說,國家審計是代表國家(或政府)實施的審計,其工作目的是要服務于政府,維護國家的利益。
內部審計是指行政部門和企業事業組織內部設置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依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本部門、本組織的規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對獨立地對本部門、本組織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的審計監督。內部審計是我國審計監督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組織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擔負的是對本部門、本組織財產的審計責任。對于預防、發現和糾正本部門、本組織違背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性原則的錯誤和弊端,促進現代組織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審計性質上說,內部審計是代表組織的管理者實施的審計,其目的是要服務于組織的管理者,為組織加強經濟管理和控制,提高經濟效益提供服務,維護組織的利益。
《審計法》明確規定,政府審計機關有責任對政府各部門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指導和監督的主要內容有:“制定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規劃和措施,并組織實施;指導和監督部門單位依據法規和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對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進行監督檢查;推廣內部審計工作經驗,宣傳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制定發布有關內部審計工作的規章制度;幫助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培訓審計人員;指導內部審計職業組織——內部審計協會的工作;指導內部審計準則的制定工作等。”我國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的關系主要是監督檢查和業務指導的關系,國家審計機關在對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門及其他公共機構的內部審計進行監督檢查和業務指導的過程中,必然會對內部審計的范圍和質量有較為清楚的了解,進而就可以在政府審計實施時利用內部審計的成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審計質量,并有效避免審計資源的浪費。
二、國家審計利用內部審計成果的必要性
國家審計在對一個單位、部門或國有企業進行審計時,都有必要對其內部審計的情況進行了解并考慮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
第一,國家審計資源有限,需要利用內部審計成果。國家審計工作直接關系到維護國家的財政、金融秩序,關系到加強黨和政府的廉政建設,也關系到推進政府部門的依法行政,關系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由于政府審計的工作面大,涉及領域廣,審計對象數量龐大,政府審計的任務責任重大。但是全國審計機關僅有8萬多人,特別是一線的審計人員太少,審計人力資源面臨嚴峻挑戰。審計資源的不足必然導致審計人員不得不壓縮現場審計時間和具體的審計程序,降低審計的廣度和深度,導致審計風險加大。解決以上矛盾的一個途徑是審計署提出的整合審計資源,實現審計業務的科學管理;另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利用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實現審計全覆蓋。
第二,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工作具有一致性。雖然在審計職責、審計方式等方面,內部審計與國家審計存在較大差別,但是內部審計在審計內容、審計依據、審計方法等方面都和國家審計有一致之處。例如,在財務審計時,與國家審計的審計內容相同,依據的審計標準都是國家統一發布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在方法上都要評價內部控制,檢查憑證、賬冊,核對賬表的一致性等。特別是作為國有企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很大程度上應遵循審計機關制定的審計規范。國家審計如果能充分利用內部審計成果,就不需要重新執行一遍已經執行過的審計程序,可以避免低效的重復工作,提高效率。
第三,利用內部審計發現問題的線索,確定審計重點領域。國家審計工作人員在閱讀內部審計報告或其他相關資料時,可以發現內部審計已發現的問題,或是其他線索,審計人員可以利用這些線索進行深入的檢查。
三、國家審計需對內部審計成果進行評價
第一,內部審計的工作內容。首先要看內部審計的審計內容與要實施的審計是否一致,如審計的種類、審查的范圍、所屬的會計期間、包括的下屬單位等。只有當審計內容一致時,可以考慮采用或借鑒其成果。
第二,遵循的審計規范。內部審計遵循的規范是內部審計人員的任職資格和職業要求,以及執行審計業務應遵循的行為規則,它包括工作人員的任職條件、開展審計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工作質量的基本要求等。國家審計要利用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時,就需對其遵循的規范進行評價,將這一規范作為衡量其工作質量的尺度。只有當內部審計工作有一個明確且內容科學的職業規范,并且在工作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執行,國家審計人員才能對其工作質量進行衡量,對其質量的保證程度有所把握,這樣才能決定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如果沒有職業規范或者規范水平較低,還不能嚴格遵守,其工作質量就不能保證,也不能利用其工作成果。
第三,工作成果的可信程度。國家審計人員要對內部審計的工作進行復核,如復核其工作計劃、工作底稿、審計證據、形成審計結論的依據等,以判斷其工作是否可信,有無質量保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看其采取的質量控制措施,在評價其質量控制措施的基礎上,檢查其工作底稿,最后決定利用其工作成果。
內部審計是國家審計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審計的重要補充。國家審計機關在對一個單位、部門、國有企業或項目進行審計時,一般來說,都要首先對其內部審計情況進行了解,并注重利用內部審計工作取得的成果。這樣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壓縮現場審計實施時間、降低審計成本、有效化解審計風險,又可以利用內部審計發現問題的線索,確定審計工作的重點。所以,國家審計機關在對單位、部門和國有企業進行審計時,盡可能利用并借鑒內部審計工作成果,作為國家審計力量和內容的補充,發揮審計的有效整合,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健康運行、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好審計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
(作者單位為日照市東港區審計局)
參考文獻
[1] 李金華.審計理論研究[M].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2] 李勃,陳虹.充分利用內部審計提高外部審計效率[J].山東審計,2002(4).
[3] 高級審計師資格考試復習指南[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