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內各類經濟犯罪也開始頻頻出現,成為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和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類重要犯罪形式。在刑法中,經濟犯罪共包括8大類115種罪名,因其種類繁多而復雜,在定罪與量刑方面存在諸多難點,特別是經濟犯罪數額問題,已然成為司法裁定的爭議焦點。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經濟犯罪數額的概念,探討了經濟犯罪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希望為刑事司法實踐提供有益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刑法規定 經濟犯罪 犯罪數額 定罪量刑
在經濟犯罪領域,犯罪數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決定罪與非罪、罪重與罪輕的關鍵。因此,研究刑法中經濟犯罪的犯罪數額問題,對合理打擊經濟犯罪、維護正常經濟秩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經濟犯罪數額的概念
(一)犯罪數額
數額是指可以用某種度量衡來表示的量,可以用來反映物質財產的價值大小。在刑法理論界,關于數額的討論主要圍繞犯罪數額來進行。但迄今為止,學界針對犯罪數額的定義仍未形成統一的觀點。總的來說,目前主流的觀點有以下四種:一是犯罪數額即將現金及財物統一折合成現金后所得到的一定數目的標志,可以用來反映經濟方面的危害程度;二是犯罪數額是按照一定計算標準得出的貨幣或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物品的數目;三是犯罪數額即被犯罪行為直接侵害,且以貨幣作為唯一計量單位的經濟利益數量;四是犯罪數額是指犯罪行為直接或間接指向并施加影響的財物數量標志。本文認為,上述幾種觀點各有利弊,如觀點一不能準確反映犯罪數額和犯罪行為之間的關聯性;觀點二和觀點四有將數額與數量混淆之嫌;觀點三未將現實中被犯罪行為間接侵害的情形考慮進去。筆者通過對上述觀點的綜合考量,對犯罪數額作以下定義:犯罪數額是指能夠反映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且以貨幣或其他計量形式表現出來的某種物品的數量或經濟價值量。
(二)犯罪數額的分類
犯罪數額的分類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采用不同的分類標準所得出的分類結果也各不相同。具體包括以下幾種:一是分為罪行所及數額、犯罪所得數額、非法獲利數額;二是分為犯罪所及數額、犯罪所得數額、犯罪指向數額、犯罪損失數額、實際數額、票面數額、銷售數額、獲利數額;三是分為直接損失數額與間接損失數額;四是分為定罪數額與量刑數額。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分類方法,如根據立法用詞的不同分為確定性數額與概括性數額,根據條文規定繁簡的不同分為綜合規定數額與單項規定數額等,此處不再一一列舉。無論是哪一種分類方式,都要遵循刑法中對于經濟犯罪的處罰規定,其最終目的也都是為了更合理有效地制裁經濟犯罪行為。
(三)經濟犯罪數額
前文已經對犯罪數額的定義進行了分析,經濟犯罪數額作為犯罪數額中的一種情況,完全可以對犯罪數額的定義加以借鑒。具體地說,經濟犯罪數額是指能夠反映經濟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且以貨幣或其他計量單位為表現形式的具有定罪量刑意義的經濟價值量。
二、經濟犯罪數額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
(一)在定罪中的作用
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對某些經濟犯罪來說,達到一定的犯罪數額是構成犯罪的必要條件。例如,在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犯罪案件的審理中,如果金額低于5萬元就不能構成該罪,對于達到5萬元數額標準的亦設定了幾個不同的遞進幅度,分別決定量刑的輕重程度。其次,在“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等經濟犯罪要件的認定中,犯罪數額同樣具有重要的區分作用。例如,刑法第164條規定,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的構成要件之一為“數額較大”。但是,這類概括性的犯罪數額規定由于找不到具體對應的數額標準,給司法實踐造成了很多困難,因此需要司法機關出臺相應的司法解釋,以為案件裁定提供指導。再次,經濟犯罪中的“情節嚴重”“嚴重后果”“較大損失”等概念,也要通過數額來體現輕重,如《關于審理倒賣車票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解釋》中,規定票面數額達到5000或非法獲利達到2000元即構成“倒賣車票情節嚴重”。可見,經濟犯罪數額在定罪中起到了決定罪與非罪的關鍵作用。
此外,目前學界對于犯罪數額是否作為經濟犯罪的構成要件尚存爭議,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一是犯罪數額僅作為引發刑法處罰的條件,即僅僅決定罪輕與罪重,而無法決定罪與非罪;二是犯罪數額是經濟犯罪的構成要件,倘若沒有犯罪數額便不能構成該罪;三是犯罪數額是人為規定的量化標準,不應作為經濟犯罪的構成要件;四是犯罪數額是評價違法性程度的要件,而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犯罪構成要件。筆者比較贊同第二種觀點,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觀點一將定罪與量刑相分離,這樣就有可能出現一種既構成犯罪又不受刑法處罰的情況,有違刑法中對犯罪的基本定義。其次,人為確定的量化標準與犯罪構成要件并不沖突,不影響其在犯罪構成研究中的地位,因此觀點三是不正確的。再次,根據我國刑法犯罪構成理論,一種行為只要被認定為犯罪,就具有一定的刑事違法性并應受刑罰處罰,既構成犯罪又無刑事違法性或不受刑法處罰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即經濟犯罪數額不能作為獨立的違法性評價要素,故觀點四亦不成立。
(二)在量刑中的作用
經濟犯罪數額能夠反映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而社會危害程度直接決定了該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以及應當給予何種刑罰。因此,經濟犯罪數額不但是罪與非罪的劃分依據,而且決定了罪重與罪輕的裁量。
首先,經濟犯罪數額對刑種及量刑幅度有重要影響。我國現行刑法規定中,對于許多經濟犯罪都同時設定了多個量刑幅度。例如,對于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規定銷售金額在5萬~20萬元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附加刑;20萬~50萬元的,處2年以上
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附加刑;50萬~200萬元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附加刑;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其次,經濟犯罪數額直接決定罰金刑的量刑幅度。具體表現形式如下:一是根據犯罪數額的百分比進行處罰,如刑法第158條規定的虛報注冊資本罪,對滿足“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除判以主刑外,還處虛報注冊資本金額1%~5%的罰金;二是按違法所得的一定倍數進行處罰;三是根據犯罪數額的幅度進行處罰,如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在判處主刑的同時,對于數量較大的,并處5萬~50萬元的罰金;對于數量巨大的,并處5萬~50萬元的罰金或沒收財產;四是無限額規定的罰金刑,這種罰金刑的處罰數額和幅度沒有上限,一般由法官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三、結語
經濟犯罪數額在經濟犯罪的定罪量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經濟犯罪數額的司法意義重大,但它僅僅是諸多犯罪情節的其中一個,并不能作為全面評價罪行的唯一依據。因此,為保證犯罪認定與處罰的合理性,還應該綜合整個案情進行全方位的判斷和考慮。
(作者單位為甘肅省人民檢察院)
參考文獻
[1] 張銘宇.經濟型犯罪數額標準的適用應慎重把握[J].人民檢察,2015(16):79.
[2] 葉良芳.理性選擇理論視角下經濟犯罪罰金數額的確定[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5):41-46.
[3] 龍長海.侵財犯罪成罪數額問題研究[J].當代法學,2014,28(3):67-74.
[4] 梁云寶.回歸上的突破:貪賄犯罪數額與情節修正評析[J].政治與法律,2016(11):32-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