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杰
初中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慧聰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對中學生而言,主要表現為:在自己的認知結構范圍內的獨特,新穎,發散的解題方法;或對某些定理,公理,;例題習題的結論或其本身進行深入,延伸或推廣。而課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它所面臨著的任務就是開展創新教育,開發人的創造力,培養人的創新意識。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每個學生自覺求知的內動力。當一個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就會積極主動,心情舒暢地去學習,且所學知識能夠迅速而牢固地掌握。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創新精神發展的力量源泉。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因利勢導,使其以獲得知識的成功的喜悅,激起更高的學習熱情,聯系實際,以新奇內容激起強烈的求知欲,對所要解決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學中,若以“價格猜!猜!猜!”互動游戲開場,即打破了傳統數學課堂沉悶,枯燥的定位,同時讓學生在游戲中得到了數學思想的啟示。游戲的內容是在已知的價格范圍中,猜一物品的價格。如何才能最快的猜中價格呢?此時教師發揮點化的作用,指出“對半猜”的二分思想,并將此思想遷移到求方程解近似的數學問題上來。這樣,必定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新的需要與原有的數學水平發生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數學思維的積極性、啟迪直覺思維,培養創造機智。讓學生從創新中獲得新知識,新方法,體驗到創新的歡樂有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二、通過剖析例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解題教學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也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數學教學中可通過典型例題的解題教學及解題訓練,尤其是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及多提歸一等變式訓練,達到使學生鞏固與深化所學知識,提高解題技巧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創新思維品質。
三、在開放性習題的探究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發現結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日常教學中,往往過分強調數學知識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忽視實驗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覺得數學枯燥、乏趣、難學。教師要教會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進行猜想;通過比較、概括,得到猜想;通過從宏觀做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嚴密數學證明。這樣“既教猜想,又教證明”,激勵學生猜想欲望,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也是生動、活潑,充滿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門學科。在實際教學中應該介紹一些科學家的著名猜想對科學發現的重大作用,如介紹德國數學家德巴赫猜想。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等人的杰出貢獻,形成良好氛圍。只有敢于猜想、大膽假設,才能促進學生從多層次、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促使思維打破常規,產生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理論,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有深遠意義,而開放性習題的引人,給學生一個猜想的舞臺。開放性題目的引人,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思考,不僅僅思考條件本身,而且要思考條件之間的關系。要根據條件運用各種綜合變換手段來處理信息、探索結論,有利于思維起點靈活性的培養,也有利于孜孜不倦的鉆研精神和創造力的培養。任何創造過程,都要經歷由直覺思維得出猜想,假設,再由邏輯思維進行推理、實驗,證明猜想、假設是正確的。要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就必須培養好學生的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而直覺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應給予重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直覺猜想不要隨便扼殺,而應正確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說出由直覺得出的結論。而直覺思維已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抓好“三基”教學,同時要保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反映出來的直覺思維,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發現結論,為杜絕可能出現的錯誤,應“還原”直覺思維的過程,從理論上給予證明,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以訓練,從而培養學生創造機智。
四、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供廣闊的天空。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教材中已將計算機的應用引入教材,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從聽覺獲取知識,理解記憶率為30%;從視覺獲取知識,理解記憶率為20%;而同時使用這兩種手段,可以使學生的理解記憶率達到80%。因為結合了信息技術可以提供多種感官刺激,產生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使得信息傳輸速度加快,動態的畫面更加形象,為學生提供圖文聲的動態情境。新教材中的不少內容,例如平面向量、函數、立體幾何,解析幾何中的許多內容,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利用動畫技術演示函數幾何圖形運動變化規律,三角函數曲線周期的變化規律等: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向量的加減法、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三垂線定理、動點的運動軌跡、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等等。借助多媒體畫面的動感效果,是學生深刻理解知識的實質,在愉快中接受知識,既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教學效果。通過實踐探索,使學生體驗數學家的思維過程,為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意識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