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周吉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是落實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戰斗堡壘,也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關鍵在農村。“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效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脫貧致富工作中的模范引領和服務功能,加速精準扶貧工作進程,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為此,我們組織專題調研組,圍繞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課題,對昔陽縣的十二個鄉鎮中二十多個特色村莊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進行走訪調研,現將調研的情況匯總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扶貧工作中的核心引領作用發揮不足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發現,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硬件設施不全,有些村兩委無固定辦公場所、基礎條件差;2、黨組織班子人員配備不齊,工作無法正常開展。3、主要負責人工作積極性不高,不能創造性開展工作,等、靠、要的思想嚴重;4、黨組班子成員服務意識差、服務能力弱,在村民中沒有威信;5、村務公開和 管理敷衍塞責;6、個別村兩委個人利益膨脹,在扶貧工作中徇私情,群眾反響大;7、不善于做群眾工作,不學習國家和地方的扶貧政策,對于矛盾不能夠做到及時有效的溝通,導致群眾信訪矛盾集中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基層黨組織無法在扶貧工作中充分發揮其核心和引領的作用。
(二)農村基層黨支部在扶貧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足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黨支部是基層黨組織的領頭羊,也是開展村級扶貧工作的“戰斗指揮員”,上面前條線,下面一根針,許多政策性的指令都要通過村級黨支部轉變成實實在在的工作,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在我們調研中發現,農村黨支部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就業或者學生就讀等一些實際的問題,使得農村年輕黨員大量外流,部分鄉(鎮)基層黨組織存在黨員隊伍年齡大,以及年齡“斷層”的問題,這種年齡“斷層”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思維的固化,工作缺乏創造性和活力,大部分農村兩委成員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過時,對農業產業化等缺少思考,大部分的農村黨員干部對于精準扶貧的理解仍然處于粗淺階段,接受新科技知識的能力由于文化結構的不合理而顯得比較低。
二是扶貧制度有待完善
在我們的調研中發現,一些村級黨支部只是跟風辦事,沒有真正領會國家扶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線和政策。只是滿足于在“形式上”的完成,比如:各種表冊的編寫、各種扶貧工作展板的制作、村級 討走過場等等,沒有從根本上領會扶貧的意義在哪里,更沒有形成一套適合本村脫貧致富的制度。
三是發展實力有待增強
一些鄉村的集體經濟力量薄弱,扶貧工作中產業扶貧實現困難重重。有55%的村沒有村集體創辦企業,基本上是農戶是各干各的事,各掙各的錢,集體無經濟收入,屬于集體經濟“空殼村”、村辦企業“空白村”。
(三)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扶貧工作中的文化輿論與思想教化方面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足
現階段農村扶貧工作面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村民的自主脫貧意識不強,思想上不積極上進。習總書記說過:“脫貧致富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泵恳粋€基層黨組織成員都要認識到,精準扶貧不止要改善貧困人口的生活條件,更重要的是要實現“經濟”和“精神”的雙翻身。也就是說,農民的“口袋”與“腦袋”都要富起來。
二、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核心引領作用
黨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是一支永不黨在農村開展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隊,也是鞏固黨的政權的戰斗堡壘地位,增強其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其在精準扶貧中的組織領導核心作用,離不開一支高素質、高能力、高水平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
(二)延伸農村培訓的廣度與深度,持續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脫貧致富、建設美好鄉村的能力
扶貧先扶智,思想的覺悟、技能的增長是實現長效扶貧的關鍵所在,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在基層黨組織中開展持續深入的教育培訓活動。新的時期,扶貧工作、新農村建設涌現出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培訓機制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培訓內容,從廣度和深度上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探索完善基層黨組織扶貧工作機制,確?;鶎狱h組織扶貧
工作于法有依、于規有據實現精準扶貧,提高對貧困人口的精準把握,是今后村級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完成好這個工作,就需要從制度上加以保障。
1、根據各村實際,制定詳盡的扶貧工作制度
一要明確扶貧目標:每一個貧困村就是這個扶貧目標下的工作單元,每一個村的基層黨組織就是這個工作單元中的主要責任單位,要實現精準扶貧,首先就要對全村的人口進行摸底,圈出貧困區域,劃定貧困人口,找到致貧原因,分解幫扶任務,突出扶貧重點,制定扶貧措施。
二要清晰幫扶責任:村級黨組織在扶貧工作中擔負著重要的責任,首先是要識別貧困人口。雖然貧困人口的識別政策上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由于農村人口的流動性大、外出傭工資料不清晰、家庭收入情況不公開、農村宗族意識中子女分家分財產情況不明晰、農民的維權意識加強等客觀情況的存在,識別和統計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這就需要村干部嚴格按照 評議、舉手表決等工作思路,公開、公平、公正的展開工作。第二是要找到致貧原因。
2、逐步完善鄉村干部的考核監督機制
引入村黨支部書記分類排位制度。強化對干部的經常性考察和“德”的考核,完善黨政領導干部崗位職責規范,建立任期目標責任制和實績考核指標體系,對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結果進行分類排位,讓優劣有序,不斷激發村黨支部書記干事創業動力。
3、公開村務、黨務,逐步完善 評議制度
要充分維護村民對村級事務的參與權。將扶貧政策,特別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種糧直補、退耕還林、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等政策落納入村務公開,確保廣大黨員和農民群眾知情權、監督權。
(四)加強文化輿論宣傳,營造脫貧致富的良好氛圍
基層黨組織在落實精準扶貧的具體工作的同時,也要強化文化輿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通過干部職工大會、村民小組會議宣傳黨的政策。更多的村民了解扶貧工作的意義和目標,及時發布扶貧工作動態,收集整理工作材料,對工作中涌現的先進事跡和典型大力宣傳,為不斷深化精準扶貧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農村基層黨組織帶動社會公共管理建設
[2]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3]農村基層黨組織帶動社會公共管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