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麟
摘 要:海關作為國家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海關權力的運行情況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而海關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在海關工作中具有基礎性和保障性作用。本文從法律內涵及法律特征兩個方面對海關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機制進行了簡單概述,闡述了海關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必要性,并對于海關行政權力運行的立法缺陷提出相應的立法思考。
關鍵詞:海關行政權力;監督;制約
一、海關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機制概述
(一)海關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法律內涵
海關是國家行政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國家主權并保證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為確保行政的效率,海關具有一定的立法權和準司法權。實踐證明海關擁有此種復合型權力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但任何公權力都需要監督,海關權力受到監督制約也是必然。
行政權力制約監督既包括行政機關所實施的行政行為必須適度、公正、合理,必須符合法律的意圖和精神,又包括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可依,行政機關對于違法行為要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海關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機制是指通過一系列措施,從立法,運行,監督層面建立上下互動,內外結合的立體控權模式,最終建立結構合理,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海關權力運行機制。
(二)海關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法律特征
1.是內部控權與外部監督的平衡
堅持海關內部控權為主,合理配置海關權力執行過程中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加強海關自身的建設。同時,也要加強對海關的外部監督,用公民權利去制約海關行政權力的行使,最終形成內部控權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制約模式。
2.貫穿于行政行為的全過程
海關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是一項經常性工作,應當貫穿于海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行為的全過程。具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的監督,想要達到最優的控權結果,這三個方面的監督就要全方位展開。
二、海關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必要性
(一)是依法行政的需要
要想建設法治型政府,就要做到依法行政,行政職權的運行要受到法律的規制。這就要求行政主體正確適用法律,合理行政,同時也要秉持權責相統一的原則。海關是一個國家行使進出口監督管理職權的機關,是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執法部門,它的各方面工作接受監督和制約是依法行政的要求,建設法治海關要融入到國家法治進程中。
(二)保證廉潔海關的需要
在全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的海關都面臨著一個嚴峻的挑戰,那就是海關腐敗問題。結合國內外海關廉潔建設的經驗來看,要想實現海關的健康有序發展,就必須做到嚴格把關,規避風險。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要想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廉潔高效的海關,就必須健全海關行政權力監督制約體系。
三、海關權力運行的立法缺陷
(一)具體制度不完善
在查獲逃稅走私案件扣留貨物時,海關往往會發現當事人以相同手法曾實施過多次走私行為,但以前走私的貨物因無法查明貨物下落或因第三人善意取得等原因,無法再對私貨進行追繳。而我國《海關法》也沒有規定對走私不知情的貨物所有權人、取得走私貨物的善意第三人、進口貨物持有人和使用人等在一定條件下應當繳稅。因此,海關也不能向已經實際占有海關監管物的所有權人、持有人、第三人等追補稅款,這就讓那些未經海關完稅的貨物事實上已進人國內市場流通。可見,制度的不完善留下罪罰不相當的可能。
(二)與其它法律的沖突
海關沒收不僅針對走私的貨物,也針對用于掩蓋走私的貨物及用于走私的運輸工具。對用于走私的運輸工具的沒收,《刑法》和《海關法》規定的標準是不一致的。根據《刑法》有關司法解釋,追繳、沒收走私運輸工具時,追繳對象為“走私犯罪分子所有的走私運輸工具”,可見,刑事案件中對用于走私的運輸工具所有權的查實是法院做出沒收決定的前提要件。而《海關法》第82條第2款規定“專門或者多次用于走私的運輸工具,予以沒收”,該運輸工具是否為違法者所有,并非海關需要查實的內容,海關不需要確認該沒收對象是否屬于違法者本人所有。法律規定的不一致使海關在緝私中對證據要求和執法標準可能把握不清。
四、海關行政權力監督制約的立法思考
(一)強化對海關行政權力的制約
我國海關立法受宜粗不宜細的立法思想的制約,導致很多問題都缺少法律規定,并且從宏觀上考察,現行海關法對海關權力限制較少,責任追究條款相對缺乏,《海關法》關于海關責任的規定就很簡略。
這時候,海關立法就應對強制性職權設立一個更加注重保護相對人權利的法律制度,這類職權的啟動和行使條件都做出嚴格的立法限定。通過完善法律法規,使海關執法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用法律的強制制約性把海關權力規制在合法運行的軌道上。
(二)完善海關權力運行的法律體系
從1987年的《海關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逐步形成有關海關的法律體系。
依海關行政權力實際運作的情況來看,海關立法不僅應考慮數量,更應該看重其立法質量。海關立法不僅要有各個層級的法律規范紙面上的規定,更要有指導現實海關運作的法律功能。
同時,要加強海關立法與其它法律之間的銜接,避免矛盾之處。這就需要積極進行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對于只注重本部門利益、內容不協調、自相矛盾之處及時廢、改,使得海關立法符合時代要求,切實有效地規制海關運行工作。
結語:海關行政權力在立法、執行、監督過程中都有體現,海關對外的行政執法關系到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影響著國際貿易的交流。因此,我們要健全立法,規范海關權力的執行,強化監督制約機制,以此來促進海關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福濤.物聯網:海關監管改革的機遇與挑戰[J].海關研究,2010(5).
[2]馬永飛.我國海關應對國際合作的挑戰與策略探討[J].對外經貿實務,2012b,07:13-15.
[3]郭林濤.海關: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J].決策探索(上半月),2014,(12):19.
[4]佘建明.論中國近代海關的法治體系[J].海關與經貿研究,2014,04: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