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
摘 要:現代城市的盲目發展和人工環境的無序擴張使得人們的生活環境沒有了之前的和睦和安靜。我認為我們應該遵循人的意愿,尊重歷史和發展規律,合理使用我們所擁有的贖回、自然資源,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城市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所提到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人性化;;城市景觀環境;;和諧關系
引言
當今時代下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審過壓力也在不斷變大,各種隱藏的心理疾病也在不斷地爆發,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在城市景觀設計方面盡可能的滿足人的意愿,體現人文情懷,有效改善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一、 現代城市景觀環境設計存在的問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許多城市的景觀環境存在一些設計缺陷,如功能區劃僵化、規模不人道、過于強調大軸線。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一系列的環境現實問題,如城市形象特征的弱化、宜人尺度的消失和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
二、人性化的城市景觀環境設計方法
2.1 尊重自然和歷史文脈
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在帶來了一系列便利的同時,也產生很多的環境保護問題,像是一些奢靡的風氣屢見不鮮。多數的景觀設計還只是停留在設計表面,不注重設計的內涵,忽略了所在城市的歷史文化,只是一味地抄襲國外或者其他地方的設計,并不懂設計的理念。像這種忽略了自然景觀、只是追求新奇的做法完全沒有一點點價值。我們應該要做的是結合現代的科技,利用我們已有的風土人情、文化背景,設計出符合人們欣賞標準的以及多層次需求的建筑??偟膩碚f就是城市景觀設計應該符合歷史的發展,結合歷史文脈,建設一個多元化的、具有當地特色的景觀。
2.2 創造宜人的空間尺度
城市景觀環境的空間尺度與人與環境的密切關系密切相關。它關系到人們在太空中的親密和安全。適當的空間尺度可以改善人們的關系,促進人們更好的交流和溝通。冰冷的現代主義建筑和高層街道使人們彼此隔離,彼此之間不互動。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們與環境的親密度。傳統生活中和諧的鄰里關系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冷漠和普通的人際關系。一些城市盲目追求視覺效果,在城市中建造大型公共廣場和大面積草坪,這些草坪僅供人們觀看,不允許人們參與各種日常休閑活動。只有當設計師真正理解人們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時,他們才能獲得真正的歸屬感。因此,景觀環境設計應該考慮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2.3 合理解決動靜態交通問題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噪聲,比如說汽車鳴笛聲、街道宣傳喇叭聲等等,這企鵝噪聲出現的很大原因都是由于城市交通的不便利,交通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運行秩序。在國外,一般汽車行駛都會給行人讓道,而且不會一直鳴笛警示,這在我們國家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在我們國家,行人必須避讓汽車,雖然學習駕照時也會學習到汽車禮讓行人,但實際執行情況卻不是如此。并且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起著行業發展迅猛,汽車的數量不斷增加,導致停車位流通不足,經常會有車輛在路邊停車,造成交通紊亂。我國大城市的土地本來就緊張,不合理占用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目前看來,停車建筑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2.4 完善城市商業步行系統
一般來說,步行街的使用者就是來來往往的人群,而在步行街活動形式只有一個那就是步行,因此,步行街的設計理念一定要扣題,符合人的意愿。設計者需要清楚地了解步行街的用途,前來步行街的人的意愿,以及他們所希望看到的步行街中的擺設等等。有調查表明,在相同情況下,步行街的營業量會大幅度高于其他大方的營業額。主要原因在于步行街的形式多樣,上平種類齊全,地方寬敞,避免單一的購物。調查還表明,一般人們出行的話費不會超過2英鎊,出行時間不會超過3個小時,但步行街成立之后,人們的消費時間增長為5個小時,花費自然也在不斷增長。
2.5 完善城市公共空間
好的景觀一般就需要具備完善的空間利用率,并且產打出一種輕松愉快的工作氛圍,這樣人們就可以在閑暇時間偶爾忘卻工作的煩心和壓力,盡情的放松一下。并且一般而言,好的景觀環境空間可以給人一種自豪的感覺,在這樣的空間中,人們就會很容易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溝通交流也會變得暢通無阻。所以,我認為城市的公共空間的設計應該盡可能的考慮一下個體的需求,設計出一系列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的空間,使得各個群體的人都可以得到做大程度的放松,達到設計目的。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自然環境和生態因素,因此,在設計時,需要注意將自然因素,比如說植物,陽光等結合起來,達到相互呼應的效果,這也是公共空間設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需要考慮的因素。
三、 結語
隨著人們經濟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創造人性化的城市景觀環境環境設計,毋庸置疑,在城市發展中,人性化的城市景觀環境設計起到決定性作用。它不僅可以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提高對城市文化的認識,也可以加強城市景觀環境特征。希望本文提出的幾種人性化的城市景觀環境設計方法將在未來的城市景觀環境設計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并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能夠有效改善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公民感覺不那么陌生和友好。
參考文獻:
[1]鄔叢瑜,陳波,盧山.基于需求層次理論的園林意境營造途徑[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0(05):525-533.
[2]周鐵軍,鄒明妍,萬展志.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廣場步行空間景觀設計研究——以重慶市三峽廣場為例[J].風景園林,2016,25(07):30-35.
[3]寧潔.廣州坡地別墅庭院景觀立體化設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
[4]吳彥強.鄭州市封閉式居住小區的街區化改造設計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