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貧困人口均享“醫保紅利”
2016年初,省衛計委利用兩個月時間在全省組織開展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患病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我省共有因病致貧家庭28.61萬戶,總人數90.82萬人,分別占全省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總數的27.06%、28.68%。患病是第一致貧因素,健康扶貧成為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為了精準施策,省衛計委先后8次召開專題會議,按照省委、省政府《實施意見》,制訂下發《陜西省健康扶貧實施方案》,明確全省健康扶貧的主要目標、十項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從去年7月1日起,新農合和大病保險對農村貧困人口實行提升報銷比例、提升封頂線、降低門檻線、降低住院押金、加快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設的“兩升兩降兩加快”政策。
其核心內容是,在門診統籌中將一般診療費全額報銷、在鄉鎮醫院住院不設起付線、縣鄉級醫院取消住院押金、新農合將殘疾人康復項目報銷范圍由9項擴大到20項、民政部門將農村貧困人口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并覆蓋全省、推進以病種付費為核心的綜合支付方式改革。
今年5月31日,省衛計委等5部門聯合下發“完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醫保制度的意見”,明確全額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新農合,參合率要達到100%。
在健康扶貧行動中,全省衛計系統市縣鄉三級機構積極行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真心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
渭南市衛計系統選調1萬余名醫生,采取一名醫生包聯1戶以上貧困家庭和一個醫療團隊包聯1個以上貧困村相結合的辦法,具體到村、到戶、到人,精準包聯。全市10935名家庭醫生每月至少上門一次,為群眾提供診療、免費健康體檢等個性化服務,已開展上門服務近8萬人次,使83893名因病致貧群眾實現了家庭醫生全覆蓋。
石泉縣積極探索健康扶貧機制,通過整合新農合、大病救助、民政救助等資金,對貧困人口看病就醫實行全報銷。各鎮衛生院設立貧困人口免費藥柜,對貧困人口中確診患有支氣管哮喘、高血壓、腦血管病等14類慢性病的,免費使用規定提供的藥品。截至今年4月,該縣貧困人口住院8293人次,住院補助費用近2000萬元;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47人,報銷費用14余萬元。
寶雞市渭濱區設立1000萬元醫療脫貧專項基金,為全區貧困人口實施免費健康體檢和疾病診療。對住院治療貧困人口自付費用全額救助,出資247萬元為貧困戶購買精準扶貧“脫貧保”,涵蓋意外身故、意外傷殘、意外門診和住院、疾病住院和30種大病保障等六項保險責任。
健康扶貧不是一時之策,需要長期堅持和久久為功。眼下全省正在全面實施貧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分類救治。
各地按照省上的實施方案,確定定點醫院、診療方案、單病種付費標準,健全醫療質量管理、強化責任落實,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建立救治臺賬,實施銷號管理。
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是省衛計委在健康扶貧中著力抓好的重要工作。
我省全面實施縣鄉村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工程,到2020年每個貧困縣至少有1所二級公立醫院,每個鄉鎮有1所政府舉辦的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1個規范化衛生室。
在做好硬件建設的同時,對基層醫療人才的培養工作同步推進。僅2016年,就為縣及縣以下招聘醫學類本科畢業生1843名,完成貧困地區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180名。
“確保貧困人口100%參加新農合、100%參加大病保險、政策知曉率達到100%、縣域內就醫‘一站式’即時結算達到100%。”省衛計委負責人說,當前全省衛計系統正為這“四個100%”不懈努力著。
(梁生樹)